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硫黃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全長2550千米,平均寬70千米,從衛星圖上看呈現為一條弧形彎月。
這便是已經形成6000萬年的世界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
“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抵達海溝海域的時間是在淩晨,兩船按照原定計劃立刻下錨停航,各項海上科學考察隨即緊鑼密鼓地展開。
等趙陽他們起床的時候,船上幾個地球物理實驗室其實已經燈火通明了整整一晚。
“出來了,測量結果出來了,深度是10040米!”
拿著相機和筆記本剛走進南大洋考察隊的實驗室,趙陽就聽見一聲驚呼。
還沒等他回過神來,就看到屋子裡的所有人都已經站起身子,鼓掌聲和歡呼聲幾乎要把房頂都掀掉。
趙陽雖然不明所以,但也知道肯定是有好消息,職業敏感讓他端起相機,手裡的快門飛速按動,要將這歡慶的時刻一一記錄。
但要寫出一篇好的新聞稿,既要有核心照片,也要有文字輔佐。
而采訪顯然是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好辦法。
正當趙陽環視四周打算找個好目標的時候,一位留著颯爽短發的女同誌從人群裡衝他喊了一句。
“趙記者,今天黑板報的頭條可不許是其他人的,必須給我們探測組。”
真是想睡覺了就有人遞來枕頭。
趙陽心想“好嘞,就決定是你了”,隨後掛上最熱烈的微笑,一個箭步就湊到了女同誌的跟前。
“姐,給我好好講講唄,回頭不光寫小黑板,還要給你們往北京發通訊稿。”
和考察隊相處的這段時間,趙陽不但攝影技術突飛猛進,一張小嘴也是甜了許多。
幾句姐姐一喊,立馬讓探測班的一眾女同誌笑得花枝招展,紛紛知無不言。
她們說得很細,字裡行間慢慢帶上了些許情緒,而趙陽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隻是測量出了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就能讓大家激動成這個樣子。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到底有多深?
這是困擾著全球海洋科研工作者的超級謎題。
無數頂尖的科學家前赴後繼,為的就是得到一個更準確的數字。
這串數字不但是科學上的成就,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國家實力的強弱。
就和美蘇要爭霸月球和太空一樣,跑在前麵的人不但能向對手“耀武揚威”,還能很大程度上激發國內民眾的認同感,提升支持率,從而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
在錯綜複雜的新時代,科學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它本身的定義,與政治、經濟、民生、社會穩定等字眼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係。
在探索馬裡亞納海溝這項競賽上,發達國家們其實早就“聽槍起跑”。
1875年,英國“挑戰者號”科考船首次通過測深錘測量馬裡亞納海溝,確認其最深處為10863米,並以“挑戰者深淵”命名。
二戰之後的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二號再次測量馬裡亞納海溝,以回波定位方式於北緯11度19分,東經142度15分,測出當地深度為10900米。
1960年1月,記錄再次被刷新,美國“的裡雅斯特號”深海潛艇由雅克·皮卡德和唐納德·沃爾什駕駛,首次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底部,測得深度10916米。
之後的二十多年裡,蘇聯、日本、加拿大等國紛紛投身於這片神秘海域,試圖將探測深度再往下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