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秦楓講完,地質專家老鄧笑著走過來:“小秦,你挺受歡迎啊。”
秦楓笑道:“哪裡,同事給我麵子。”
“那也是你有真本事,他們才會給你麵子。”
老鄧一開始得知建築院安排給地質組的負責人是個不到三十的小夥子,而這個小夥子還要兼顧水文組時,他很不滿意。
他覺得建築院這是敷衍工作。
後來在會議上和秦楓接觸,才知道這個小夥子年紀雖小,肚子裡的墨水是一點不少。
工作效率高,提出的個人見解也是一針見血。
和這樣的人共事,就兩個字,舒服!
秦楓問:“鄧老師,這邊沒什麼事的話,我去水文組那邊看看。”
老鄧揮手:“去吧。”
秦楓騎上他的四輪越野摩托車,一溜煙地跑了個沒影兒。
老鄧羨慕地看著他的背影。
據說是秦楓拜托了國外的朋友買來的進口越野摩托車,比他們騎駱駝拉風多了。
有錢人果然可以為所欲為。
聽到轟隆隆的越野摩托車聲音,水文組的同誌就知道秦楓來了。
秦楓把越野摩托車停在一邊,長腿一跨從車上下來。
“怎麼樣了?”
嶽天弘抬手擦了一把汗,臉色有些失望:“戴老師說這口井估計還是打不出水。”
秦楓走過去接替了他手上的工作。
手搖鑽井機還有個稱號,叫做人力衝擊鑽,沒有任何機械動力輔助,純靠人力,用這東西屬於名副其實的重體力勞動。
5個人一組同時操作,還有5人在旁邊等著,兩組輪換著來。
在戈壁灘上鑽井更加困難,地質複雜,遇上鬆散的砂層或流沙層,鑽井說塌就塌,昨天就塌了一次。
下鑽提鑽,衝擊旋轉,每一個步驟都要耗費巨大的體力。
才一會兒的功夫,秦楓已經出了一身汗,上衣全都濕了,汗珠順著頭發往下滴。
水文組的專家老戴從另一個鑽井地趕過來:“多少米了?”
秦楓說:“二十多米了。”
戴老師歎了一聲:“再往下打二十米,不出水就放棄這個點。”
越往下越難打,五十米的深度已經是人工鑽井的極限,可這裡是戈壁灘,地下水很可能在幾十甚至上百米的深度。
崔時宜提著醫藥箱在邊上盯著,她被分配了水質檢測員的工作,現在水都沒打出來,她沒有用武之地,因此兼任衛生員。
“換人換人。”
秦楓等人停下來,換上另一組繼續開工。
崔時宜和另外一個衛生員連忙把水囊遞上來。
“快補充水分,放心喝,都是消了毒煮沸過又放涼的白開水。”
大家隻敢小口小口地抿,這裡水資源太缺乏了。
曆時15天,水文組三個小分隊同時鑽井,沒有鑽出一滴水。
秦楓找到老戴,委婉地說:“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其他地方?”
戴老師也有這個想法,他把組員集中起來,無奈地宣布。
“曆經15天,我在這裡無奈地告訴大家,我們在這片地區的水文勘探失敗,馬上停鑽,通知地質組,全員撤出這片區域,重新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