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世衡等人原本以為這一次的議和也不過就是西夏下一輪進攻大宋的借口,西夏根本就不可能找北宋議和。】
【所以,為了查出西夏的真實目的,種世衡將西夏的議和使者李文貴直接扣留在了青澗城。】
【這一扣留就是好幾個月,李元昊納悶,自己的使者李文貴怎麼失蹤了?查一查原來是被扣押了!】
【這一次,李元昊直接向宋仁宗趙禎遞上了國書,要求釋放己方的使者。】
【李元昊在國書中,還隱晦的暗示了自己求和的意思。】
【宋廷在定川寨之戰後,本就不想再打仗,看到李元昊的國書才知道李元昊要議和。】
【這個發現讓宋朝很高興,但是問題是,李元昊根本就沒有在國書中明確提出議和的要求,這讓宋廷很難辦。】
【李元昊沒有直接提出議和請求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丟不起這個人!】
【李元昊並不想要主動提出議和,所以他暗示宋廷先提。】
【宋廷這個時候,也還算硬氣,雖然也提出了議和的想法,但說的話更像是招安。】
【這樣一來,雙方算是皆大歡喜,李元昊沒有主動提出議和,大宋也明白,這次的議和,是李元昊處於下風。】
【在這期間,範仲淹等人有沒有做出什麼不議和的抗爭我們不得而知,糾結了好幾個月之後,宋夏雙方終於還是議和了。】
【這次議和史稱慶曆和議,內容也很簡單,第一,李元昊必須去掉帝號,向宋朝俯首稱臣,相對的,西夏仍舊是個國家,宋朝冊封李元昊為夏國主。】
【我們仔細看一下這一條,就會發現這一條其實是偏向了西夏的。】
【雖然西夏向北宋俯首稱臣,看起來是西夏輸了,但是仔細想一想,原本的西夏是大宋的一部分,現在雖然沒有皇帝的稱號,但是西夏還是成為了單獨的一個國家,它自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既然西夏不再是大宋的領土,那麼這片土地上的稅收等等,都跟大宋無關!】
【第二,宋朝每年都要給西夏賜歲幣,裡麵包括了乾元節的回賜和李元昊生日的賞賜,加在一起有絹十五萬匹、銀七萬兩、茶三萬斤。】
【這一條就不用說了,北宋純純就是個冤種。】
【所謂的歲幣,說的好聽是上位國家對於下位國家的賞賜,但是實際上,西夏什麼都不用乾,隻需要認一個大哥,就能在大宋白拿這麼多東西!】
【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西夏本來因為叛亂和天災,國中都快要支撐不下去了,結果,和議一簽,來自北宋的援助立馬到賬!】
【原本北宋要是不議和,而是在此時反攻西夏,可能已經將西夏滅國了,就算是放任不管,西夏可能也撐不了多久了!】
【就是因為有這些歲幣,西夏才能穩定下來甚至成長起來吧?】
【第三條,之前戰爭中雙方擄掠的財產和百姓、士兵甚至是將領,都不用再還給對方。】
【主播不清楚這次戰爭中雙方到底擄掠了多少人,但是按照雙方的表現來看,很明顯,更加野蠻的西夏,擄掠了更多的宋人。】
【大宋是禮儀之邦,戰爭的戰場大多數也都是在大宋境內,西夏作為入侵者,怎麼想都是西夏擄走了更多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