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為陛下賀!為大慶賀!”眾臣再次齊聲附和。
又一番歌功頌德後,慶帝笑容微斂,進入昨日養心殿小會議事正題:
“倭島初定,然百廢待興,後續事宜千頭萬緒。朕已敕令遼國公,全權負責肅清殘敵,安撫地方。然治理之道,非僅憑軍伍。
朕意,當儘快選派得力乾員,赴倭輔左遼國公,處理政務,厘清賦稅,清丈田畝,並——重中之重,即刻著手厘定章程,開采礦藏,以實國庫!”
這話一出,殿內氣氛更加熱烈,也更加微妙。
誰都明白,這新定之地,尤其是那傳聞中儲量驚人的金銀礦,意味著無數的機會和巨大的利益!
立刻便有大臣出列,開始討論選派官員的標準、如何組建班底、如何運輸物資、如何招募礦工等具體事宜。
“陛下,臣提議當選派精通礦務之乾員!”
一位工部官員率先出列。
話音未落,另一人搶道:“需老成持重者同行安撫!”
“增派水師巡弋,保礦場周全!”武將聲如洪鐘。
“當從閩浙招募工匠民夫!”有人高喊。
“臣以為...”
“臣舉薦...”
一時間,殿內頓時一片喧嘩,各方勢力爭相發聲,亂哄哄吵成一片,皆想在此事上分一杯羹。
然而......殊不知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所謂的大朝會,不過是走流程,統一思想,完善細節罷了!
禦座之上,慶帝看著台下有些失控的場麵,眉頭一蹙,將目光淡淡地投向身旁的夏守忠。
夏守忠立刻會意,上前一步,揚起手中的靜鞭,淩空抽下——
“啪!”
一聲清脆的鞭響驟然炸開,瞬間壓過了所有的爭論聲!
“肅靜——!”夏守忠尖細的聲音緊隨其後,“禦前失儀,成何體統!”
喧嘩聲戛然而止。
方才還爭得麵紅耳赤的大臣們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猛地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竟在金鑾殿上如此失態,連忙躬身低頭,噤若寒蟬,殿內瞬間落針可聞。
見此,慶帝這才緩緩開口,目光直接越過眾人,落在了始終垂眸不語的內閣首輔李青鬆身上:
“李閣老。”
李青鬆聞聲,手持笏板,穩步出列,躬身道:“老臣在。”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慶帝語氣平澹,“你身為首輔,統籌全局,於選派官員、治理倭地、開采礦務諸事,可有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