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郭桓案事發,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讓大明王朝陷入劇烈動蕩之中。
禦史台迅速強勢介入,韓宜可這位鐵麵禦史親自操刀,手中的判筆好似一把鋒利的鍘刀,毫不留情。
一場堪稱前所未有的“官場大清洗”就此有條不紊地拉開帷幕。
罪魁禍首郭桓、趙瑁、王惠迪等人,平日裡貪得無厭、結黨營私,如今被押赴刑場,當眾斬首,以儆效尤。
他們積攢多年的巨額家產被抄沒充公,那一箱箱金銀財寶、地契田產,堆積如山,運入國庫時,沿途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從犯們也未能逃脫懲處,被罰沒半數家財,頃刻間從高高在上的官員淪為庶民,嘗儘世態炎涼。
而那些受脅迫的小官,雖免去牢獄之災,卻也被革職查辦,其中部分人不得不協助禦史台與錦衣衛清查餘黨,以求將這場貪腐的暗流徹底肅清。
士紳商賈們聽聞風聲,驚恐萬分,為了自保,紛紛主動捐錢捐物。
往日裡一毛不拔的吝嗇之人,此時也不得不忍痛割愛,甚至有人自告奮勇協助官府追繳贓款,隻為在這場風暴中求得一絲安穩。
國子監的學子們則迎來了命運的轉折,他們被緊急征召入宮。這些年輕學子,身著粗布長衫,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忐忑,經過短暫卻嚴格的培訓後,便如同離弦之箭,奔赴各地補缺。
他們滿腔熱血,對官場的陳規陋習毫不畏懼,與那些深諳官場之道的老吏們形成鮮明對比,為大明官場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強勁的新鮮血液。
時光飛逝,一個月後,郭桓案終於塵埃落定。
數千名涉案官員受到懲處,追回的贓款糧餉多得驚人,堆滿了國庫,讓大明的財政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在太子標與朱高熾的謀劃之下,這場原本可能引發朝堂動蕩的風波,不僅沒有造成混亂,反而讓大明官場煥然一新,官員們行事更加謹慎,朝堂風氣也為之一振。
此刻朝廷的重心卻並未在此停留太久。
高麗傳來的消息,如同一聲驚雷,再次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李成桂在明軍的幫助下,成功推翻了高麗王室,掌握了高麗大權!
消息傳到金陵,老朱神色凝重,立刻召集文武重臣,齊聚朝堂,商議此事。
朱高熾與朱雄英也被喚過來聽政,他們站在一旁,有一句沒一句地閒聊著。
“高熾,這樣一來,遼東之戰快了吧?”朱雄英眼中滿是興奮,恨不得親臨戰場。
朱高熾瞥了他一眼,笑道:“跟咱也沒有什麼關係,經過上次偷偷出海後,老逼登和喪標可是把我們看得很嚴,壓根就沒有溜出去的機會。”
聽到這話,朱雄英不由一陣氣餒。
老朱與群臣議論紛紛,從他們口中,朱高熾也知道了高麗戰事。
傅友德與湯和兩位老將,以“吊民伐罪”之名,分彆率領大軍殺入高麗。他們治軍嚴謹,士兵們士氣高昂,所過之處勢不可擋。
李成桂也充分利用自身威望,聯絡親明派係,四處散布消息,稱辛禑乃權臣之子,是高麗禍亂的根源,威脅高麗王室交出大權。
他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占據大義之名,與明軍裡應外合。
在雙方的緊密配合下,大軍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不過數月便進軍到高麗都城。
高麗都城內,貴族們驚慌失措。麵對明軍的強大攻勢和李成桂的步步緊逼,他們為了活命,紛紛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