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澄難以置信的看著眼前雪花般散落的紙片。
那份若是傳揚出去,足以讓朝中所有秦黨被滿朝文武群起而攻之的禍源,催命符就這樣在趙構的手上輕描淡寫的化為烏有。
曆史上從未有一個帝王能夠忍受自己信賴的臣子行秦檜這般通敵之事,那些失敗暴露的前車之鑒的結局無一例外的九族誅滅。
張澄甚至在趙構拿出那份線索時,就已經萬念俱灰。
他甚至能想到暴怒的帝王會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將已經死去的秦檜從棺材裡拖出來,暴屍城頭,任由路過的臨安城百姓們憤怒的唾罵羞辱,讓禿鷹啖其屍骨。
他腦海裡轉過了無數種結局,偏偏隻有這個結果能讓他從盛怒的趙構麵前撿回一條性命,也最讓他驚駭。
趙構居高臨下的俯瞰著腳下卑微的張澄,他抖落手心最後一枚紙屑。
“張澄,現在你來告訴朕,你還需要為了保全秦黨而耽誤朕的命令嗎?”
若是到了這一刻,張澄還沒有弄明白事情的真相,那他真的就是死有餘辜!
“微臣知錯!”
是知錯,而不是知罪。
“很好,還不算蠢得無藥可救,朕就是要你知道,南宋可以不止有一個秦相,秦黨也可以不叫秦黨。”
趙構話語裡的意思讓張澄聽得欣喜若狂,他感覺自己就像是險些一腳跌落懸崖險些萬劫不複的采藥人,在命懸一線的最後一刻抓住了救命的繩索,重新站穩時卻驚喜的發現眼前竟是數之不儘的仙草靈藥!
先前所有的疑惑都迎刃而解。
為什麼秦相遇刺,秦黨依舊能夠在朝堂之上屹立不倒!
為什麼朝中風雨飄搖,各方爭鬥看似互有損傷,可仔細盤算卻發現唯有秦黨未曾被動過根基!
那是因為——秦黨其實根本就不是秦檜的黨羽!
所以即便秦檜死了,秦黨還有一個更加巨大且強壯的羽翼在庇護!
而最為關鍵的是陛下撕毀秦檜通敵叛國證據的態度!
這意味著,陛下早就知道了秦檜與金廷密謀合議之事,甚至其中許多內情可能都是在陛下的授意下進行的!
張澄險些因為自己的發現而失聲尖叫,他不敢再往下想,強忍著內心的狂喜,感覺自己渾身都在發抖。
他向前爬了幾步,湊近趙構的鞋尖想讓趙構看得更清楚一些,然後將頭重重的磕在了地麵上。
“微臣願陛下分憂!”
趙構滿意的笑了起來。
“既然如此,那就讓朕看看你是否比得過秦相,值得朕對你欺君之罪既往不咎。”
趙構坐回了玉案前,命那位忽然出現的侍衛搬來了椅子,放在張澄麵前,隨後說道:
“跪了這麼久,起來坐著吧,和朕說說你究竟查到了些什麼。”
禦書房賜座對於南宋群臣來說可是天大的恩典!
就連各部尚書入書房與陛下議事時,都時常隻能站著,平日裡那些重臣若是得此殊榮,恨不得一出禦書房就要讓整個臨安城都知道。
而張澄這個從三品的臨安府尹卻能得此待遇,更是隻有感激涕零得不能自已的份。
趙構作為南宋萬人之上的皇帝,這手打一巴掌給一顆糖的禦下之道用得早已爐火純青。
張澄戰戰兢兢的隻用半邊屁股挨著凳子坐下,在趙構的注視下,如實道出了自己今日從秦府獲得證據後所有的推斷。
其實月前金廷與大宋合議一事重大,巡鋪軍與殿前司就連整個臨安府都加強了數倍人手巡邏,對入城之人嚴格查驗,城內可以說是戒備森嚴。
但張澄連著數日裡查閱了所有的入城記錄,均未曾發現可疑之處。
可利州四義卻能夠不留痕跡的潛入臨安城中刺殺秦檜,之後更在巡鋪軍的追捕下順利逃出城中。
這不得不讓張澄懷疑臨安城內有人接應,且那位接應之人恐怕身份地位不會太低。
起初張澄懷疑過建國公趙瑗,可第一次試探趙瑗時,對方問答滴水不漏,趙瑗也確實如他所說有暈血之症,再加上若趙瑗真是幕後協助利州四義之人,他大可不必親自涉險將自己放入背負嫌疑的境遇之中。
這份懷疑便不了了之。
可刺殺秦檜的幕後之人究竟是誰,又是為何要暗中協助利州四義刺殺秦檜,目的是什麼?
張澄直到今日之前都不得而知。
而後楊沂中追捕逃脫的利州四義失利,被江南水寨的匪患所敗,這份奇恥大辱讓趙構勃然大怒,更是讓張澄感到了危機。
他無可奈何之下隻能準備再次前往秦府之中,搜查線索,竟沒成想當真讓他搜查到了一份燙手的山芋。
而最讓他驚恐的是,恰巧這時他無意間聽到了坊間孩童們開始傳唱的童謠。
這些童謠直指秦檜通敵賣國之嫌,定然不會是出自懵懂孩童之手!
這首歌的背後定然有一雙看不見的無形大手在推波助瀾!
張澄幾乎是本能的將嶽飛入獄一案和秦檜遇刺案聯係在了一起。
所有的真相好像開始串聯!
那個隱藏在整個事件背後的人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找到秦檜通敵賣國的罪證,然後以此來為入獄的嶽飛一案翻供!
他最後隻缺一個能夠佐證自己所有瘋狂猜想的線索,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案件徹底串聯起來!
而他確確實實在第二次拜訪建國公府時得到了那條關鍵的絲帶!
秦檜臨死前試圖吞入腹中的一定是另一份證明了他通敵賣國的證據!
臨安府的仵作查驗屍身時卻沒有發現口中的東西,那就代表著利州四義已經將那份證據取走!
那個潛藏在幕後的大手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張澄對趙構將自己所有的推理猜測一一道出。
在這之後,便是張澄聯係秦黨黨羽商討對策,試圖銷毀證據一事。
聽完張澄所言,趙構的神色有些晦暗不明。
若張澄的猜測正確,那藏在幕後之人手上的證據甚至可能波及到趙構自己。
秦檜構陷嶽飛,通敵賣國之事若是曝光,雖然足以讓整個朝堂掀起滔天巨浪,但卻不會動搖趙構屁股底下的龍椅一絲半點。
可若是那還不知身份的幕後黑手拿到的證據指向了趙構,那這件事情怕不是抄一個丞相九族就能解決的。
那將不再是一場震懾朝野的狂風暴雨,而是能夠徹底動搖整個大宋國祚的腥風血雨!
就連萬人之上的趙構都感覺到自己的背脊有些發涼。
他緩緩吐了一口氣,讓自己翻江倒海的心緒儘量平靜下來後,才用聽不出情緒的聲音問道:
“既然那藏頭露尾的賊子有另一份秦檜通敵的證據,你燒掉手裡的證據又有何用,豈不是自欺欺人?”
“陛下,因為微臣知道那賊子就算有另一份證據,他也不會拿出來,至少眼下他還不敢。”
“確實有理,畢竟這賊人藏匿暗處,若真有膽量將證據放出,早在拿到之後便會有所行動,既已過如此之久也未見動靜,恐怕這賊人也有忌憚,現在他尚且還在暗處,隻要那些逃去水寨的匪類一日未剿,他便可多苟且偷生藏匿一日!可一旦他將證據放出,屆時就算他藏匿得再好,朕也可以順藤摸瓜將他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