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福建籍的隊員靈機一動提議道,其他人紛紛舉手讚同,就連羅宇也把“鼓浪嶼”這三個字記錄在了本子上,準備回去就向郭坤彙報。
隨著“長城I號”順利搶灘成功,隊員們提著設備逐一跳下了船,剛一走到岸上,趙陽就發現了在對麵的山坡避風處正有密密麻麻的企鵝聚集在一起。
“快架攝像機,趕緊,這個角度可以,企鵝動了,企鵝動了。”
一陣“兵荒馬亂”之後,趙陽他們在三個角度架起了攝像機,而此時的企鵝群已經開始排著隊朝著懸崖邊走去。
“它們要做什麼?難不成還要跳崖?”
隊員們都屏住了呼吸,視線隨著衝在最前麵的企鵝抵達冰山一角,隻見它頂著圓滾滾的肚子,抖擻了一下黑白色的“羽衣”,然後縱身一躍,竟是完成了一個驚豔的“高台跳水”。
精彩表演還未結束,企鵝們整整齊齊排成一列,“前赴後繼”地躍入海麵,這些“小可愛們”個個都有“冠軍之姿”,水花壓得極好,讓海灘上的隊員們忍不住紛紛鼓掌歡呼。
“它們就這樣在冰海裡遊泳不會冷嗎?我記得企鵝是溫血動物吧?那體溫應該和人類差不多,都在37℃左右。”
新聞班的隊員們都不是極地動物的專家,所以對企鵝的了解也僅限於以前讀過的報紙和刊物,現在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自然是冒出很多疑問。
“因為它們有兩層羽毛,外層的就像一件長毛絨大衣,每根都是細長的管狀結構,內層的是小棉襖,由非常細的絨毛組成,這兩件衣服加在一起既可以抵禦外界的冷空氣,又能防止自身熱量的流失。”
“而且企鵝的皮下脂肪是非常厚的,基本都超過了4厘米,這種能量儲存機製也成為了雄性企鵝能夠兩個月不吃不喝完成孵化器的主要原因。”
正當大家眾說紛紜之際,趙陽竟是做起了科普。
他這些知識全是從身為海洋學家的楊明那聽來的,“話癆楊”每天吃完飯的時候都是“喋喋不休”個沒完,一開始趙陽和馬舒舒還嫌煩,到後來聽著聽著也覺得能學到不少,於是就逐漸變成了“固定節目”。
趙陽他們在企鵝島上足足待了五個小時,爬上山坡,繞過湖泊,穿越穀地,拍攝了無數中國新聞史從未出現過的照片和錄像,大家心裡都激動萬分,恨不得立刻提筆疾書,把看到的壯麗景色變換成文字。
晚上八點,羅宇帶著隊員們開始返程,小艇剛離開岸邊,就有隊員突然指著背後的方向大喊。
“快看,是企鵝群,它們在跟著我們。”
趙陽端起相機,鏡頭裡企鵝們左搖右晃著跳進大海,而後在水麵下如黑影穿梭,飛速越過考察隊的小艇,而後繞著圈左右徘徊。
很快趙陽他們就回到了喬治王島,沒想到企鵝們並沒有離開,而是排著隊上了岸,就這樣遠遠地跟在隊員們身後,大搖大擺地直接走到長城站建設工地的附近山頭,好奇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轉。
“它們怎麼像是來監工的?”
“我覺得應該是提前來看看我們這些新鄰居。”
“要不我們讓企鵝來當我們長城站的吉祥物吧?”
“想得美,你怎麼不說找頭鯨魚來當吉祥物。”
“快看,它們回去了,果然還是選擇跳崖的方式。”
企鵝們的到來讓隊員們難得停下了手上的工作,他們三三兩兩對著山坡“指指點點”,這些來自企鵝島的鄰居們的“探望”,給緊張無比的長城站工地帶來些許輕鬆時刻。
“哢嚓”一聲,趙陽按動了快門,定格的畫麵裡企鵝正停留在半空,那矯健的身姿就好像真的會飛一般。
“這張拍得好,到時候多衝兩張出來,給瑤兒帶回去,等她長大了可以配著《動物世界》一起看,哈哈,我真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