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不容易啊!
就範仲淹這剛直不彎的脾氣,能得他一句道謝,那也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了!
這可是範文正公低頭了!!
【晏殊很欣賞範仲淹,也想過要提拔範仲淹做自己人,沒想到,一個沒看住,範仲淹就把這種言辭激烈且會招惹禍端的奏折遞了上去。】
【晏殊得知這件事後大驚失色,立馬把範仲淹叫過來批評了一頓。】
【在晏殊的眼中,範仲淹此次的舉動太過草率魯莽,若是劉太後怪罪下來,不止會影響到範仲淹自己的仕途,還會連累他的舉薦之人。】
【比如他,比如王曾。】
【年輕氣盛的範仲淹雖然受到了批評,但是卻沒有認為自己做錯,反而與晏殊據理力爭。】
【範仲淹給晏殊回了一封非常長的信件,名為《上資政晏侍郎書》,在這封信中,範文正公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堅定的擺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他就是保皇黨,是當今官家的毒唯!!】
【他覺得作為一個臣子,看到了朝廷的弊病之後,不應該這般瞻前顧後、權衡利弊,而是應該有為了江山社稷一往無前,粉身碎骨的勇氣。】
【幸好晏殊的擔心並沒有實現,另一邊,範仲淹覺得在京中做一個小小的圖書管理員,很不利於自己的誌向和發展,所以便上書請求外放。】
【既然在京中暫時不能得到重用,也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那就讓他去地方上,為百姓們做點兒實事吧!】
【範仲淹的請求很快便被應允,他被派到了河中府做通判,】
【第二年,範仲淹又被調任為陳州通判。】
{哈哈哈,我都能想象的到晏殊和王曾當時的崩潰心情!}
{晏殊一向求穩,看到範仲淹的這份上書估計覺得天都要塌了!}
{晏殊也算是半個劉太後的人,範仲淹又是他舉薦的人才,這事兒要是爆發出來,晏殊妥妥兩邊不是人!}
{王曾不知道怎麼想的啊?}
{王曾畢竟是宰相,應該是挺想仁宗趕緊親政的,隻是他們這種位高權重的人,都明白事情急不得,隻能慢慢籌劃,範仲淹這種在他們眼中估計就是愣頭青!}
{誰讓我們範文正公熱血又剛直呢!他發現,他上奏!}
{範仲淹也好有趣,他因為這事兒還要給晏殊寫信據理力爭一下,一定要用自己的理論說服自己的伯樂!}
{隻可惜,晏殊這種神童大佬,估計腦子裡麵的彎彎繞繞比年輕的範仲淹多多了,畢竟事緩則圓!}
{皇帝毒唯範文正公的慷慨陳詞!}
晏殊頭疼的看向了自己最欣賞的這位人才。
唉,天幕說的半點不差,當初他知道這事兒的時候,那叫一個崩潰啊。
天子即將成年,本就與把持朝政的劉太後之間劍拔弩張,當時的局勢已經很危急了,這小子還給他上這種奏折!
這不是在挑事兒嗎?!
皇帝親政,在劉太後那裡可算的上是一個禁忌,要是這份奏折被劉太後看到,說不定北宋維持了這麼長時間的安定假象就要碎裂了。
他們大宋可沒有玄武門繼承的說法,在皇帝的繼位方麵也一向比較和平,他們都是讀過唐史的人,臣子們也不希望出現唐朝那種皇位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