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漂亮!蘇突然改變節奏,他的突破製造了混亂,在混亂中,他傳出了一腳最具有威脅的傳球!外腳背拉出弧線,穿過了中路的密集防守後到了右側,格列茲曼的射門完全沒有任何乾擾,甚至裡爾的門將都沒法移動過來....”
解說席上。
西班牙解說員馬裡亞興奮地揮了揮手臂。
整個卡爾德隆球場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
所有的馬德裡競技的球迷全部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他們高舉手臂。
一時間。
整座球場。
成為了紅色和白色的海洋。
歡呼聲響徹雲霄。
場邊的西蒙尼興奮的揮了揮手臂。
他在馬德裡競技主要的工作,除了想辦法加強球隊的防守之外。
就是在苦思如何最大化蘇長歌的作用。
西蒙尼當然清楚。
靠強硬的防守反擊。
雖然在麵對那些喜歡壓上來進攻的球隊的時候,他們能夠取得一定的優勢。
但如果對手擺大巴呢?
你就算防守再好。
也最多零比零。
現在可不是勝利隻能拿到2分平局得到一分的時代了。
在1981年,英格蘭聯賽正式引入“三分製”之前。
世界足壇,各大聯賽普遍采取的製度是:勝者得2分,平局得1分,輸球0分。
這就導致了平局的價值過高。
以至於許多球隊都在想儘辦法夯實防守,在防守端投入過多的精力。
當所有球隊都這麼做的時候。
足球比賽的觀賞性不可避免就下降了。
為了確保比賽的觀賞性。
在規則上鼓勵進攻。
就需要增加“勝利”帶來的正收益。
因此,從1981年英格蘭聯賽正式引入“勝得三分平局1分輸球0分”的新機製之後。
激勵進攻的新製度,重塑了現代足球的競爭邏輯。
馬德裡競技想要在聯賽中保持競爭力。
就必然不可能抱著“比賽隻需要打平就是勝利”這種保級隊思維的。
他們需要主動追求勝利。
也就意味著。
他們麵對對手擺大巴的情況下,也需要有主動進攻的能力的。
如果沒有蘇長歌。
那馬德裡競技要破大巴的辦法可就不多了。
現在他不需要煩惱這事了。
蘇長歌的能力太全能了。
節奏控製、個人突破、威脅傳球。甚至還有自己遠射、任意球得分的能力。
就像是剛剛這個球一樣。
他在外圍不斷的控製,傳接球,抽絲剝繭的不斷的尋找漏洞,最後突然一個節奏變化,通過自己的突破擾亂對手的防線,在對手防線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傳出一腳絕對的威脅傳球。
這一個進球展現出來的破壞對手密集防守陣型的能力,讓西蒙尼對這個賽季球隊的成績更加的有信心了。
進球後的格列茲曼衝向了蘇長歌,兩人互相勾搭著肩膀衝向了場邊。
更多的馬德裡競技的球員們一股腦的衝了過來。
他們就在角旗區附近慶祝了起來。
禁區內,沮喪的裡爾的球員們成為了他們最好的背景板。
......
加西亞眉頭緊鎖。
這個丟球之前他就已經開始有所預料了。
他沒想到。
蘇長歌在控製球隊的進攻組織方麵表現得如此的成熟。
麵對這樣一個密集防守。
他隻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撕開了裡爾的防線。
加西亞本來的盤算是在客場先防守。
隻要不丟球,接下來裡爾的兩名邊鋒一定可以獲得機會的。
但結果...
現在球隊十四分鐘丟了一個。
零比一落後按理說並不是什麼太大的難題。
但加西亞知道。
馬德裡競技這個球,表麵上看,是蘇長歌突然利用個人能力撕開了裡爾的防線,但實際上,這是一整個係列的過程。
蘇長歌就像是導演一樣,他在不斷的通過跑位、接球、傳球,來尋找最佳時機和位置。
最終他的突破,隻是這一係列進攻組織的一環而已。
從馬德裡競技的進攻來看。
他們也完全圍繞著蘇長歌運行。
現在怎麼辦?
對蘇長歌進行盯人防守?
蘇長歌的活動範圍那麼大。
人盯人能盯得住?
而且你打算派幾個人去盯?
派一個。
沒什麼太大作用。
蘇長歌的腳下控球能力是世界級的,而且他的視野很出色,傳球的穩定性也非常高,哪怕就是不斷的一腳出球也很少見到他有失誤的時候。
一對一根本限製不住他。
派兩個人去?
那估計可以凍結蘇長歌。
但問題在於...
你打算用場上其他八名球員對付馬德裡競技其他九名球員嗎?
這是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
現在的這個局麵。
讓加西亞無比頭痛。
他倒是想要進攻,但考慮到馬德裡競技強大的反擊能力。
他隻能暫時先讓自己的球員們穩住防守。
甚至連前場三名攻擊手都被他喊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