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盼頭!上海騰飛的契機!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475章 盼頭!上海騰飛的契機!

第475章 盼頭!上海騰飛的契機!(1 / 1)

卓敬立刻進入了工作狀態。

而朱高熾也將自己對上海的規劃和盤托出。

“老卓,上海比之天津更加得天獨厚,畢竟挨著江南之地。”

朱高熾看向卓敬,提醒道:“想必你也清楚,江南可是魚米之鄉、經濟中心,紡織業更是興旺得很。蘇州的織機比天上的星星還密,家家戶戶的窗欞裡都飄著絲線的影子,上等的雲錦能織出龍鳳戲水的紋樣,一匹就能換十石米;鬆江的棉布更是堆成了山,農戶白天種地,晚上就著油燈紡紗,集鎮上的布莊從早到晚擠滿了客商,北到北平,西到川蜀,都認‘鬆江布’的牌子。光這兩樣,就夠讓天下商隊擠破頭了。”

他頓了頓,指著江麵上往來的貨船:“你再看這水路,蘇州的綢緞順著運河過來,不過三日就能到上海;鬆江的棉布裝船走黃浦江,當天就能靠岸。上海建好了碼頭、貨棧,這些織好的料子就不用再繞遠路,直接在這裡打包,裝上海船就能往倭國、呂宋運——那些地方的人,穿的還是粗麻布,見了咱們的綢緞、棉布,還不得搶著用銀子換?”

“江南的紡織業,缺的就是一個直通海外的口子。”朱高熾的語氣愈發肯定,“以前商隊得把布運到廣州、泉州才能出海,路上損耗不說,還得被層層盤剝。上海就在江南門口,又是水陸樞紐,將來這裡的碼頭一立,蘇州的織戶能少花一半運費,鬆江的布商能多賺三成利,自然會把貨都往這兒送。”

他看著卓敬:“紡織業一動,帶動的可就多了。染布要靛藍,江南的染料作坊就得擴大;織機要修配,鐵匠鋪就得打更多的鐵件;連船工、腳夫、棧房夥計都得跟著添人——這些行當一活,江南的銀子就像活水一樣淌起來,最後都得從上海這個口子流出去,再換成海外的香料、象牙、白銀流回來。到時候彆說江南,連帶著安徽的茶葉、江西的瓷器,都能借著上海的碼頭,順著海路傾銷到更遠的地方去。”

卓敬順著他的目光望向江南方向,仿佛已經看到了無數織機轉動的景象,聽到了貨船裝卸的號子。

他拱手道:“殿下說得是,江南的貨等著出海,上海就是那個最合適的閘門。屬下這就去安排,先在碼頭旁建幾座大貨棧,專門收江南的綢緞棉布,再請幾個懂行的掌櫃來,算算往海外運能賺多少利。”

朱高熾笑著點頭:“這就對了。抓住了江南的紡織業,上海就抓住了撬動天下商路的杠杆。”

卓敬興奮地點了點頭,當天就帶著賬冊去找上海縣令王敬之。

王敬之正在後衙核實地契,見卓敬進來,連忙起身相迎——他早聽說過這位在天津“點石成金”的能臣,當年天津衛不過是個駐軍的小碼頭,經卓敬一打理,不到三年就成了北方最熱鬨的商埠,連帶著周邊地價都翻了十倍。

“王縣令,”卓敬把朱高熾的規劃圖鋪在桌上,“咱們得先清出三條路:一條從江邊到造船廠,方便運木料;一條從碼頭到各廠,好拉貨物;還有一條通縣城,讓百姓能來做工。”

“此外就是各個工廠也都會對外招工,男女老少都有適合的工作可乾。琉璃廠要燒窯的匠人、吹製的好手,也需要劈柴、運料的雜工,老人孩子手腳利索的,能幫忙分揀碎料、打掃場地;造船廠缺的是刨木、鑿卯的工匠,年輕力壯的可以學拉鋸、抬木,婦女能做些縫補帆布、搓麻繩的活計;雪糖廠熬糖要掌火候的師傅,也需要搬運甘蔗、過濾糖渣的幫工,孩子跟著學過秤、記數也能派上用場;紡織廠更不用說,紡紗、織布、染整,哪一環都離不了人,婦女熟稔針線,正好能上手;還有港口碼頭,卸貨、裝船、看管貨棧,需要大量腳夫、倉管,連給船隊送水、送飯的雜活,都能安排出去。”

“總之,隻要肯出力,就有飯吃、有錢賺。本地百姓優先錄用,管飯,每日工錢按手藝高低算,最低也有十五文,做得好還能漲。這樣一來,既能讓賣了地的百姓有營生,也能吸引周邊州縣的人來投奔,人一多,工廠、碼頭才能轉得起來。”

王敬之看著圖紙上密密麻麻的標記,眼睛發亮:“卓大人放心,民工我已經征好了,都是賣了灘塗的百姓,正愁沒活乾呢!”

“工錢得給足。”卓敬提醒道,“按天津的規矩,管飯,每日二十文,乾得好另有獎勵。”

他指著圖上的居民區,“還要建五十間工房,讓外地來的工匠有地方住,家眷也能接來——人留住了,廠子才能長久。”

王敬之連連應著,筆在賬本上飛快地記著:“我這就讓人去采買木料、磚瓦,要不要請蘇州的工匠來?他們建碼頭最有經驗。”

“不僅要請蘇州的,”卓敬補充道,“還要從福建調些造船匠,從廣東找熬糖的師傅,琉璃廠的匠人我已經從京城請了,過幾日就到。對了,得儘快開個‘招工局’,把會識字、會算賬的人都招進來,各廠的賬冊、碼頭的貨單,都得有人管。”

兩人越聊越投機,王敬之原本還有些忐忑——畢竟上海這地方底子太薄,怕辜負了胖殿下的信任。

可聽卓敬一分析,心裡的底氣足了不少:江南的絲綢、茶葉就近能運過來,福建的木材、廣東的甘蔗順著海路就能到,這些原料在上海加工成更值錢的綢緞、茶磚、白糖、琉璃器,再賣到海外,這中間的利潤想都不敢想。

“卓大人,”王敬之忽然想起一事,“百姓們都在傳,說上海將來能趕上蘇州、杭州?”

卓敬笑了:“用不了十年,說不定能超過。”

他指著窗外正在施工的碼頭,“你看那些運石料的船,都是從長江上遊來的;那些扛木料的民工,有從安徽來的,有從浙江來的。人往高處走,錢往熱處流,隻要咱們把路鋪好,還怕引不來人?”

王敬之看著卓敬胸有成竹的樣子,再想想天津的繁華,忽然覺得手裡的賬本都變得沉甸甸的。

他站起身,對著北方拱了拱手——胖殿下把卓敬這尊“財神”請過來,顯然是鐵了心要讓上海變個模樣。

自己能趕上這樁好事,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傍晚時分,朱高熾和朱雄英再次來到灘塗。

夕陽下,數百名民工正在夯土築路,夯歌此起彼伏;遠處的造船廠已經立起了腳手架,工匠們正忙著拚接木料;碼頭的樁基打了一半,露出水麵的部分像一排堅實的牙齒。

“你看,”朱高熾指著眼前的景象,“天津是靠東海貿易起來的,上海靠的是江南的物產和大海的便利。這兩個地方,就像大明的兩隻腳,一隻踩著陸地,一隻踩著海洋,往前邁才能走得穩。”

朱雄英望著那些忙碌的身影,忽然道:“等我從海軍學院畢業,就來這兒看看。說不定那時候,咱們的水師已經能開到呂宋了。”

“會的。”朱高熾拍了拍他的肩膀,“等碼頭建好了,第一艘船就讓你去試航。”

海風帶著泥土的腥氣吹來,混著工匠們的號子聲,格外有生氣。

王敬之站在縣衙門口,看著灘塗上漸漸亮起的火把,忽然覺得那些曾經讓他頭疼的鹽堿地,正在一點點變成金疙瘩。

而這一切,都始於那位胖殿下一句“買地”——現在看來,不是瘋了,是真有遠見。

上海的夜,不再隻有海浪聲,還多了錘擊聲、號子聲,還有無數人心裡悄悄燃起的、對未來的盼頭。


最新小说: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 你說他偏執又陰鬱?完蛋,我更愛了 和竹馬分手後,被太子爺蓄意誘吻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 在七零,拿下探親兵哥哥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帶著雙胎去離婚,七零丈夫他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