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把你得意的……”長孫皇後微笑著,沒好氣說道。
她已經很久沒看見自家夫君如此開心了。
畢竟玄武之變,一直是他內心最深的一根刺,害怕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害怕遺臭千年。
“觀音婢!朕是對的!是對的!”李世民依然神情激動。
觀音婢隻是微笑,寵溺的望著他,許久後才沉思著開口道:“按理來說,能被稱為千古一帝,說明我們大唐還是做得不錯的,隻是在糧食排行榜上,卻還是進不了前三麼?】
見李世民能從其他民眾那裡得知自己王朝的曆史。
其他帝王也紛紛發問,也有不少人回複他們的問題。
帝王們也根據零零散散的回答,在拚湊出屬於他們的曆史……
有些事情注定是藏不住的。
不過許多人,以及諸多帝王都有意不去接始皇帝的話。
人們不願意與一個曆史上的“暴君”走得太近。
這不利於帝王的名聲……
這讓嬴政頗為鬱悶,自己一統天下,結束了多國多年的紛爭,卻被世人認為暴君麼……
自己真的做錯了嗎?
【排行榜第三名,大明王朝,開始播放。】
天上的光幕畫麵開始變化。
首先映入眼簾金碧輝煌的奉天殿內,怒視群臣的朱元璋。
“咱就是農民出身的,知道咱們種田有多麼不容易。”
“即日起,把戰亂中的無主荒地,逃亡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
計口授田由此誕生。
“現在沒有太大戰事,當兵的也不能閒著,平時也都給咱去種田。”
屯田製度得到延續和重視。
畫麵一轉,又是一年,朱元璋頒布了稅率降低的政策。
從元末的每畝三鬥降到了一鬥。
且受災地區,統統免稅一到三年。
同時大興水利,修複古渠,共計4萬多處,在這曆史上也是不多見。
讓許多地方的耕田麵積大幅度提升。
這讓剛經曆元末戰亂的天下!
得到了很好的修生養息的時間。
糧食產量急速增加。
許多百姓也漸漸能吃上飯,餓死的人數急速減少。
一片片生機盎然的農田呈現在世人麵前。
到了明朝,前朝實驗的雙季水稻,在這一時期也得到技術突破,普及開來了!進一步增加了農民們的糧食產量。
……
【李世民:這位後世之君,竟是農民出身?】
【趙匡胤:雖然許多政策不少朝代都用過,但因為他本人是農民出身,所以更懂得農業,也更不容易被下麵的人所欺騙,從這些政策來看,這位後世之君或許是一名愛民如子的皇帝。】
【李世民:這位後世之君,以後我們可以多多交流。】
【朱元璋:可以!哈哈哈!大道理咱不懂,但知道隻要讓大家吃飽,就不會有什麼戰亂,咱父親,咱母親,咱大哥,咱大嫂都是被餓死的,咱知道餓肚子的滋味。】
朱元璋這話一出,許多不知道明朝曆史的君王紛紛沉默了。
一個能成為皇帝的人,竟被餓死了這麼多親人。
確實是十分淒慘,也難怪他會親自過問農業一事。
就是曾做過質子的嬴政始皇帝,也無話可說!
【劉邦:每當天下大亂,自會有豪傑問世重整山河,我大漢又何嘗不是?】
【李世民:農民起義成功的,恐怕極少吧?漢高祖您雖也借助了農民的力量,但您是低級官吏出身,還是有官身在身的。】
【劉邦:我的身份形同虛設,不過這後世之君確實有過人之處。】
“妹子,你看到了嗎?古代帝王都認可了咱這皇帝,以後看誰還敢說咱不正統!”朱元璋笑中帶著得意。
不過……很顯然他高興的有些太早了。
【嬴政:政策是好的,但卻未必能落實到百姓身上吧。】
【趙匡胤:此話怎講?】
【嬴政:你們自己看天上的東西……】
注意力有所分散的人這才重新將目光聚集在天上的光幕上。
朱元璋看一眼,臉上的喜色也當即消失的無影無蹤,隻留下駭人的陰沉。
光幕裡,是一片江南水鄉,良田沃野千裡的美景。
一家四五口正忙碌著收割滔田,看得出來,由於朱元璋親自過問農業,且昭告天下,被落實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