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楊浦區中心醫院兒科的長廊裡,抱著孩子們的家長都在焦急等待。
這一年冬天流感大麵積爆發,橫掃了無數家庭,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孩童,更是成為了病毒的首要目標,一時間市裡各大醫院的門診個個人滿為患。
石庫門裡衛生環境堪憂,人員流動性大,鄰裡鄰居串門更是頻繁,所以李燕和瑤兒也沒躲過這場流感,兩人都出現了高燒不退的症狀,在吃了幾天藥沒有效果後,這才趕來醫院就診。
“噓~噓~噓~”
長長的過道裡已經沒有能坐的位置,孩子們不斷哭鬨,此起彼伏的響聲交織在一起讓人頭暈腦脹。
李燕抱著瑤兒不斷安撫,但身體的不適讓孩子根本無法入睡,漲紅著臉又哭又喊,幾次都差點憋過氣去。
“快了,快了,還有三個號就到我們了。”
她心裡默念,那廣播裡的數字似乎成了唯一的精神支柱。
“235號王振到三號診室就診,236號趙玉瑤請準備。”
護士的報號聲仿佛天籟之音,讓身體和意誌力都達到極限的李燕看到了“解脫”的希望。
“下一個就是我們了,就是我們了!”
李燕目不轉睛地盯著診室大門,嘴裡不斷碎碎念著,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了前一個看病的孩子出來。
沒有任何猶豫,李燕一個箭步就想衝到醫生麵前,誰料一道身影從側麵竄出,早她一秒進入了診室。
“我是回診的,醫生讓先去驗血,不好意思哦,不好意思哦。”
那插隊的女人同樣被折騰的披頭散發,手上抱著個已經小臉紅撲撲的孩子,對著李燕就是一頓訴苦,身子卻是沒半點從診室出來的意思。
“算了,算了,都不容易,這孩子燒成這樣了都已經,讓她先看吧。”
李燕這樣安慰著自己,眼巴巴地站在門口,對著診室裡的醫生望眼欲穿。
“我也是去驗血的,醫生說報告出來就來找。”
“我家娃燒到40℃了,你行行好,我加個號就出來。”
“我就跟醫生說一句話,對對,就問一個問題。”
人就是這樣,當發現了一個願意謙讓的對象後,就會理所應當地將其當做“突破口”。
把弱勢和緊急作為理由,然後用名為道德的枷鎖強迫對方就範。
如今的醫院走廊裡,李燕就成了這樣一個“軟柿子”,接連四五個病患用各種借口插在了她和瑤兒的前麵,而且還有更多人的人在蠢蠢欲動。
“不行!你們一個個都插隊還怎麼看病?醫生明明就叫到我的號了!”
好脾氣的李燕終究還是發了飆,她死死抵住診室的房門,再也不讓任何一個人進去。
“小姑娘,你講話這麼衝乾嘛啦?大家都是小孩子生命,都著急的呀。”
“就是就是,年紀輕輕一點謙讓的美德都不懂,一看就是爸媽沒教好。”
“醫生護士都沒說什麼,你憑啥在這堵門?有本事去私立診所看好嘞,那裡不用排隊。”
“誰弱誰有理”的邏輯在哪都會成立,人總喜歡當“正義判官”,去幫助自認為“被欺負”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