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恐慌!皇帝有錢了真不太好!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431章 恐慌!皇帝有錢了真不太好!

第431章 恐慌!皇帝有錢了真不太好!(1 / 1)

滿室文臣皆是臉色凝重。

他們太清楚“錢”背後的權力有多麼鋒利——那是能砸碎一切陳規的重錘,是能衝垮所有製衡的洪水。

當皇帝不再需要仰仗士紳的錢糧支持,不再需要看他們的臉色才能調動糧草、征發徭役,所謂的“輿論”便成了無人當真的空談,他們筆下的“民聲”再也嚇不住深宮的帝王;所謂的“禮製”也成了可破的束縛,“祖製不可違”的呐喊在白銀堆成的高牆前,連一絲回音都蕩不起來;所謂的“規矩”更是成了可笑的枷鎖,他們靠著科舉、門第、鄉黨築起的壁壘,在源源不斷的國庫收入麵前,脆弱得像層窗戶紙。

到那時,他們世代經營的權勢、地位,都將如履薄冰。

江南大族靠著田產積攢的威望,會被朝廷直接發放的賑災糧碾得粉碎;中樞要員靠著門生故吏織就的網絡,會被皇帝用銀子豢養的新官衝得七零八落;連他們最引以為傲的“話語權”,也會被軍校裡走出的軍官、商路上發家的吏員搶得一乾二淨。

畢竟,當百姓能從朝廷手裡領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誰還會在乎鄉紳祠堂裡的那塊“功德碑”?當官吏能靠著軍功、商績升遷,誰還會捧著“座師”的帖子搖尾乞憐?

更可怕的是,一旦失去了“朝廷需要我們”的根基,他們平日裡借著“教化”、“督辦”之名侵占的田產、斂聚的財富,都可能變成紮眼的罪證。

皇帝手裡有了錢,便有了底氣清查土地、整頓吏治,到那時,抄家滅族的刀,或許就懸在每個人的頭頂。

這種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根基被一寸寸挖空,卻無力阻攔的恐慌,比任何廷爭失利都更讓人窒息。

“所以啊,”詹徽喘了口氣,眼神漸漸變得陰鷙,“不能讓陛下就這麼‘富’下去,更不能讓那個胖殿下再替他斂財。咱們得想個法子,把這失衡的天平,重新扳回來。”

“否則,再過幾年,這朝堂之上,怕是連咱們說話的地方都沒有了。”

“更讓人憂心的,還是那些武夫。”禮部主事陳敬之臉色發白,聲音都有些發顫,“往日裡,文臣掌印,武將帶兵,好歹能相互製衡。”

“可如今呢?經營嶺北,屯兵、築城、屯田,樁樁件件都離不得沙場曆練的將領,定然要倚重徐允恭這些勳貴後裔——他們父兄跟著陛下打天下,手裡握著兵權,如今借著經營邊疆的由頭,更是名正言順地擴充勢力,連兵部調兵的勘合都要先經他們過目;東海貿易要護航,從登州到倭國的航線,海盜、倭寇層出不窮,水師戰船成了命脈,這便讓水師的地位水漲船高,以往不過是五軍都督府下轄的一個衛所,如今竟能與陸軍分庭抗禮,連糧餉都要單獨劃撥。”

“而且水師都督府與五軍都督府,更是成了武夫的一言堂。文臣想派個監軍,難如登天;想安插個幕僚,剛進府門就被以‘不懂軍務’為由趕出來。府裡上下,從都督到千戶,非行伍出身不用,非功勳之後不提拔,彼此結為攻守同盟,外人彆說插手事務,便是想打聽點內情都無從下手,當真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上次吏部想調任一個筆吏去水師掌管文書,剛把調令送過去,就被都督原封不動打了回來,隻回了句‘軍中文書自有軍吏打理,不需文臣置喙’,這般驕橫,放在往年簡直不敢想!”

“他們靠著軍功,地位愈發強勢,前些日子,那永昌侯藍玉竟敢在朝堂上頂撞禮部尚書,這要是擱在往年,簡直不敢想!”

話音一落,眾人又是一陣長籲短歎。

“還有那陸軍軍校、海軍學院!”周肅猛地插話,語氣裡帶著幾分驚恐,“陛下已下旨,要在應天、上海各建一所學院,專門培養軍官。這是什麼意思?這是要讓武夫有自己的傳承之地!”

“以往武將多是行伍出身,識字不多,離了文臣便難理軍務。可將來呢?那些從學院出來的軍官,既能帶兵,又能算賬,甚至還懂什麼‘兵法謀略’,到時候,咱們文臣還能拿捏得住他們?”

他越說越急:“到時候,武夫掌了兵權,又有陛下的銀子撐腰,咱們這些士紳縉紳,怕是真要被他們強壓一頭,連抬頭的機會都沒有了!”

滿室官員皆是倒吸一口涼氣,臉上露出真切的恐懼,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他們不怕皇帝嚴苛,畢竟鐵腕治國雖讓人敬畏,卻總有章法可循;可他們怕的是皇帝聯手武夫,那簡直是斷了文臣的活路——一旦武夫借著皇權的威勢徹底架空文臣,朝堂便再無他們立足之地。

畢竟,刀槍無眼,那些武夫素來蠻橫。

他們靠的是沙場拚殺上位,信奉的是“拳頭硬才是道理”,真要是得了勢,哪裡會像文臣這般講“體麵”、守“規矩”?

文臣爭執,還會引經據典、顧及顏麵;武夫動怒,怕是直接就掀了桌子,管你什麼“君子之爭”。

以往文臣之所以瞧不上武將勳貴,甚至連出身草莽的老朱都帶著幾分隱秘的輕視,便是因為他們自己有著綿密的傳承——通過科舉製度,每三年便能選出一批進士,這些人讀著同樣的聖賢書,認著同樣的座師,自然會抱團取暖,源源不斷地將新鮮血液送入朝堂,繼承先輩在朝堂之上的遺產。

這般生生不息的傳承,足以保證家族權勢一代又一代地延續,長盛不衰。

你朱元璋心狠手辣,殺了胡惟庸,廢了丞相,我們玩不過你,但你總有駕鶴西去的時候吧?

等你百年之後,朝堂終究還是要靠我們這些懂禮製、善治理的文臣來支撐。

你徐達戰功赫赫,李文忠威震邊疆,我們扳不倒你,但你也有解甲歸田、生老病死的時候吧?

你們的子孫若想在朝堂立足,還不是要求著我們教他們讀書寫字,學著遵守文臣定下的規矩?

諸如此類的念頭,讓文臣縉紳的心態一直都很好。

哪怕現在被老朱與武將勳貴聯手壓製,爭不到朝堂話語權,他們也渾然不在意。

畢竟,老朱這個皇帝會老,徐達、李文忠這些武將也遲早會化為一抔黃土,而他們的家族、他們的傳承,卻能像長江大河般綿延不絕。

他們隻需要靜靜等待,等到那些“武夫”的時代過去,朝堂的主導權,自然會回到他們手中。

但是現在,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了。

陸軍軍校、海軍學院的出現,像一把淬了冰的刀,精準地捅破了他們固守多年的幻想——武夫不再是“一代而亡”的莽夫,他們也要有自己的傳承了。

以往武將多是行伍出身,靠著軍功上位,子孫若不爭氣,便可能家道中落,想要延續權勢,往往要求助文臣教導子嗣、鑽營門路。

可軍校一旦辦起來,情況就變了:一批批經過係統訓練的軍官會源源不斷地走出校門,他們懂兵法、識輿圖、會算錢糧,甚至能看懂公文、草擬條陳,不再是文臣眼中“隻知廝殺的匹夫”。

更可怕的是,這些軍官出自同一所學院,師出同門,自然會形成新的勢力網絡,就像文臣的“同年”、“門生”一樣,彼此扶持,代代相傳。

如此一來,武夫的權勢便有了根基,不再隨某個人的生死而興衰,這讓他們如何不怕?

而且聽說,這陸軍軍校與海軍學院的山長,都將會是大明皇帝親自出任。這個消息更是令士紳縉紳為之膽寒!

皇帝兼任山長,意味著軍校的學生從一開始就打上了“天子門生”的烙印,他們的榮辱升降直接係於皇權,不必再像以往的武將那樣,需要看文臣的臉色、走士紳的門路。

皇帝可以借著山長的身份,親自挑選、培養心腹將領,將這些軍官牢牢攥在自己手裡,形成一支完全聽命於皇權的軍事力量。

更重要的是,這等於皇帝親自為武夫的傳承“正名”,讓軍校的地位淩駕於尋常官學之上,文臣再想以“不學無術”貶低武夫,便等同於質疑皇帝的眼光與決策。

到那時,武夫既有係統傳承,又有皇權加持,文臣引以為傲的“科舉傳承”,怕是真要被比下去了。

他們精心構建的“文治天下”的格局,將被撕開一道巨大的口子,而這道口子,正是他們最恐懼的——武夫不僅要掌權,還要長久地掌權,甚至可能壓過文臣一頭。


最新小说: 我隻想安靜地打遊戲 四合院:傻柱從重生開始覺醒 大明:陛下,該喝藥了! 網遊之死亡武俠 挺孕肚離婚二嫁財閥,渣前夫悔瘋了 佟貴妃隻想修仙 侯門主母穿成年代文惡毒婆婆後 年代:母親返城當天,我選擇上山 百倍股 婚後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