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蘆台鹽場!怎一個苦字了得?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525章 蘆台鹽場!怎一個苦字了得?

第525章 蘆台鹽場!怎一個苦字了得?(1 / 1)

離開遵化鐵廠的第三日,朱高熾一行人抵達蘆台鹽場。

馬車剛駛近鹽場邊界,就見遠處的官道旁站著一隊官員,為首幾人穿著青色官袍,腰間掛著印信,正是鹽運司青州分司的官員——運同王懷安、運副趙德昌,還有蘆台鹽課司大使孫承福。

“下官王懷安,率青州分司屬官,恭迎胖殿下、皇太孫殿下!”王懷安率先上前,躬身行禮,語氣恭敬得近乎諂媚,“殿下一路勞頓,下官已在鹽場驛館備下接風宴,還請殿下移步歇息。”

趙德昌和孫承福也連忙跟著行禮,兩人臉上堆著笑,眼神卻時不時瞟向朱高熾身後的羽林衛,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他們早從南京的邸報裡得知,這位胖殿下在遵化鐵廠雷厲風行,不僅革了舊工藝,還揪出了參與貪墨的所有官員勢力,如今突然來蘆台鹽場,誰也摸不準他的心思。

朱高熾掀開車簾,目光掃過三人,淡淡開口:“接風宴就不必了。我來這兒,是看鹽場的,不是來吃酒的。”

他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現在就帶我去鹽場,看看你們平日裡是怎麼煮鹽的。”

王懷安三人臉色微變,互相遞了個眼神,卻不敢反駁,隻能連忙應道:“是!下官這就帶殿下去!”

一行人沿著泥濘的官道往前走,越靠近鹽場,空氣中的鹹味就越重,腳下的路也漸漸變得濕滑——那是常年煮鹽滲出的鹽水,在地麵結了一層白霜,踩上去咯吱作響。

走了約莫半個時辰,眼前的景象驟然開闊,卻是一片令人窒息的荒涼:

沿海的灘塗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數百個低矮的土灶,每個土灶旁都支著一口黑黢黢的大鐵鍋,鍋裡翻滾著渾濁的鹽水,蒸騰的白氣裹著刺鼻的鹹味,彌漫在整個鹽場上空。

土灶邊,一個個身影佝僂著腰,正機械地往灶裡添柴、攪動鹽水,他們就是蘆台鹽場的灶戶鹽丁。

朱高熾停下腳步,目光落在離他最近的一個土灶旁。

那是個約莫四十歲的漢子,穿著一件破爛不堪的粗布短衫,衣料上結著一層厚厚的鹽霜,像是在身上裹了層硬殼。

他的皮膚呈深褐色,布滿了乾裂的紋路,手背和手臂上滿是燙傷的疤痕,有的結了痂,有的還在滲著血水。

他手裡握著一根長長的木勺,正費力地攪動著鐵鍋裡的鹽水,每動一下,肩膀就劇烈地顫抖,像是扛著千斤重擔。

“咳……咳咳……”漢子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彎著腰,咳得撕心裂肺,嘴角甚至溢出了一絲血絲。

他身邊一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孩子連忙上前,接過木勺繼續攪動,孩子的個頭還沒鐵鍋高,隻能踮著腳,小小的臉上滿是與年齡不符的麻木,手上同樣布滿了裂口和鹽漬。

“那是老周,”孫承福在一旁小聲解釋,“他爹就是灶戶,他打小就在這兒煮鹽,熬了快三十年了。旁邊是他兒子,剛滿十二,也開始學煮鹽了。”

灶戶鹽丁代代相傳,生而為灶戶,那世世代代都得煎鹽煮鹽。

朱高熾看了看被摧殘得不成人形的老周,還有他身旁這個可憐的孩子,由衷地歎了口氣。

說實話,老朱這個人,確實是不好評價。

他身上的矛盾感,幾乎貫穿了整個洪武朝,既有著讓後世稱道的民本情懷,也有著讓時人窒息的專製鐵腕,就像一塊正反兩麵截然不同的硬幣,讓人很難用簡單的“好”與“壞”來定義。

你說他偉大吧,他確實擔得起“偉大”二字。

作為從底層佃農、放牛娃一路摸爬滾打,最終推翻元朝暴政、建立大明的帝王,他比任何一位統治者都更清楚平民百姓的苦難。

為了護佑百姓,他不惜打破官僚集團的利益壁壘,親自編寫《大誥》——這部被後世認為“略顯離譜”的法典,裡麵詳細記載了貪官汙吏的各種罪行,甚至將剝皮實草、淩遲處死等酷刑寫入其中,用最直白、最血腥的方式震懾官員,讓他們不敢欺壓百姓。

在反貪反腐上,老朱更是做到了“零容忍”,不管是位高權重的開國勳貴,還是基層的小吏,隻要牽涉貪腐,哪怕隻貪了幾十兩銀子,也必然會被追查到底,逮著就往死裡整。

洪武年間的“空印案”、“郭桓案”,動輒牽連數萬人,雖有擴大化之嫌,卻也實實在在地刹住了官場的貪腐風氣,讓百姓得以在相對清明的環境裡休養生息。

從這一點上來看,老朱確實是一位心係百姓、敢於革新的偉大帝王。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朱重八同誌骨子裡的“小農思想”和“家天下”觀念,又深深地影響了他的治國策略,讓很多政策帶上了強烈的專製色彩,甚至可以說,有些事情做得並不地道。

他一生都在追求“穩定”,這種穩定不是百姓自主選擇的幸福,而是他眼中“可控”的秩序——百姓老老實實耕田,官員規規矩矩辦事,整個大明天下像一台精密的機器,按照他設定的軌道運轉,不容有絲毫偏差。

比如路引製度,就是他維護這種“可控秩序”最直接的工具。

按照大明律令,百姓凡是離開所屬州縣百裡之外,就必須向官府申請路引,若是沒有路引擅自出行,士兵會將其以逃兵論處,普通百姓則按“偷渡”治罪。

“偷渡”的懲罰絕非小事,最輕也是杖八十——要知道,明朝的杖刑用的是大竹板,杖八十下去,就算是身強體壯的漢子,也得皮開肉綻,僥幸不死也會落下終身殘疾,更彆說老弱婦孺了。

而且,申請路引的流程繁瑣到讓人望而卻步:首先要向本鄉的裡正、甲首提交申請,詳細說明出行的理由、目的地和返回時間;裡正、甲首核實無誤後,再呈報給州縣衙門;州縣官員審核通過,才會發放路引。

路引上要密密麻麻注明申請人的姓名、年齡、相貌特征、家庭住址,甚至連出行的具體事項(如探親、經商、求醫)、起止地點的詳細地名,以及必須返回的期限,都要一一寫清,半點不能含糊。

之所以把流程設計得這麼麻煩,本質上就是朝廷有意為之——通過層層審批、處處限製,讓百姓主動放棄遠行的念頭。

所謂“路引”,看似是出行的憑證,實則是朝廷為了限製人口流動,將百姓牢牢束縛在土地上的一種強製措施。

這位草根皇帝的邏輯很簡單:人是稅的根源,地是稅的載體,一旦人跑了,土地沒人耕種就會荒蕪,朝廷就收不到糧食稅、人頭稅;沒有稅收,國庫就會空虛,軍隊就沒了軍餉,大明的江山就會不穩。

所以,他必須用路引把人“釘”在土地上,確保每一個百姓都能成為朝廷稅收的“穩定來源”。

你說什麼?世界這麼大,你想去看看?

在老朱的治國理念裡,這種想法簡直是大逆不道——腿給你打斷信不信?


最新小说: 八零二嫁殘疾大佬,嬌妻被寵上天了 法醫張新1825 武道江湖錄 直播算命:開局完虐假千金 他技能都淬毒的,你真當他獸醫啊 關於我菜成百鬼之主這回事 變成猴子後每天都在發瘋打人 婉風沉 喜歡你很久了 我在遼東娶妻變強,成就匪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