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氣氛融洽。
第一項國策全票通過,眾人都鬆了口氣。
緊接著太子標便道出了第二項國策,那便是——開海解禁,開展東海貿易!
這幾個月來,水師可沒有閒著,副都督俞通源親率主力艦隊前往江南,以雷霆之勢清剿盤踞沿海的張士誠與方國珍殘餘勢力,追剿流亡逃遁的倭寇浪人,焚毀其巢穴、俘獲其船隻,徹底蕩平了近海匪患,為大明開海解禁掃清了障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水師在實戰中磨礪了戰力、積累了近海作戰經驗。
太子標看向眾人,朗聲開口道:“昔年朝廷推行海禁國策,是鑒於當時倭寇肆虐、海疆不寧,為護佑沿海百姓安寧而設。現如今倭寇之患已除,水師也鏟除了張方餘孽,海疆漸趨穩固。”
“因此朝廷考慮到眼下國情,決定開海解禁,允許民間商船出洋貿易,同時由官方主導開展東海貿易,既以通商富國,又借商船探查海況、聯絡諸國,更能以貿易促水師發展,一舉多得。”
這其實是比較委婉的說法,太子標並未提及李善長這些開國元勳的所作所為,也算是給他們留了一點體麵,不然這些家夥定會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為了撈銀子,他們竟暗中勾結江南士紳,利用權勢打通關節,與張方餘孽裡應外合,借海禁之名行走私之實,將鹽鐵、絲綢等禁運物資偷運出海牟取暴利,全然不顧朝廷法度與海疆安危,這般內外勾結、損國肥私的行徑,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但眾人此刻卻全都興奮了,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為什麼?
當然是因為利益啊!
朝廷打下倭國之後,選擇讓渡利益將倭國資源區交給士紳商賈前去開發,不說在場的軍機大臣,這朝堂之上的文臣官員哪個沒通過親族、門生參與其中,想要借此謀利呢?
可開發資源點,本就是一項長期且耗時的工程,就比如金礦銀礦,從勘探到開采再到冶煉,少說都得一年起步才看得到收益;還有建設港口、鋪設道路這些基礎工事,沒個三五年那都難以見效,所以士紳縉紳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從中獲利。
但是開展東海貿易,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士紳縉紳完全可以一邊推進資源點開發,一邊組織船隊與朝鮮、琉球、倭國展開貿易——大明的布匹、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在本土雖屬尋常,一旦運到海外,因稀缺性與需求旺盛,價格瞬間就能翻出十倍不止,一趟往返便能賺得盆滿缽滿,這才是立等可取的妥妥暴利啊!
武將勳貴同樣也很興奮,他們早已與皇室達成合作,獲準參與皇室主導的遠洋貿易船隊。
為此,他們調動麾下家丁、佃戶,組建伐木隊深入遼東林海拓荒伐木,又斥巨資招募工匠打造海船、籌備貨物,前期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可謂巨大,如今開海解禁,貿易航道即將暢通,正是前期投入見回報的時刻,船隊一出,便能借遠洋貿易的紅利收回成本、賺取厚利,怎能不令人振奮?
所以不等太子標開口,眾人就紛紛出言支持。
“附議!”
“陛下英明!”
“早就等著這一天了!”
見此情形,老朱不由得看向了小胖墩朱高熾,眼中滿是欣慰之色。
倘若大明沒有攻占倭國,也沒有規劃東海貿易,想要開海解禁,定然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海禁期間,江南士紳早已通過走私壟斷了海貿利益,形成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又怎會輕易將到手的肥肉吐出來?
但凡有人提議開海解禁,觸及他們的私利,朝野上下肯定是一片攻訐彈劾,文官借定製發難,士紳以民情施壓,非要將這聲音徹底壓死不可。
如今有倭國資源區分流利益,又有東海貿易帶來新的紅利,阻力自然消弭於無形。
現在局勢完全逆轉,因為朱高熾這些年的努力,海洋貿易的紅利早已滲透大明各個勢力——武將勳貴借遠洋船隊分潤厚利,文臣官員靠海外資源開發獲利,連地方士紳也能通過東海貿易分得一杯羹,所有勢力都能從中獲利。
因此哪怕江南士紳再如何不甘心失去壟斷地位,也隻能咽下苦果眼睜睜看著,若敢阻撓,便是與滿朝文武、各方勢力為敵,定會遭到聯手絞殺!
這打破僵局、盤活全局的局麵,全賴小胖墩步步為營的籌謀,這一切,都是他的功勞啊!
太子標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他能清晰地預料到,一旦開海解禁,將會給大明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至少大明可以靠著激增的商稅、關稅等貿易收入,迅速充盈國庫,徹底擺脫常年因軍餉、賑災而捉襟見肘的窘境,進而有更充足的財力投入水利、農桑以發展民生,也能更大規模地冶煉鐵器、鑄造火器以革新軍備,帝國的根基必將因此愈發穩固。
此外就是帶動各個行業飛速發展,比如造船廠需趕造更多海船以應貿易之需,規模必當擴大;紡織廠、瓷器窯口因海外訂單激增,需增雇工匠、擴充產能;連帶著染料、煤炭、木材等上下遊產業也會隨之興旺,無數百姓可借此謀生,百業俱興的局麵指日可待。
“在國策指導下,六部百司當做好相應準備,工部需即刻敦促江南、閩浙等地造船廠加快進度,打造更大噸位的遠洋海船,改良船體結構以適遠洋風浪;戶部則要牽頭規劃紡織、瓷器、茶葉等相關產業,協調原料調度,鼓勵商戶擴大生產,並製定合理商稅標準;兵部需配合水師加強沿海衛所布防,確保貿易航道安全;吏部要選拔通曉商事、熟悉海事的官員充實各市舶司口岸衙門——務必讓開海貿易之事落地見效,不致延誤。”
頓了頓,太子標看向水師都督湯和。
“至於水師都督府,你們的擔子更重,水師需全力出動,分兵把守各海口要隘,常態化巡視東海、黃海及沿海諸島,嚴厲打擊任何走私行為。”
“無論是皇親國戚、勳貴士紳,還是地方豪強,一旦抓住,無需姑息,即刻徹查其背後勢力與走私網絡,涉案人等全部緝拿問罪,務必確保朝廷對海上貿易的絕對管控。”
湯和神情凝重地領命。
群臣聽後也是心中一凝。
他們當然明白,太子標這話不隻是說給湯和的,更是敲給他們這些各方勢力代表聽的。
開海貿易的紅利誘人,卻也框定了規矩,任何人膽敢在此刻為了獨占私利鋌而走險搞走私,破壞朝廷定下的國策,便是公然挑戰皇權與國法,那就是與陛下作對、與大明作對,以皇帝陛下的雷霆手段,絕不會輕饒,必當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想到這裡,群臣心裡麵都有了計較。
必須告訴手底下的人,老老實實地貿易賺錢,可彆動什麼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