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眼中銳芒一閃:
“且——錦衣衛密探自倭島傳回消息,倭寇鐵料奇缺,其所謂精銳,著甲者十不足三!其軍械簡陋,遠遜於我。隻要我王師能破浪登島,與之堂堂接戰,此戰——”
“勝算幾何?”太子忍不住追問,身體微微前傾。
“恕臣妄言,”賈玌斬釘截鐵,“確有九成!”
賈玌的九成勝算,絕非虛言!
這底氣,來自三處——
其一,火器之利!
新鑄複遼炮射程可達三裡,一炮之威,可摧城拔寨。
火器更是精良,倭寇那些粗製濫造的鳥銃,豈能相提並論?
其二,將士之勇!
此次東征雖非三策營全部出動,天策營仍需坐鎮遼東,布局北疆防線,但神策、玄策二營五萬精銳,哪個不是百戰餘勝?
收複遼東時,他們勢不可當;平定京城之亂,他們血染征袍。這樣的虎狼之師,豈是倭寇那些烏合之眾能擋?
其三,統帥之能!
賈玌用兵,兵形勢已成。自遼東到江南,從無敗績。奉天殿上一劍定乾坤的膽略,更是令三軍懾服。
有他坐鎮,軍心可用!
至於剩下的一成變數......
賈玌目光微沉。
天有不測風雲?海有莫測波濤?
這些,他早有準備!欽天監日夜觀測天象,水師日日操練風浪。縱有變故,亦能應對!
“九成……”慶帝緩緩重複,一時間不懂在想什麼。
殿內一時靜默,地龍暖意融融,卻驅不散帝王眉宇間那絲凝重。
舉國之力,孤注一擲,縱有九成,也令慶帝心頭懸著一塊巨石。
“唉...!”
“天戈,”他抬眸,目光如炬,“可有良策,能再添一分勝算?”
賈玌凝神,一時之間有些無語。
九成勝率了,還想再添加一分......您是要九成九的勝率嗎!?
片刻,賈玌腦中精光乍現,脫口而出:
“朝鮮!”
“朝鮮?”慶帝與太子幾乎同時出聲,眼中先是閃過一絲恍然,隨即又浮起疑慮。
就以朝鮮的國力以及戰力而言,對於他們東征,又能起到什麼幫助?!
“正是!”賈玌語速加快,“朝鮮雖小,且武備不彰,然其與倭寇僅一海之隔,深受荼毒,可謂苦倭久矣!
倭寇劫掠其沿海,燒殺其百姓,此乃切膚之恨!若陛下以宗主之尊,明發旨意,曉諭朝鮮王,我朝將傾力東征,犁庭掃穴,永絕倭患!朝鮮上下,必感天恩,舉國響應!”
他向前一步,仿佛在禦前推演沙盤:
“縱使其軍不堪大用,亦可命其集結水師、步卒於東南部沿海,廣布旌旗,多造聲勢,做出大舉進攻對馬、壹岐諸島之態!
此乃疑兵之計!
倭寇聞訊,必分兵防備朝鮮方向。此消彼長,可為我主力大軍登陸九州,爭取寶貴時機!牽製其一部,掩護我主力,此朝鮮之用也!”
“釜底抽薪!”慶帝猛地擊掌,方才的凝重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振奮,“好一個釜底抽薪!此計大妙!借朝鮮之勢,惑敵分兵,為我主力創造破敵之機!善!大善!”
太子亦是激動不已:
“國公此策,畫龍點睛!如此一來,東瀛倭兵必定屯兵一方......勝算何止添一成!父皇,兒臣以為當立即遣使,嚴旨朝鮮,命其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