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說下就下。
雷聲響過,碩大的雨滴便砸在大明宮含元殿的螭吻上,碎的四散開來。
皇宮內的氣氛也如這天氣一般凝重壓抑。
含元殿內,百官皆是一臉疑惑,不知為何會突然召集朝會。
好幾月沒開朝會,這般突然,倒是令人不習慣,更透著詭異。
李林甫撩著紫袍跨進殿來時,眼神不經意間與高力士交彙。
昨夜,李林甫一份密奏呈上。
今日一早,高力士便傳來消息。
李隆基早食心情不佳,隻是吃了一點羹湯,剩下的特意送與東宮了。
百官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打聽著發生了何事。
就在這時,皇甫惟明穿著素服進了殿,眼圈通紅地往殿中一跪。
瞬時間,落針可聞。
“聖人至”
高力士的聲音尖銳刺耳。
李隆基扶著小太監的手走上禦座,麵容略顯疲憊。
皇甫惟明沒能看見太子身影,一顆心忽的又墜入穀底。
“升座。”
百官匍匐叩首,起身麵向李隆基。
待李林甫於朝會宣讀敗狀,與私允官爵一事。
下方百官嘩然。
李林甫朝階下使了個眼色。
禦史中丞王鉷突然出列,象牙笏板撞得袍服簌簌響:“陛下!臣查獲皇甫惟明昨日私會韋堅於景龍觀,密談至三更。”
韋堅慌忙辯解道:“臣隻是與皇甫節度使許久未見,隻是敘舊,還望聖上明鑒。”
韋堅的餘光見雲龍椅上的李隆基並無表示,這才放下心來。
王鉷方才退下。
京兆府法曹吉溫鞫之緊跟著捧上錦盒。
台下的韋堅隻覺得那錦盒好生熟悉,細細看來,竟是自己昨夜送出的。
“臣昨日收到韋太守書信。”
錦盒內是一塊黃絹,黃絹上是韋堅的字跡。
“東宮儲貳,當承天運。”
“轟”的一聲,不知是誰的朝笏撞地。
隨後是百官倒抽冷氣之聲。
皇甫惟明猛地抬頭,滿臉不敢置信。
不過是喝多了酒,痛斥了幾聲李林甫的專權。
那錦盒不是昨日寫去給熟悉的官員彈劾李林甫的嗎。
可怎就成了謀立太子?
他想嘶吼,想讓人幫忙解釋,可環視一圈,百官避二人如蛇蠍。
皇甫惟明滾動了下嘴唇,終究放棄辯解。
當年駁斥李林甫,皇甫惟明從未掩飾過自己支持太子李亨。
這是滿朝文武儘知之事,也是李隆基默許的。
韋堅,更是太子妃兄長。
兩人本就關係密切,被李林甫視為威脅。
而這所有的一切,在沾上這次敗仗後,變了味。
李隆基昨夜收到那一封奏表後,便已知曉是李林甫栽贓陷害。
李林甫把持朝政,是自己的刀。
隻要自己願意,這柄刀亦可以成為皇權更替的墊腳石。
對於可一日殺三子的聖君來說,是非對錯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還沒老,你皇甫惟明就算求,也該找朕!
皇甫惟明重重的磕在地上,隻顫聲說了一句:“臣...臣知罪。”
隻此一句話,便讓朝堂徹底炸了鍋。
戰敗而歸,私允官爵,擁立太子,竟都敢認下。
李林甫此時眼觀鼻鼻觀心,好似一切並不知情。
李隆基拿手指節敲著龍椅扶手,每敲一下,那簷角的雨就下得更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