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則是厲行法治。】
【針對這一條,範仲淹提出了兩種政策。】
【第一種是要重命令,也就是說,官員們必須要嚴肅對待朝廷的命令,朝廷的政令也要看情況慎重發布。】
【範仲淹認為,朝廷的種種政令,就是對百姓的承諾,這種承諾是不能隨便亂給的。】
【朝廷要想好,頒布的這些政令到底能不能實現,若是辦不到或者說朝令夕改,那還不如拖一拖,等考慮好了再頒布。】
【朝廷必須要長時間的討論一些可以長久實行的政令,長久的思考,如何讓法令做到最簡最完善,這樣頒布的政令就不會經常更改了,人們也就能夠對朝廷的法令更加信任了。】
【第二條則是要推恩信。】
【封建王朝,為了拉攏民心,會不時進行大赦和減免賦稅。】
【宋朝自然也不例外。】
【宋朝的慣例是每三年進行一次郊祀,每到郊祀的時候,就要免除百姓們多年拖欠的賦稅。】
【咱先不說拖欠的這些賦稅直接免除對於北宋朝廷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但這明顯是一種惠民政策。】
【但是這種惠民政策,卻已經多年未曾徹底實施過了。】
【範仲淹覺得若是要取信於民,那麼這等惠民之事就應當重視起來,既然頒布了這種法令,就應該切實落實,而不是含含糊糊的糊弄過去。】
【為了能夠讓這些惠民政策徹底實施,每年還應該派出監察隊伍走訪各地,巡查惠民政策的落實情況。】
【這十條仔細看來,其實都是早就老生常談的問題,範仲淹提出的這些建議,一點都不新穎。】
【但一個王朝能夠長治久安,重點就在對這些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上,範仲淹提出的這十條建議,是北宋第一次改革慶曆新政的指導方針。】
【這些建議和對於朝政的分析,亦是非常精準深入,振聾發聵。】
【這是北宋王朝的賢臣對當朝皇帝宋仁宗的盛世危言,正是因為範仲淹的觀點無比正確,所以得到了同伴的支持,也得到了頂頭上司趙禎的認可。】
{範仲淹不愧被稱為北宋第一完人,想的果然很是周全。}
{那範仲淹所謂的減賦稅,真的不真白做工嗎?}
{範仲淹可能覺得當時的賦稅就是比較高的,所以他的墓地很淡儲你就是為了降低賦稅,至於收上來的總賦稅的數量會不會有所減少,可能他本來就沒想著要多收吧!}
{也就是說,範仲淹的改革其實很可能更加的徹底,就是要減輕百姓們的負擔,問題就在於買少了這部分賦稅,北宋的朝政會不會出問題。}
{範仲淹既然這麼厲害,那麼算術一定也很好吧,他可能算過了,這樣對於北宋的朝政真的不會有影響?}
{有這個可能!}
{不過我是沒想到,範仲淹竟然有勇氣要重新恢複府兵製!}
{封建王朝初立時確定的軍製,一般情況下都是這種讓軍隊自給自足的製度,這樣是最優解,既可以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同時又可以節省下軍費!}
{但這種製度,在每一個封建王朝的存在時間都不是很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