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光剛漫過窗欞,朱高熾與朱雄英還在被窩裡呼呼大睡。
朱高熾把自己蜷成個肉球,嘴角掛著晶瑩的口水,夢裡似乎還在啃著醬肘子;朱雄英則四仰八叉地躺著,一條腿搭在朱高熾身上,睡得正香。
“啪嗒”一聲,房門被推開,太子標一身常服站在門口,看著床上橫七豎八的倆孩子,無奈地搖了搖頭。
他走上前,左右手各揪住一個耳朵,稍一用力——
“嗷!”兩聲痛呼同時響起。
朱高熾猛地坐起來,捂著耳朵齜牙咧嘴:“乾嘛呀?好不容易睡個懶覺,喪標你這是要謀殺啊!”
朱雄英也揉著眼睛,迷迷糊糊地抱怨:“爹啊,皇爺爺不是說今天不用早朝嗎?”
“彆睡了,跟我去禦書房。”太子標鬆開手,語氣不容置疑,“軍機處議事,你們倆也得去。”
朱高熾一聽“軍機處”,瞬間清醒了大半。
那地方可是商議軍國大事的核心地,往常連皇子都未必能進,怎麼會突然叫上他們?
他拽了拽朱雄英的胳膊,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疑惑。
來不及細想,兩人匆匆套上衣服,被太子標一路催著往禦書房趕。
剛到門口,就聽見裡麵傳來徐達沉穩的聲音,夾雜著李文忠爽朗的笑談。
推門進去,隻見老朱坐在主位,徐達、李文忠等幾位老將分坐兩側,氣氛嚴肅中帶著幾分熱絡。
“喲,倆小兔崽子來了?”老朱抬眼瞥了他們一下,“正好,剛說到你們呢。”
朱高熾和朱雄英連忙行禮,規規矩矩地站在一旁。
李文忠見狀,笑著開口:“陛下,太子殿下,臣今日請各位來,是想說說捕魚兒海一戰的事。”
他轉向朱高熾,眼神裡滿是讚歎,“此戰能精準找到北元汗廷的位置,全靠高熾那套‘經緯度算法’。當時大軍一度迷失方向,是他拿著那什麼‘緯度表’、‘經度尺’,一算就定出了脫古思帖木兒可能藏在捕魚兒海,我們這才成功抓住了這個北元大汗!”
徐達也點頭附和:“不錯。臣與文忠商議後,都覺得這算法非同小可。以往我軍在草原作戰,最頭疼的就是找不到敵軍蹤跡,全靠斥候瞎闖,效率太低。”
“若是能把這經緯度算法普及到軍中,讓每個將軍、將佐都學會定位,那草原上的元軍就再無藏身之處了。”
老朱摸著下巴,目光落在朱高熾身上:“哦?這算法真有這麼神?”
朱高熾一聽,頓時來了精神。
他本就覺得大明如今的軍製存在問題,隻是礙於老朱的麵子所以一直沒有吭聲。
畢竟這衛所兵製可是老朱一手所創,當年他借鑒前朝府兵製,讓士兵屯田自養,既減少了朝廷的糧餉負擔,又能保證兵源穩定,為此他一直頗為得意,常對人說這是“兵農合一,永固江山”的良策。
殊不知,這製度從根上就藏著隱患。衛所的土地看似歸士兵所有,實則漸漸被軍官、豪強兼並,士兵淪為佃戶,甚至被當作私奴使喚;世代為兵的規矩,讓士兵失去了上升空間,子弟們寧願逃亡也不願承襲軍籍;加上後期軍餉克扣、訓練廢弛,到了大明中後期,衛所的士兵大多瘦弱不堪,彆說打仗,連農具都揮不動,整個製度早已爛到了骨子裡,成了拖垮大明軍力的頑疾。
最騷的是,衛所將佐還是世襲製度。
老子是千戶,兒子就能襲千戶;老子是百戶,兒子就能接百戶,管他有沒有領兵打仗的本事,隻要有這層血緣,就能穩穩當上官。
這就導致大批衛所將官濫竽充數。有些將官打小養在深宅大院,連馬都騎不穩,卻能憑著世襲坐在指揮的位置上;有些連軍陣圖都看不懂,打起仗來隻會瞎指揮,全靠底下的老兵硬撐;更有甚者,借著世襲的權柄,在衛所裡作威作福,克扣軍餉、侵占土地,把軍營軍屯當成了自家的搖錢樹。
久而久之,有本事的寒門子弟進不來,沒本事的世家子弟退不去,衛所的指揮體係越來越臃腫低效。
遇上硬仗,這些世襲將官要麼臨陣脫逃,要麼亂下令,好好的士兵也被折騰得沒了戰力。
這世襲製度,就像附在衛所上的毒瘤,越爛越大,把原本該保家衛國的軍隊,慢慢變成了一群隻會混日子的廢物。
朱高熾雖沒親曆過那時候,卻從史書裡看透了其中的弊病。
衛所製度在開國初期或許管用,可隨著時間推移,土地兼並、階級固化等問題必然會找上門來,到時候再改,怕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此刻李文忠主動提及經緯度算法一事,朱高熾哪能放過這個機會?
這對大明而言,或許是一次天賜良機。
他往前湊了兩步,清了清嗓子:“皇爺爺,幾位老將軍,這可不是小神,是大神!”
“你們想啊,草原茫茫無邊,沒有城池地標,靠太陽月亮辨方向,遇上陰雨天就歇菜。可這經緯度不一樣,”他伸出兩根手指,比劃著解釋,“緯度看北極星高度,經度算時差,管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拿個圖紙一計算,就能知道自己在啥位置。大軍行軍,按坐標走,不會迷路;斥候探敵,記下敵軍的坐標,回來一畫,敵軍在哪、有多少人,一目了然!”
他越說越興奮,乾脆拿起桌上的紙筆,唰唰畫了個簡易的坐標係:“比如咱在北平,緯度是多少,經度是多少;捕魚兒海呢,緯度更高,經度偏西。按這坐標算距離,算路線,比老馬識途靠譜多了!將來不光是草原,就是去海外,打倭寇、下南洋,有這算法,船隊也不會在海上繞圈子!”
朱雄英在一旁幫腔:“對!上次我跟高熾算過,從脫古思帖木兒逃離和林開始,就沒閒著。我們先查了北元往年的遷徙路線,推測他可能去的幾個地方——要麼回哈拉和林故地,要麼往克魯倫河上遊靠攏,那裡水草豐美,方便他收攏殘部。”
“然後又算他的糧草輜重,北元汗廷帶著那麼多家眷和牲畜,行軍速度快不了;再結合他們騎兵的耐力,每天最多走多少裡地,算來算去,最後斷定這家夥大概率跑到克魯倫河上遊穀地。”
“等我們領著輕騎趕過去,果然在那邊發現了他們紮營的痕跡,隻是我們還是去晚了一步,讓他帶著核心部眾先跑了,隻抓到些掉隊的老弱和輜重。”
他說著還拍了下大腿,語氣裡帶著幾分惋惜:“當時要是能再快兩天,或者算得再細點,說不定就能在那兒堵住他了!不過也多虧了這麼算,才沒讓咱們像無頭蒼蠅似的在草原上瞎轉,後來追去捕魚兒海,也是按著這套法子算的路線,不然哪能那麼順利就摸到他們老巢?”
老朱看著紙上歪歪扭扭的坐標係,又聽著朱高熾與朱雄英唾沫橫飛的講解,原本皺著的眉頭漸漸舒展開。
他雖不懂什麼“時差”、“北極星高度”,但“不迷路”、“精準定位”這幾個詞,卻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這些年跟北元打仗,多少將士因為找不到敵軍而白白犧牲,多少糧草因為迷路而浪費,若是真能解決這個問題,對大明軍事實力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