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直持續了近兩個小時,直到窗外的太陽高懸中天。
“好了。”陳秋水終於抬手,指節在桌麵輕輕一叩,嘈雜的討論聲瞬間消失,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於他。
“梁瑜同誌的想法,”陳秋水的聲音平穩有力,在寂靜的會議室裡格外清晰,“提供了一個極具價值的破局思路,它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在現有框架內,最大程度整合資源,形成威懾閉環。”
他銳利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每一位乾部,帶著沉甸甸的份量:“當然,具體的實施路徑、詳儘的風險防控預案.......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深入研究和細致打磨。
但必須肯定的是——這個思路方向正確,邏輯鏈條自洽,現實可行性極強!”
“劉主任,”他點名劉維民,語氣不容置疑,“這個構想由你牽頭,立即組織骨乾力量,務必儘快拿出一份詳實的實施方案初稿。”
“王處長,”他轉向政策法規處處長,“法規處全程深度參與,重點負責方案中製度設計的合法性、合規性、穩健性把關,這是生命線,不容有失!”
“是,主任!保證完成任務!”劉維民和王處長同時挺直腰板應聲,聲音沉凝有力。
“至於梁瑜同誌,”陳秋水的目光最終落在梁瑜身上,眼神似乎多了幾分難以言喻的期許,“你的思考,展現了難得的洞察力,方案細化的過程,需要你深度參與,貢獻你的視角和想法。”
“是!謝謝主任信任!”梁瑜立刻起身,聲音洪亮,姿態鄭重。
“散會。”陳秋水吐出兩個字,乾脆利落的結束了這場頭腦風暴。
眾人起身,會議室內的空氣仿佛被置換過一般。
凝重依舊,但那份找不到方向的沉重感已然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撥雲見日後的篤定,以及對未來可能性的隱隱期待。
執行力在中紀委從不缺席,當天下午,一份措辭精準的會議紀要便已整理完畢。
傍晚時分,政策法規處王處長親自拿著這份紀要,連同他根據會議精神和梁瑜構想撰寫的報告。
步履沉穩地敲開了常務副書記吳書博的辦公室的大門。
王處長深知彙報要精煉,他恭敬的雙手呈上報告,語氣沉穩:
“吳書記,今天四室閉門會,核心議題是破解行賄治理難題,會上提出了建立‘行賄人信息庫’和‘聯動設卡’的構想。”
他直指核心:
“其一,嚴守邊界:信息記錄是案件查辦過程的自然延伸,非額外賦權;向職能部門提出‘建議’,屬於正常的工作協作範疇,不越俎代庖。
其二,操作性強:依托紀檢監察係統現有基礎平台建庫,邊際成本極低,能落地迅速。
其三,威懾直達痛點:機製直指行賄者最核心的利益關切——市場準入和交易機會,具有源頭性、係統性威懾力。”
他稍頓,補充關鍵背書:“陳秋水主任高度評價此構想,認為其‘方向正確,邏輯自洽,現實可行性極強’。”
吳世博接過報告大致的翻閱了一遍報告和紀要,目光在“聯動設卡”和王處長標注的“可行性分析”上停留了片刻。
“立足現有,整合資源,源頭威懾……”副書記緩緩複述關鍵詞,微微頷首:“這個思路……很有新意,不過,想要推動各職能部門真正聯動起來,形成合力.....。”
話語忽然頓住。他的目光落在了報告末尾材料起草協助人的署名處——梁瑜。
吳世博微微一怔,帶著一絲難以置信的疑惑抬起頭:“這個梁瑜......是四室那個新來的實習生?”
王處長聽到這位吳書記提到梁瑜的名字後,心頭瞬間一凜。
但他又瞬間調整好了狀態,語氣肯定地轉變了說法:“是的書記,需要特彆向您說明的是,此構想的核心思路,完全由我室的梁瑜同誌獨立提出。
其思考之深入,視野之開闊,令我們這些‘老紀委’也深受啟發。”
吳世博聞言,沉默地戴上老花鏡,再次拿起報告,從頭到尾更加仔細地審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