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眾善之門1_人間行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人間行述 > 第10章 眾善之門1

第10章 眾善之門1(2 / 2)

至於我,我認可這樣的老領導,隻要我德才兼備,才乾突出,自然有被認可提拔的一天,有好好乾的信心。

當然,也可能永遠就是個技術骨乾,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所謂一山更有一山高。

一個才乾比自己高的同事甚至後輩年輕人存在或不斷出現,這個團隊才能進步,才會進步,才可能水漲船高。

最直觀的就看從電報、電話到智能手機、AI的快速迭代更新,人們對手機不斷刷新的良善願景促成了日新月異。

當然,我理解才能和才乾還是有些區彆的。

才能,隻說明一個人有才華、有乾某事的潛能、可能。他經過努力乾成了,叫才乾。

比方說,招聘麵試大學生,其實評估的是才能。而大學生進來工作幾年,公司決定要提拔他,評估的是才乾。

更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種念頭若冒出來,要及時自查自糾撚滅它,它叫做嫉妒。

這個念頭的源頭,叫羨慕,源頭是清澈的,是個人抉擇不同,導致清濁有彆、道路分岔、人生不同。

一種表現為“我要是能怎樣…….也能怎樣……….”

一種表現為“我要是他那樣…….也能怎樣……….”

兩字之彆,兩種念頭,兩種結果。、

前者:羨慕,奮鬥,進。進的善果,就算沒追上彆人,你也進步了。彆人再拉你一把,你比自己跑要更進一步。

後者:羨慕,嫉妒,恨。恨的惡果,你拖住了彆人,彆人想乾掉你。你拖住了一群人,眾望所歸托幽冥乾掉你。

談了德才兼備,再談人儘其才,物儘其用,其實有一位先賢就曾把這兩者一體感悟,稱為“格物”,即窮究事物的道理,廢寢忘食,終有所得。

那位先賢王陽明曾對著竹子格物,窮究其理,雖略有遺憾,但其大道領悟也足以傲視古今。

其領悟所得即為“格物致知”,悟得“格”就是“正”的意思,格物解作“為善去惡”,“致知”即一直精進,達到真正的“良知”。

更可貴的是,他提出了知行合一,即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光喊知道了不行,乾了才是真知道、真行、真成功。

當然也略有遺憾,其未悟得之處在於雖然勘破了“物”的表象,“為善去惡”的道理直接超脫了物本身,但低頭再著眼於物,著眼於竹子本身,窮舉了竹子無數用途,每種用途又都有其價值,結果即感其用途無窮無儘,又分不清那種用途能使竹子功用最大、讓竹子亦感此生無憾。

即物儘其用,隻悟得物“近”其用,隻能接近此物的最大、最多功用,但未悟透竹子多少種用途為儘,或者哪一種用途才是最有價值。

我個人理解,先賢遺憾之處,簡言之在於“物儘其用”,如何用才能算儘善儘美。

在我看來,先賢所以未悟透,緣由該在這個“儘”字之上。

何為“儘”?

“儘”字,考古字形可追溯至商,千年傳承,累世解讀,今人解其意為:上方有手,手中有刷,下部是食器,表示刷洗食器的意思。洗刷乾淨即為“儘”,所以後人又稱“儘,器中空也”,吃完飯刷鍋,一乾二淨、完、沒有了。

而我觀此字,兼具生滅之義,今人已做滅解,我今另做生解,或能解先賢悟道之遺憾。

“儘”字,本源字義或可解作:上方有手,下部是食器,但手中卻不是刷子,乃是“黍”即“善糧”也,以手存黍米在儲物皿中,待未來或後人取用,此即為生之要義。

物儘其用,當物用能做到利後人,才真的稱“物儘其用”。

再回到先賢王陽明所格物之“竹”,其諸般用途,可有“利後人”之“儘”用處?

我現以竹為題,試舉一例。

今人家有兒女者,諸般困擾,其中或有三條:

其一,為“知道了”;其二,為“我還小”;其三,為“不勞而獲”。

所謂“知道了”,為人父母者總有體會,你千叮嚀萬囑咐,需要如何如何,該乾什麼什麼了,然後孩子或敷衍、或乾脆、或煩躁、或純屬條件反射,答一句“知道了”,然後不乾、不行、不動。非等到家長三催四請,乃至不惜惡言惡語相向,拳打腳踢伺候,孩子們有的才不情不願動動,有的直接炸刺起毛爆發。

所謂“我還小”,人間法對未成年人向來寬厚,這本無過錯。然國法寬一,家法寬二,長輩寬三,孩子自己就能寬四。一句“我還小”或“他/她還小”,結果寬過了就成了鬆,“寬四”就鬆鬆垮垮向“官司”、“關死”滑落,“四”成了“死”。我反思症結在“小”字上,怎麼算“小”,何時起孩子犯錯也要自擔罪過。

所謂“不勞而獲”,縱觀古今,就是這四個字,使人壓迫人、人剝削人、人禍害生靈,諸般惡念惡行罄竹難書。伴隨科技進步、文明演變,尤其道德信仰滑坡,一旦一代人把“不勞而獲”的惡習被慣成常態,那就是壓倒本次文明、壓垮眼下這一代未來的最後一根稻草。再疊加AI的巨大推動力,孩子們有死無生。

然後,我們就拿一根竹子,用來“格物”、用來“正”心,用來“為善去惡”,把它物“儘”其用,把它利後人。

大家可以跟自己孩子說,你已經不小了,幽冥界已經開始拿小本本記錄你的表現了。

幽冥界怎麼評估孩子大小,判斷一個孩子該不該拿小本本開始登記表現的呢?

給孩子取一根適合的細長竹竿來,把細端切削成鋒利的矛尖。

可以拿著竹竿去敲打熟透的果實,能敲下來,能自己摘撿水果,自食其力,餓不死,那你不小了,剝或洗隨意。

可以舉著竹竿,裹上麵團、鬆膠,去粘知了。能自己粘住知了,自食其力,餓不死,那你不小了,炸或炒隨意。

可以投擲竹矛,去人工湖、漁場,去叉錦鯉。能自己叉住鯉魚,自食其力,餓不死,那你不小了,煮或烤隨意。

可以做到這三件事兒的普通孩子,孩子和家長都不要再騙自己說“孩子還小”了。一個普通孩子具備了這三種能力,不論你們怎麼認為,也不管你們有沒有去叉魚、粘知了,幽冥界都會開始記錄功過得失。

當然,沒人希望自己孩子成為特殊,但如果前緣已定,命運關上了某扇門,自然會另開某扇窗,人生自有緣法。

於是,這根竹竿就這樣“正心”、就這樣物儘其用“利後人”了。

這根竹竿會告訴孩子,“知道了”就要“立刻行動”,否則樹上的知了,就是你可能的未來。

你看,它老是“知了”、“知了”的大聲叫,卻趴在樹上一動不動,它不動,但彆在同伴已飛走了,它就成了獵物。它再不動,就會被突然冒出來的竹竿給粘住,想動卻動不了,最後不論炸或炒,都很淒慘。

這根竹竿會告訴孩子,“我還小”不能拿來糊弄自己,糊弄家長了,因為小不小有了標杆。

你看,有了竹竿,就有了標杆,有些孩子就沒辦法故意裝糊塗,繼續掩耳盜鈴,給自己犯錯找借口了。因為你的同齡人能自食其力,能拿竹竿去敲果子、粘知了、叉錦鯉,所以你不願意也仍會被記小本本。

這根竹竿會告訴孩子,“不勞而獲”隻是表麵光鮮,如果不自食其力,最後結果都不太好。

你看,人工湖裡的錦鯉,一個個不勞而獲,被人喂養的肚大腰圓,有些還表麵光鮮靚麗,真可謂錦衣玉食。那麼,既然全靠彆人養活,彆人有需要,例如讓孩子練練叉魚、烤魚技能,那錦鯉死的就不冤枉。

這根竹竿還告訴孩子什麼呢?

知了、錦鯉,都是不勞而獲,知了是靠吸食彆人的心血,錦鯉是靠彆人恩賜喂養,不勞而獲下場都不好。

知了,錦鯉,都是貪得無厭,彆的同伴都適可而止,及時警醒,飛走了、遊走了,貪得無厭留下都不好。

知了,錦鯉,都是知了不行。知道危險了、知道錯了、知道彆人都行動、改善了,知道了不行動都不好。

如果遇到諸如天災人禍、火山地震,你錦衣玉食、不勞而獲依靠的家人都遭難了,你啥都不會你怎麼好?

可見,隻要有一個孩子,因為一根竹竿受益,能讓他自己未來能活下去,這根竹竿就算“物儘其用”了。

當然,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單靠一根竹竿或一根竹竿的道理,做到物儘其用“利後人”肯定是很勉強的,所以才要很多根竹竿,很多跟竹竿這樣的道理,一起物儘其用“利後人”,竹子、知了、錦鯉、甚至小本本,就是要讓孩子信善,信道理,有未來。

有點扯遠了,繼續回到王漢、陳浮他們當時鬆了一口氣,然後興高采烈的發動宣傳機器。

再然後,之前說過了,世道人心一盆冷水把大家潑個透心涼。

王漢、陳浮等大家開始都有些措手不及,後來慢慢反思,也就釋然。當時大家忽略一點,太倉促了,少了鋪墊。

我與伊諾兒的往事、伊諾兒的神秘身份、一群外星人跟我的交往,以及我與上帝武裝,與M國華生眾人在台島的恩怨糾葛,王漢這群專業人士心裡跟明鏡一樣,可就因為太明白,太以為常識了,忽視了普通人其實一無所知。

即便我為了警示世人,多年前通過讀書網站發表了《陌生女友》,結果一樣石沉大海,連一朵浪花都沒驚醒。

當然,神靈提前布局的諸多預言多少起了點作用,但科技發展助長了人類的自大,再加上有些神靈墮落、信仰不善,讓人世間的信念、信仰、宗教都岌岌可危,那還能指望跨越曆史長河的幾條預言發揮多大作用?

最直觀的表現是,有些宗教原本神造人,即想表達神偉大、又表達人特殊的教義,現實直接把神的善衝不見了,隻剩下人特殊,特殊到宇宙生靈都該跟人類差不多,可能隻比人類醜點的地步。

這跟有些宗教宣揚的神照著自己的樣子造了人,如出一轍。人照著自己的樣子造了外星人。這不是瞎扯淡嗎!


最新小说: 被逐出豪門後,我靠算命成首富 修羅場日記INFP也要當白月光 重生歸來踹渣男,再寵女兒一百年 快穿背景板,掌握一見鐘情技能後 末世囤貨:我無敵億點,你眼紅啥 大哥愛吃醋,佛係主播被迫端水 神之聖君 末世團滅後,我征服了女主後宮 遠星錄 崩鐵:背負救世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