自己讀書那是愛好,是消遣,可他要是讀了範仲淹推薦的書籍,嗬嗬,範仲淹一定會天天來找他談論書中的內容的!
這跟上課學習有什麼區彆!!
範仲淹看官家實在不想接話,隻能遺憾的把自己心中的上百本書籍再次珍藏起來。
聽聞宮中有不少孤本,不知道他能不能借一些來看!
範仲淹最近因為改革的事情已經好久不曾讀書了,天幕這麼一說,他還真有些想念讀書的滋味!
【大中祥符四年,二十二歲的範仲淹在自己醉酒的哥哥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傷感不已。】
【繼父朱文翰對他太好了,因此,範仲淹除了覺得自己應當認祖歸宗之外,還覺得很不好意思,讓朱家花錢培養了自己這個螟蛉子這麼久。】
【範仲淹不想再使用朱家的資源,於是便毅然辭彆了母親謝夫人,孤身前往北宋南都應天府求學。】
【範仲淹極為聰慧,不過寥寥數年,便已經精通各種儒家經典了。】
【他看到了北宋百姓們生活的艱難,還沒有考上進士,就已經有了兼濟天下的抱負。】
【大中祥符八年,二十六歲的範仲淹用朱說的名字參加了科舉考試,雖然名次不是很靠前,但也成功實現了階級的跨越,從一介寒儒成為了一名可以做官的進士。】
【範仲淹被任命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掌管著刑事案件和訴訟獄法,雖然隻是一個九品的小官,但範仲淹已經有了經濟來源,便想著要將自己的母親接來奉養。】
【範仲淹做了兩年九品小官,因為剛正不阿、秉公執法,升遷為文林郎、集慶軍節度推官。】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範仲淹終於決定認祖歸宗,改回了自己親生父親的姓氏,並為自己取名為“仲淹”。】
【天禧五年,範仲淹調任泰州西溪鹽倉監,負責監控淮鹽的貯存、轉運和銷售。】
【這座小城瀕臨黃海,經常會受到海水的侵蝕,唯一能夠保證西溪安全的,是百年前唐朝的檢校工部尚書李承修建的一座海堤。】
【海堤年久,又被海水侵蝕了上百年,已經有很多的地方潰敗不堪,海水漲潮的時候,西溪便成為了海水倒灌的要地,腥鹹的海水淹沒良田,毀壞西溪人民賴以生存的煮鹽灶,西溪百姓深受其害。】
【範仲淹來到西溪後,看這種景象於心不忍,已經顧不得修建海堤到底符不符合自己的職責,直接上書江淮漕運張綸。】
【在這篇公文中,範仲淹用沉重且悲痛的語氣,陳述了海堤潰敗所帶給百姓的傷痛,並且從鹽運的利益角度陳述了重建海堤的必要性。】
【這份書信送出後,卻並沒有立刻得到回應,想來張綸也很糾結,畢竟修建一條海堤不是個小工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單憑他一個江淮漕運,是做不了主的。】
【張綸把這個難題上奏給了朝廷,天聖三年,也就是範仲淹上書三年後,北宋朝廷終於傳來了這件事的處理結果,宋仁宗趙禎調任範仲淹為興化縣令,讓他全麵負責修建海堤。】
【這條海堰便是大名鼎鼎的捍海堰!】
【在範仲淹主持修建捍海堰的第二年,母親謝夫人病重逝世,範仲淹隻能放下手中的工作,辭官回家為母親守孝。】
【捍海堰極為重要,範仲淹走了,工程也還是要繼續的,張綸便接手了這些工作。】
【人們清楚,若不是有範仲淹的上書,朝廷也不會注意到他們這個邊遠小城,所以都很感激範仲淹,即便範仲淹回家守孝,這條被修建而成的海堤,也還是被人們命名為範公提!】
{範仲淹小時候是真的拿自己當作朱家人的,結果到頭來,這個看起來得到了最多偏愛的人,反而不是朱家的孩子!}
{那個哥哥有沒有可能是故意的?}
{我怎麼知道,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隻有那個哥哥才清楚,十幾年了都一直守口如瓶,怎麼突然之間就會說漏了嘴!}
{彆陰謀論了行不行,這事可能就是個意外呢?}
{隻是說有這種可能而已,畢竟在古代,家中想要供養一個讀書人,那花費可不是鬨著玩的!}
{範仲淹考試的時候,用的是朱說的名字?那他以後想要改回自己的名字,豈不是要驚動宋仁宗?}
{所以才說,範仲淹這次認祖歸宗,在大宋引起的震動絕對不小,雖然古人也不是很在意你是否認祖歸宗,但撫養你的家庭對你有養育之恩,不管怎麼說,長大了就回到原本的家族,多少有點忘恩負義的意味!}
{尤其是範仲淹還是當了官之後才改的名字,有一種自己發達了不顧養父家死活的感覺!}
{要不是範仲淹的品格實在出眾,又為大宋做了太多事情,這件事估計會被人們議論一輩子!}
{現在也被人議論了一輩子吧!}
{範仲淹進士考試居然不是前幾名?這是我沒想到的,我還以為怎麼說也得是前三甲呢!}
{想多了,範仲淹的進士考試成績很靠後,好像是九十二名還是多少!}
{彆忘了,範仲淹在考試之前自己跑出家了,要是有朱家的供養,他估計還能考的更好,但是範仲淹還要養活自己,一邊兼顧學業一邊考慮生存,能夠考到這種名次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倒是!}
{相比起杜甫,範仲淹看起來就務實多了,九品小官說乾就乾!}
{宋朝的官僚體製很臃腫,自從宋太宗趙光義之後,科舉錄取的人數多了很多,能夠在考上的當年就有官可以做,已經非常難得了!}
{範仲淹還將自己的母親接過來奉養,那他的養父呢?}
{古代都是長子奉養雙親,謝夫人是範仲淹的親生母親,由範仲淹奉養很正常,要是朱文翰也讓範仲淹奉養,那麼朱家的大兒子就該被人戳脊梁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