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初沒接話,低頭吹了吹紙上的墨跡,端詳片刻,似乎不甚滿意。便重新鋪開一張宣紙,提筆蘸墨,再次書寫起來。
施肇基盯著他運筆的手腕,看他在紙上勾勒出歪歪扭扭的線條。
直到墨汁第四次在“安“字中間暈開,張元初才直起腰:“你分析的有些道理!斯拉夫國的訂單,我們確實很難全部吃下。
在輕重武器和火炮方麵,我國完全有能力承接,這點我有信心。但坦克和飛機這兩項,我們的產能恐怕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張元初踱了兩步,繼續道:“目前我國坦克年產量不過兩千輛左右,飛機總產量也就三四千架。
坦克暫且不說,飛機方麵,斯拉夫國使用的飛機型號與我國不同。
即便他們願意提供雅克戰機的圖紙讓我們代工,光是改造生產線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工業底蘊的重要性在此刻顯露無疑,天朝的飛機和坦克製造業剛剛起步,產量遠未達到大規模供應戰爭消耗的水平。
但張元初卻並不準備放棄這些訂單,工廠能生產多少是多少,實在生產不了的,就從係統裡提取。
賺來的錢,正好投入到教育、交通和工業建設中去。
“司令,那……我們是否答應他們的要求?”施肇基有些不確定地看著張元初。
今天他專程前來,正是需要明確張元初的最終態度。
“要求?”張元初忽然笑了,把剛寫廢的宣紙推過去:“施部長,你看看我這幅字寫得如何?”
施肇基一愣,他生於1877年,成長於舊式教育環境,深受傳統文化熏陶,一手書法造詣絕對稱得上大家風範。
他一眼看去,便知張元初這字就寫的不咋滴,甚至不如剛來時看到的那幅字。
可這畢竟是司令親筆所書,直言垃圾也不行,這不是找抽嘛!
但要違心誇讚,他又實在難以啟齒,一時竟有些語塞。
張元初見狀,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想想吧!”
施肇基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幅字上,“國泰民安”四個大字躍然紙上。
電光火石間,他豁然開朗!
“請司令放心!”施肇基精神一振,語氣堅定道:“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
第二日,莫洛托夫臉色不好地抵達天朝外交部,在大門前恰好撞見赫爾。
兩人目光交彙,心照不宣地並肩踏入大樓。
前一天,他們剛進行過一場閉門密談,赫爾當時就直言不諱:“想讓天朝點頭賣物資?難如登天!你們必須舍得放血!”
他還特意提起舊賬:“當年貴國從天朝割走那麼多地盤,又把手伸到草原和疆省,天朝沒跟扶桑聯手收拾你們,就已經算客氣了,還指望人家痛快幫忙?”
這番話雖然刺耳,卻也戳中要害。
莫洛托夫心裡明白,大胡子同樣清楚其中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