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宮廷夜宴,月華如銀紗傾瀉而下。
中秋節定型於唐,卻興盛於宋。
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就將春節、端午、中秋定為三大節日。
所以,每逢中秋佳節,都會舉辦各種盛大的慶典,場麵浩大,熱鬨非凡,號稱“不夜城、通宵慶賀、至曉方休”。
但是大明朝的法定節日隻有三個:正旦節、冬至節、元宵節。
正旦節從正月初一開始,文武百官要放假五天;冬至節從冬至那天算起放三天假;而元宵節,“賜朝參京官元宵節假,從正月十一日開始,至二十日,十天不上朝、不奏事”成了慣例。
是以中秋節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基於前宋朝廷王朝的影響,仍舊是百姓團圓歡慶的佳節。
而流傳下來的一個習俗,那就是中秋賞燈。
賞燈會,是元宵節的習俗,中秋的賞燈是指中秋夜裡放水燈,以及每家在高處懸花燈。
家家戶戶的水燈漂浮在水上,將水道點綴得如同天上的銀河。繁星點點,點亮著中秋夜,也照亮著人心。
而皇城宮廷更加華麗奢侈,能工巧匠製作的花燈各式各樣,高樓殿宇間懸掛的花燈,可高數丈,精致美觀。
此刻整個皇宮都是張燈結彩,一派喜氣洋洋。
紫禁城飛簷翹角間,千盞琉璃燈次第點亮,映得漢白玉欄杆泛起暖光。
早在半月之前,宗正寺、光祿寺、太常寺、內侍省等等相關部寺就開始進行籌辦,也籌辦得格外儘心,用各種綾羅綢緞,各種花燈彩瓦將皇宮扮得花團錦簇、瑞氣萬千。
前朝大殿內,老朱正端著鑲金酒盞,開懷大笑地給征討雲南的將領們斟酒。
朱高熾與朱雄英這些龍子龍孫,則是在坤寧宮內與馬皇後一起籌備家宴,朱棣與徐妙雲同樣在場。
不一會兒,老朱就帶著滿身酒氣,走進了大殿,身後還跟著太子標。
瞧見滿堂兒孫時,老朱眼角皺紋都笑成了溝壑:“好!好!闔家團圓,就該這般熱鬨!”
家宴就此開始,現場熱鬨至極。
朱高熾掃了一眼在場宗室,頓時就覺得頭皮發麻。
不得不承認,老朱身子骨還是挺好的,這些年來可沒少生,截止到現在都生了二十一個兒子,最小的沈王朱模不過兩歲,被趙貴妃抱在懷裡牙牙學語。
這他娘地,老朱後麵還會生幾個兒子,也就是說藩王都有二十幾個,回想起大明王朝這離譜的宗藩製度,朱高熾都不禁感到壓力山大。
正思索間,旁邊的朱雄英卻湊了過來。
“高熾,你最近乾什麼呢?”
“我怎麼聽說你在追殺一個和尚?”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朱棣本就坐在朱高熾旁邊,聽到這話頓時眉頭一皺。
追殺一個和尚?
難不成是妖僧道衍?
這孩子不是說道衍是錦衣衛嗎?
朱棣滿臉狐疑地看向朱高熾,眼神裡麵滿是質疑。
朱高熾手一抖,差點打翻麵前的杯盞。
他抓起個油亮的雞腿,猛地塞進朱雄英嘴裡:“吃你的!再亂說話,小心我把你扔到護城河喂魚!”
“熾兒,你在追殺道衍?”朱棣往前傾身,目光如鷹隼般銳利。
朱高熾心中一驚,連忙把頭搖成了撥浪鼓。
“我沒有,彆聽英哥兒瞎說!”
瞧見他這心虛的模樣,朱棣心中竇疑更甚,他總覺得哪裡不對。
正當這個時候,老朱與馬皇後卻走了過來,笑嗬嗬地看著眼前這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