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陪著朱標,身後跟著六大鹽運司的高官與巡鹽禦史,沿著鹽田堤壩緩緩前行。
此時的蘆台鹽場,已不複往日的破敗,整齊的鹽田順著灘塗綿延開去,蒸發池裡的海水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引水道裡的水流潺潺作響,連空氣裡的鹹味都少了幾分刺鼻,多了幾分生機。
“喪標,你看那邊。”朱高熾伸手指向不遠處的一片鹽田,語氣裡帶著幾分期待,“第一批轉入結晶池的海水,今日該有結果了。”
朱標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隻見那片結晶池旁圍了幾個工匠,正低頭觀察著什麼。
眾人加快腳步走過去,剛靠近結晶池,朱標便眼前一亮——原本淡藍色的海水已變得格外清澈,池底竟鋪著一層薄薄的雪白鹽層,像是撒了一層細雪,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雖還有少量海水未完全蒸發,可那層鹽已經清晰可見,與以往煮鹽得到的黃褐粗鹽截然不同。
“這就是……曬出來的鹽?”朱標彎腰仔細看著,語氣裡滿是驚訝。
他在宮中見慣了精鹽,可那些精鹽都是經過反複熬煮、過濾得來的,費時費力,而眼前這鹽,竟隻是靠日曬就析出了這般雪白的模樣。
朱高熾笑著點頭,轉頭看向一旁的康鐸:“小鐸子,下去嘗嘗?”
康鐸早已按捺不住,聞言立刻擼起褲腿,小心翼翼地走進結晶池——池底的鹽層還帶著濕潤的涼意,他彎腰撚起一小撮鹽,放在鼻尖聞了聞,隻覺得一股純淨的鹹香撲麵而來,沒有絲毫粗鹽的苦澀味。
他毫不猶豫地將鹽送進嘴裡,細細咀嚼片刻,隨即眼睛一亮,大聲道:“殿下!好吃!這鹽比煮出來的粗鹽甜多了,一點不苦!”
眾人聞言,更是好奇。
朱高熾讓人取來乾淨的瓷碗,小心翼翼地從池底刮了些鹽,分彆遞給朱標和身邊的官員:“喪標,諸位大人,不妨嘗嘗。這鹽在結晶時,我們加了石灰和明礬去除雜質,所以不僅色澤好,味道也更純。”
朱標接過鹽,指尖觸到那細膩的顆粒,隻覺得冰涼順滑。
他撚起一點放進嘴裡,果然如康鐸所說,鹹味純粹,沒有粗鹽的澀味和沙粒感,甚至比宮中日常用的精鹽還要細膩幾分。
“好鹽!真是好鹽!”朱標忍不住讚歎,“以往煮鹽,要燒多少柴火,費多少力氣,才能得到一點粗鹽,還要再加工才能用。如今用曬鹽法,不僅省了柴火和人力,竟還能直接得到這般好鹽!”
兩淮鹽運使李成謙接過鹽,放在手心反複查看,臉上的質疑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震撼:“這鹽的品相,在市麵上至少能賣三倍於粗鹽的價錢!皇孫殿下,您這曬鹽法,簡直是造福鹽業啊!”
蘆台鹽運使張文華也連連點頭,他從事鹽業數十年,從未想過海鹽能曬得如此雪白細膩:“以前總覺得煮鹽是祖製,改不得,今日見了這鹽,才知道是老臣墨守成規了!改煎為曬,不僅能讓灶戶少受苦,還能提高鹽的品質,這可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其他官員也紛紛議論起來,語氣裡滿是驚歎。
之前彈劾朱高熾的幾位巡鹽禦史,此刻更是麵紅耳赤——他們之前還擔心曬鹽法會耽誤鹽稅,如今見了這雪白的精鹽,再想到曬鹽法的效率,哪裡還敢有半分質疑?
朱高熾笑著解釋:“這還隻是初步成果。等後續鹽田全部建成,我們還能優化除雜步驟,讓鹽的品相更好。而且曬鹽不用燒柴火,灶戶們不用再守著滾燙的鐵鍋,也不用再吸入黑煙,身體也能慢慢好起來。”
朱標聽著,目光漸漸投向遠方——從腳下的鹽田一直到海邊,連綿不絕的堤壩將灘塗劃分成一塊塊整齊的鹽田,一眼望不到儘頭。
陽光灑在鹽田上,像是為這片灘塗披上了一層金色的鎧甲。他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腦海中不由自主地開始計算:這麼大的鹽田,一畝地一天能出多少鹽?十畝呢?一百畝呢?若是全部投入使用,一年能為朝廷產出多少精鹽?
想到這裡,朱標心中一陣激動——以往朝廷每年的鹽稅,很大一部分都耗在了煮鹽的成本上,還常常因為灶戶逃亡、鹽稅拖欠而發愁。
如今有了曬鹽法,鹽的產量和品質都能大幅提升,成本卻大大降低,不僅能充實國庫,還能讓灶戶們過上好日子,這簡直是一舉多得!
旁邊的鹽運使們也紛紛注意到了鹽田的規模。
兩浙鹽運使李成謙忍不住蹲下身,仔細查看結晶池底的鹽層厚度,又抬頭望了望連綿的鹽田,手指下意識地在手心比劃著。
他常年掌管兩淮鹽稅,對產量格外敏感——按眼前這鹽層厚度,一畝結晶池至少能出鹽兩百斤,而蘆台鹽場的鹽田,保守估計也有上千畝。
若是全部建成,單是蘆台鹽場的年產量,就能抵得上以往兩三個鹽場的總和!
“上千畝鹽田……”山東鹽運使劉昭喃喃自語,眼神漸漸變得灼熱,“若是曬出的都是這般好鹽,那每年的鹽稅……”
他沒有說下去,可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白花花的鹽,就等同於白花花的銀子!
以往煮鹽產出的粗鹽,利潤有限,可這精鹽,無論是賣給朝廷還是百姓,都能賣出高價,國庫的收入必然會大幅增加!
一時間,所有官員都沉默了,他們的腦海中仿佛被無數雪白的鹽粒填滿,緊接著又浮現出堆積如山的銀子,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震撼與興奮的光芒,竟連話都說不出來。
他們原本是抱著質疑的心態來的,卻沒想到會看到這樣一場顛覆認知的變革——朱高熾不僅沒有“不顧民生”,反而為鹽業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朱標看著官員們的反應,又看了看身邊從容淡定的朱高熾,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語氣鄭重地說:“高熾,你做得好!這曬鹽法,不僅要在蘆台鹽場推行,還要在全國的鹽場推廣!孤會立刻向父皇上奏,讓各地鹽運司都來蘆台學習,早日讓天下的灶戶都能擺脫苦役,讓朝廷的鹽業更上一層樓!”
朱高熾躬身行禮,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
有了老朱與太子標的支持,有了這些鹽運使的認可,曬鹽法的推廣便再也沒有阻礙。
他抬頭望向結晶池,池底的鹽層在陽光下愈發雪白,像是在預示著灶戶們光明的未來,也預示著大明鹽業的新生。
旁邊的老陳和幾個灶戶也趕了過來,看到官員們震撼的模樣,又看到池底的雪白精鹽,老陳激動得熱淚盈眶,對著朱高熾和朱標連連磕頭:“謝殿下!謝太子殿下!咱們灶戶,終於有好日子過了!”
其他灶戶也紛紛跪倒,歡呼聲在鹽場上空回蕩。
朱標連忙讓人扶起他們,溫和地說:“這是你們應得的。以後好好種鹽田,日子定會越來越好。”
陽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官員們的震撼、灶戶們的喜悅、朱高熾的從容、朱標的欣慰,交織成一幅充滿希望的畫麵。
蘆台鹽場的改革,不僅曬出了雪白的精鹽,更曬出了灶戶們的新生,也為大明的未來,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