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加入水文組,應該不至於拖後腿。
秦楓思考片刻,說道:“也許是你想錯了,把你分入氣象組,不一定是對你優待,可能隻是湊巧。”
崔時宜堅持:“不管是不是巧合,我依然希望得到更多的鍛煉。”
這姑娘真夠強的。
秦楓隻好說:“分組不是我決定的,你如果真的想換,那就去找莫老或龍工,他們同意的話,我也不介意。”
崔時宜的表情終於緩和下來,她朝秦楓微微鞠了一躬,轉身往莫江河的帳篷走去。
秦楓和地質專家開完會,回來時已經是傍晚,崔時宜站在他的帳篷門口等著。
“秦工,莫老已經同意了我換組,我再次向您申請加入水文組。”
“行吧。”
秦楓這就把地質組和水文組的同誌召集起來,他讓大家按照身高由低到高排列,一個個看過去。
最後把地質組一名身材瘦小的同誌叫出來,問他願不願意調去氣象組。
這位同誌差點喜極而泣,點頭的幅度之大,秦楓都怕他把脖子閃了。
接著,他又從水文組裡挑出一名同誌,問他願不願調去地質組,再次得到肯定的答案。
崔時宜正式加入水文組。
接下來幾天,設計院的同誌還在養精蓄銳,秦楓和地質專家們開會,忙得跟陀螺一樣,每天早出晚歸。
每天夜裡他回來時,同帳篷的人都睡了,他悄摸摸爬進去,腦袋一沾枕頭就睡死過去。
再也沒有做過亂七八糟的夢。
後勤補給由油田總指揮田坤親自負責,他先是畫了一個圈,這是後勤補給的範圍。
勘探半徑必須在這個圈內,一旦離開補給範圍,勘探隊員有可能遇到危險。
曾經就有沙漠勘探隊冒險推進,離開了補給範圍,導致十幾人缺水三十小時以上,隻能靠喝駱駝尿解渴。
還有便是大夏天的,白天氣溫很高,所有人都有中暑的可能,若是搶救不及時,是會出人命的。
這些都是秦楓在開會期間,從地質專家們口中學到的知識。
幾天後,初步方案新鮮出爐。
地質組和水文組同時開展工作。
秦楓利落地把洛陽鏟打進地下,從小挎包裡拿出筆記本繪製草圖,記錄數據。
建築院和地方院的同誌們馬上圍了過來,秦楓邊寫邊講解。
“大家先看影子,在設計建築布局時,也要考慮到日照方向和角度……”
地質組和水文組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年輕,也就意味著資曆淺,其中有不少像崔時宜一樣,才剛剛大學畢業。
他們缺乏的不僅僅是經驗,還有知識。
秦楓願意毫無保留地教他們,並且語言簡練不深奧,聽一遍就懂。
難得遇到這樣的人,所有人都豎起耳朵,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知識。
原本因為被分到更加辛苦的地質組,有的人心情不太好,跟著秦楓一起工作了一天,他們的怨氣全都消散了。
難怪那幾個跟著秦楓做過深市地標大廈,以及四合院改造工程的人都對秦楓讚不絕口。
乾完這一票,他們也要成為秦楓的忠實擁護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