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深處的迷霧如同一條無形的紗巾,終年纏繞著那片神秘的土地。在這片人跡罕至的秘境中,流傳著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傳說——關於白家仙的傳說。
白家仙,並非尋常的神仙,而是由千年白刺蝟修煉而成的精靈。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長白山一帶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龜裂,河流乾涸,莊稼枯死,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在這時,一隻通體雪白的刺蝟出現了。它帶領著村民們找到了一處隱藏在山穀中的清泉,拯救了整個村莊。
為了報答白刺蝟的救命之恩,村民們尊稱它為“白家仙”,並為它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廟宇。從此,白家仙便成了長白山一帶的守護神,保佑著當地百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歲月流轉,白家仙的傳說一代代流傳下來。據說,白家仙居住在長白山深處的一座神奇山洞中,洞府裡藏著無數的珍寶和秘籍。但想要找到這座洞府,卻並非易事。傳說中,隻有通過三道難關的考驗,才能獲得進入洞府的資格。
第一道難關是“迷霧森林”。這片森林位於長白山的半山腰,終年被濃密的霧氣籠罩。走進森林,四周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方向也難以辨彆。更可怕的是,森林中還隱藏著各種陷阱和危險。據說,許多試圖尋找白家仙洞府的人,都在這裡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有出來。
第二道難關是“寒潭險渡”。穿過迷霧森林,便來到了一處深不見底的寒潭。潭水冰冷刺骨,而且水流湍急。想要渡過寒潭,必須乘坐一種特製的小船,這種小船由千年古木製成,能夠抵禦潭水的寒氣和衝擊力。但即便是這樣,也很少有人能夠成功渡過寒潭。
第三道難關是“幻境考驗”。渡過寒潭後,便來到了一處神秘的山穀。山穀中彌漫著一種奇異的香氣,吸入這種香氣後,人會陷入一種幻境之中。在幻境中,人們會看到自己最渴望的東西,但隻要稍不留意,就會被幻境所迷惑,永遠無法醒來。
儘管這三道難關異常艱險,但還是有許多人慕名而來,試圖尋找白家仙的洞府。其中,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來自山下的一個小村莊。李明從小就聽著白家仙的傳說長大,對白家仙充滿了敬仰和好奇。他聽說,白家仙的洞府中藏著一本能夠讓人起死回生的秘籍,為了救治身患重病的母親,李明決定冒險一試。
李明準備好了充足的乾糧和水,還帶上了一把鋒利的砍柴刀和一張弓箭。他告彆了母親,踏上了尋找白家仙洞府的征程。
經過幾天的跋涉,李明終於來到了長白山腳下。他抬頭望去,隻見長白山高聳入雲,山頂被白雪覆蓋,顯得格外壯觀。李明深吸一口氣,開始向山上攀登。
很快,李明就進入了迷霧森林。四周的霧氣越來越濃,能見度不足一米。李明小心翼翼地走著,不時用砍柴刀撥開擋路的樹枝。突然,他腳下一滑,掉進了一個陷阱裡。陷阱不深,但底部布滿了尖刺。幸好李明反應迅速,用手抓住了陷阱邊緣的樹枝,才沒有被尖刺刺傷。
李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陷阱裡爬了出來。他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心中不禁有些害怕。但一想到母親的病情,他又咬緊牙關,繼續往前走。
在迷霧森林中走了三天三夜,李明終於看到了一絲光亮。他心中一喜,加快了腳步。走出森林,眼前豁然開朗,一處深不見底的寒潭出現在他眼前。
李明按照傳說中的方法,找到了那艘由千年古木製成的小船。他小心翼翼地坐上小船,拿起船槳,開始向對岸劃去。潭水冰冷刺骨,李明的手很快就凍得麻木了。但他沒有放棄,依然奮力地劃著船。
就在快要到達對岸的時候,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小船在潭水中劇烈地搖晃起來。李明緊緊地抓住船槳,努力保持著平衡。經過一番艱苦的搏鬥,他終於成功地渡過了寒潭。
渡過寒潭後,李明來到了那處神秘的山穀。山穀中彌漫著一股奇異的香氣,讓他感到一陣頭暈目眩。他知道,這是幻境考驗開始了。
李明咬緊牙關,努力保持著清醒。他閉上眼睛,不去看周圍的景象,隻是憑著感覺往前走。漸漸地,他聽到了母親的聲音,母親在呼喚他,讓他回家。李明心中一陣激動,但他知道,這是幻境在誘惑他。他深吸一口氣,繼續往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李明感到周圍的香氣漸漸消失了。他睜開眼睛,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座洞府前。洞府的大門上刻著“白家仙府”四個大字,顯得莊嚴肅穆。
李明心中一陣狂喜,他走上前去,輕輕推開了洞府的大門。洞府裡燈火通明,擺滿了各種珍寶和秘籍。在洞府的正中央,坐著一隻通體雪白的刺蝟,它正是白家仙。
白家仙看到李明,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它開口說道:“年輕人,你竟然能夠通過三道難關的考驗,真是不簡單。你來找我,有什麼事嗎?”
李明連忙跪下,說道:“白家仙,我母親身患重病,危在旦夕。我聽說您這裡有一本能夠讓人起死回生的秘籍,求您賜給我吧。”
白家仙看著李明,說道:“年輕人,你很有勇氣和毅力。但那本起死回生的秘籍,並不是誰都能夠擁有的。它需要用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去交換。”
李明說道:“白家仙,我願意用我的一切去交換,隻要能夠治好我母親的病。”
白家仙點了點頭,說道:“好,我相信你。這本秘籍就交給你了。但你要記住,秘籍隻能用來救治好人,不能用來作惡。否則,你會遭到報應的。”
李明接過秘籍,感激涕零地說道:“多謝白家仙成全,我一定會記住您的教誨。”
白家仙說道:“好了,你快回去吧,你的母親還在等你。”
李明告彆了白家仙,拿著秘籍匆匆下山。回到家中,他按照秘籍上的方法,為母親治病。沒過多久,母親的病就痊愈了。
從此以後,李明成了當地有名的醫生,他用秘籍上的知識救治了許多病人,深受百姓們的愛戴。而白家仙的傳說,也因為李明的故事而更加廣為人知。
許多年後,當人們再次提起白家仙時,總會想起那個勇敢、善良的年輕人李明。他們說,正是因為李明的真誠和孝心,才感動了白家仙,也才讓白家仙的傳說得以延續。而長白山深處的那座神奇山洞,依然靜靜地等待著下一個有緣人的到來。
光緒二十六年的雪比往年來得更早,長白山腳下的李家屯被皚皚白雪覆蓋,屋簷下的冰棱如同倒掛的水晶,折射著冬日微弱的光芒。李念真跪在祠堂的青石板上,指尖撫過族譜上泛黃的墨跡,祖父李明的名字在燭火中微微顫動。
“阿爺,您說的結界鬆動是真的?”她輕聲問道,聲音在空曠的祠堂裡回蕩。供桌上的青銅香爐飄出三縷青煙,在梁間凝成白霧,隱約顯露出一個模糊的人影——那是李明的魂魄,已在祠堂守護了五十年。
“寒潭的冰裂了七道縫,”李明的聲音帶著水汽的涼意,“當年白家仙賜的龍涎香燃儘時,就是劫難重現之日。”
李念真猛地抬頭,望見供桌下露出半截褪色的紅布。她伸手抽出,竟是一本藍皮線裝書,封麵上“回生秘籍”四個字已被蟲蛀得殘缺不全。翻開內頁,泛黃的紙頁上除了祖父記錄的草藥圖譜,最後一頁還畫著幅詭異的地圖:迷霧森林深處多了座從未聽說過的石拱橋,橋欄上刻滿倒刺般的符咒。
“這橋……”
“是新的關卡,”李明的魂魄漸漸透明,“當年我離開時,白家仙說五十年後會有血月蝕山,屆時洞府將現世三日。但要進洞府,得先過‘往生橋’。”
話音未落,祠堂的木門“吱呀”作響,寒風卷著雪片灌入。李念真慌忙將秘籍塞進懷中,轉身時正撞見三叔公拄著拐杖站在門口,他羊皮襖上的霜花還在融化,渾濁的眼睛直勾勾盯著供桌。
“念丫頭,深更半夜在祠堂搗鼓啥?”三叔公的聲音沙啞,像被砂紙磨過。
李念真攥緊袖口,指節泛白:“給阿爺燒點紙錢。”
三叔公冷笑一聲,拐杖在地上頓出悶響:“彆以為我不知道你打的啥主意。當年你娘就是闖迷霧森林沒回來,你還想步她後塵?”
李念真喉頭發緊。十年前那個雪夜,母親背著藥簍出門采藥,從此再也沒回來。村裡人都說她被山裡的精怪擄走了,但李念真總覺得,母親是找到了通往白家仙洞府的路。
“三叔公,”她挺直脊背,“祠堂的龍涎香隻剩三天的量了。”
三叔公的臉色瞬間煞白。全村人都知道,李家祠堂的龍涎香能鎮住山裡的邪祟,每年除夕白家仙都會托夢給族長,告知續香之法。可自從三年前老族長去世,再也沒人收到過托夢。
當晚三更,李念真收拾行囊時,發現窗台上多了個巴掌大的木盒。打開一看,裡麵裝著七根銀針、半塊虎骨,還有張字條,字跡娟秀如柳葉:“往生橋的符咒需至親血才能化解——娘字”。
淚水猛地砸在字條上,暈開的墨跡裡竟浮現出母親的模樣:她站在座石拱橋上,背後是血紅色的月亮,橋欄的符咒正滲出黑色的汁液。
天未亮時,李念真已踏著沒膝的積雪走進迷霧森林。與祖父描述的不同,如今的霧是青灰色的,沾在睫毛上會化作細冰碴。她按照秘籍裡的標注,用銀針在手腕劃開小口,將血滴在引路的羅盤上——這是母親留下的法子,能讓羅盤指針始終指向結界方向。
走至第七日黃昏,霧氣突然散開,眼前出現條丈寬的深溝。溝上橫跨著座黑石拱橋,正是地圖上的往生橋。橋身爬滿墨綠色的藤蔓,每片葉子都長著鋸齒狀的尖刺,橋欄上的符咒在暮色中發出暗紅色的光,像無數雙眼睛在眨動。
李念真剛踏上橋頭,橋板突然滲出粘稠的黑液,瞬間漫過腳踝。她低頭一看,那些液體竟是由無數細小的螞蟥組成,正順著褲管往上爬。
“用虎骨!”母親的聲音仿佛從橋底傳來。
她慌忙掏出木盒裡的虎骨,黑液立刻像潮水般退去。但橋欄的符咒卻突然亮起,浮現出排扭曲的字跡:“欲過此橋,需舍此生最珍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