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怨恨!劉三吾一語驚醒夢中人!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432章 怨恨!劉三吾一語驚醒夢中人!

第432章 怨恨!劉三吾一語驚醒夢中人!(1 / 1)

密室裡麵,氣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來,燭火的光暈都仿佛被凍住,照在每個人緊繃的臉上。

一連串的壞消息從不同人口中吐出:陛下追加了三百萬兩銀子給軍校修校舍、購書籍;海軍學院已經定下章程,除了教授兵法,還要開設算學、測繪、海外諸國誌等課程;第一批從軍校結業的軍官,將會被破格授予千戶之職,直接派往嶺北前線與東海水師……這些消息像一塊塊石頭,層層疊疊壓在眾人心上,無一不在證明一件事情。

大明皇帝正在親手改變延續千年的朝堂格局。

他不再滿足於武將“憑軍功上位、靠天吃飯”的舊例,而是要給他們鋪設一條實打實的傳承之路——陸軍軍校、海軍學院就是明證。

這些學院會源源不斷地輸送既懂軍事又通政務的人才,讓武將勳貴的勢力有了持續生長的土壤,不再隨著老一輩將領的逝去而式微。

而他們這些士紳縉紳,習慣了以“傳承者”自居,靠著科舉、門第壟斷朝堂話語權,如今卻眼睜睜看著武夫也要建起自己的“傳承體係”。

更讓他們心驚的是,皇帝還在背後推波助瀾,用國庫的銀子給軍校撐腰,用皇權給軍官鋪路。

照此下去,用不了十年,朝堂上便會擠滿軍校出身的武將,他們有皇帝做靠山,有同門做羽翼,行事再無需看文臣臉色。

到那時,他們極有可能被武將勳貴一直死死壓製,連爭奪朝堂話語權的機會都沒有。

以往還能靠著“文治”、“禮製”與武夫分庭抗禮,將來怕是連開口的資格都要被剝奪。

畢竟,當武夫既能領兵打仗,又能處理政務,還能形成世代相傳的勢力時,士紳引以為傲的“讀書人的優勢”,便會變得一文不值。

這種眼睜睜看著自己被擠出權力中心的無力感,比任何斥責都更讓人窒息。

“說到底,這一切的根源,還是那個朱高熾!”劉三吾猛地一拍桌子,案上的茶盞被震得叮當響,花白的須發皆張,眼中滿是壓抑不住的怒火,“若不是他弄出什麼東海貿易,打通海上商路,陛下哪來那麼多源源不斷的銀子,敢這般不把士紳放在眼裡?若不是他力主經營嶺北,以‘開疆拓土’為由頭,那些武夫哪來的機會掌勢,趁機擴充兵權?若不是他提議開辦軍校,要給武夫尋一條傳承之路,咱們又何至於落到這般境地,連最後一點安穩都要被奪走?”

劉三吾這話,聽著是替全體文臣鳴不平,實則藏著他根深蒂固的立場。

這位在文壇上聲名赫赫的大儒,雖被視作文人領袖,肚子裡的聖賢書讀得再多,屁股卻天生是歪的——他的心從來隻向著文臣儒生,更準確地說,是向著江南一帶的南方士紳。

他骨子裡認定,朝堂權柄本就該由南方士紳掌控,科舉取士也該以南方學子為重,至於北方武夫、藩王宗室,都該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地界,不該染指中樞。

也正因如此,他此刻痛罵朱高熾,既是惱恨對方動搖了士紳的根基,更是不滿一個北方藩王之子竟敢插手朝政,打亂了南方士紳主導的格局。

這等偏私,早已刻入骨髓,日後那場赫赫有名的科舉醜聞,他之所以敢冒著欺君之罪,在錄取名單裡隻放南方學子,將北方舉子儘數排除在外,根子便在此處。

隻可惜,那時的他沒能料到,自己的偏私會觸怒龍顏,最終落得個被流放戍邊的下場,算是為這份根深蒂固的立場付出了代價。

“對!就是這個胖殿下!”陳敬之猛地攥緊拳頭,指節泛白,咬牙切齒的模樣像是要將這幾個字嚼碎吞下,“一個藩王之子,放著北平的封地不好好待著,守著自家的俸祿田莊過日子,偏偏跑到京師來指手畫腳,對朝政說三道四,簡直是禍亂朝綱!祖宗家法裡哪條寫了,藩王世子能在中樞摻和軍國大事?”

他這話像是一根火星,瞬間點燃了滿室積壓的怒火,眾人頓時群情激憤,紛紛拍著桌子痛罵起來。

“他就是故意的!”戶部主事李嵩猛地站起來,袍袖一甩,滿臉憤懣,“咱們士紳的根基在土地,在田租,在州縣裡的宗族勢力,他偏要繞開這些,搞什麼東海貿易、嶺北商路,把銀子從海上、從草原弄進來,這不就是明擺著要斷咱們的活路嗎?等商稅壓過田賦,咱們手裡的地還值幾個錢?地方上的話語權還能剩幾分?”

“年紀輕輕,心思卻這般歹毒!”翰林院編修王顯眉頭擰成疙瘩,語氣裡帶著後怕,“才二十出頭,就把‘利’字玩得這麼轉,把文武平衡看得這麼透,還懂得借陛下的勢壓咱們。將來若是真讓他進了中樞,執掌了權柄,咱們這些人還有好果子吃?怕是連家裡的商鋪、田產都要被他借著‘富國’的由頭,一點點刮走!”

“哼,仗著皇孫身份便無法無天!”一直沉默的都察院禦史張謙也冷笑著開口,語氣裡滿是譏諷,“以為有陛下護著,就能在朝堂上橫著走?真當咱們文臣好欺負不成?彆忘了,這大明的規矩、天下的文脈,還攥在咱們手裡!他一個靠算商稅、談貿易上位的黃口小兒,也配跟咱們論經義、談治理?”

“就是!他懂什麼民生疾苦?不過是坐在溫室裡算著賬本,就以為能看透天下事!”

“藩王之子乾政,本就是大忌,咱們不能坐視不理!”

“若不趁早把他趕出京師,將來咱們這些人的下場,怕是比被武夫騎在頭上還要慘!”

一時間,書房裡罵聲、怒聲、恨聲交織在一起,先前的壓抑與焦慮,儘數化作了對朱高熾的怨毒。

這些平日裡自詡“君子”“清流”的文臣,此刻卻像市井潑皮般口不擇言,隻因在他們看來,這個突然冒出來的胖殿下,已經成了威脅他們世代存續的最大禍患。

遠征倭國,這是朱高熾率先提議的。

雖說戰事平定後,士紳縉紳借著倭國資源區的采買、運輸分了杯羹,跟著發了一波財,但江南士紳損失的遠比得到的多——他們世代壟斷的海洋貿易被撕開一道大口子,以往靠著海禁政策私下掌控的走私渠道、對東亞航線的獨家話語權,隨著朝廷設立倭國鎮軍府、規範海貿管理,一夜之間成了泡影。

那些世代靠海上營生的江南大族,船隻能被征調,貿易份額被官辦商號擠占,等於被生生奪走了傳家的聚寶盆。

東海貿易,更是朱高熾一手規劃的得意之筆。

商船往來於大明、朝鮮、倭國與琉球之間,既讓沿海百姓靠著裝卸、販運賺得盆滿缽滿,又讓朝廷的關稅、專營利潤像潮水般湧來。

可士紳縉紳在這樁大生意裡,隻能跟著喝口湯——官辦商號牢牢攥著絲綢、茶葉的專營權,海關官吏卡死了稅收渠道,他們想插手,要麼得向官府繳納高額厘金,要麼隻能做些邊角料的買賣。

江南士紳更是被剜了肉、斷了骨,他們原本靠著內河漕運、近海走私積累的財富,在規範化的東海貿易麵前大幅縮水,連帶著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都弱了三分。


最新小说: 我隻想安靜地打遊戲 四合院:傻柱從重生開始覺醒 大明:陛下,該喝藥了! 網遊之死亡武俠 挺孕肚離婚二嫁財閥,渣前夫悔瘋了 佟貴妃隻想修仙 侯門主母穿成年代文惡毒婆婆後 年代:母親返城當天,我選擇上山 百倍股 婚後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