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欣慰!老朱的驕傲與自豪!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546章 欣慰!老朱的驕傲與自豪!

第546章 欣慰!老朱的驕傲與自豪!(1 / 1)

蘆台鹽場的成功,像一陣疾風般席卷大明。

不出半月,“蘆台出好鹽,百姓得實惠”的消息便通過驛站文書、商賈口口相傳,傳遍了大江南北。

那些曾對“改煎為曬”存疑的官員,看著地方上報的文書——天津衛鹽價從二十文降至十五文,北平府月銷鹽量突破五十萬斤,河間府百姓因買得起鹽而減少私鹽販賣,地方治安竟也隨之好轉——一個個都啞口無言,轉而在奏疏中稱讚這場鹽業改革“利國利民”。

消息最終傳入皇宮,朱元璋正在禦書房批閱奏折,太子朱標侍立一旁。

當內侍將北平、天津、河間三地官員的奏疏呈上來時,老朱起初隻是漫不經心地翻閱,可越看,眉頭便越舒展,眼神裡的驚訝也漸漸轉為銳利的光亮。

“標兒,你瞧瞧!”朱元璋將手中的奏疏遞給朱標,聲音裡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這小胖墩搞的鹽場,竟真的成了!你看天津衛的奏報,新鹽上市當天,百姓排隊買鹽,隊伍從碼頭排到城門,以往摻沙的劣鹽沒人要,鹽商們都主動把陳鹽低價處理,隻求進蘆台的精鹽來賣!”

朱標接過奏疏,逐字逐句地細看,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奏疏裡不僅寫了鹽價與銷量,還提到百姓的反應——有老人說“活了一輩子,第一次用這麼白的鹽”,有商戶說“鹽價降了,店裡的生意都好了不少”,甚至還有地方官提到,因私鹽利潤大減,以往猖獗的私鹽販子竟有不少棄暗投明,主動申請做蘆台鹽的分銷商。

“父皇,高熾這孩子,真是沒讓人失望。”朱標放下奏疏,語氣裡滿是自豪,“當初他提出鹽鐵改製,說要廢煮鹽、推曬鹽,還要打破鹽商壟斷,兒臣和父皇都擔心會觸動太多權貴利益,引發動蕩,可現在看來,他不僅把事情辦成了,還辦得這麼漂亮!”

朱元璋點點頭,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回憶起半年前的場景。

那時朱高熾跪在禦書房,捧著鹽場改製的章程,說“鹽鐵是國之根本,不該被少數人把持,要讓百姓吃得起鹽,讓朝廷收得上稅”,老朱看著他胖乎乎的模樣,心裡雖認可他的想法,卻也顧慮重重——江南鹽商背後連著南方士林,鹽運司官員更是盤根錯節,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朝堂動蕩。

可他最終還是給了朱高熾機會,讓他在蘆台“先試試水”,沒想到這一試,竟試出了這麼大的成效。

“你看這鹽鐵產量,”朱元璋又拿起一份戶部的統計奏疏,指著上麵的數字,“蘆台鹽場每月產鹽十萬斤,比過去江淮鹽場一個月的產量還高,而且質量是上等精鹽;還有他在遵化鐵廠搞的鐵礦改製,用了新的冶鐵法子,鐵的產量翻了百倍,打造的農具又鋒利又耐用,百姓都搶著買。”

“更難得的是,朝廷的收入——光是蘆台鹽場,每月給國庫繳銀五萬兩,比過去整個北直隸鹽稅加起來還多,加上鐵礦的收入,這半年鹽鐵兩項的稅銀,竟比去年全年翻了數十倍!”

說到這裡,老朱忍不住笑了起來,語氣裡滿是讚歎:“這小胖墩,真是天縱奇才!看似憨厚,心裡卻裝著治國的門道。”

“他搞的那套經銷商製度,既綁住了商人,又管住了價格,還讓朝廷牢牢抓著鹽鐵的命脈,比那些隻會死讀書的官員強太多了!這哪是朕的孫兒,分明是上天送給老朱家的禮物!”

朱標也笑著附和:“高熾心思細,做事穩,知道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先在蘆台試點,拿出成效再推廣,既堵住了反對者的嘴,又讓百姓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

“現在各地官員都在奏疏裡請求推廣鹽鐵新法,連一些南方的官員,也說‘蘆台模式可解地方鹽荒’,正是把新法推向全國的好時機。”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變得堅定:“你說得對!既然成效這麼好,就不能隻停在北直隸。那些靠鹽鐵謀私利的權貴,雖有怨言,可隻要百姓支持,朝廷有了收入,他們翻不起什麼浪!”

他當即拿起朱筆,對著內侍吩咐:“傳朕旨意,命六部百司全力推行鹽鐵新法!”

隨後,老朱親自擬定聖旨,逐條明確推行細則:

其一,全國所有官辦鹽場,自聖旨下達之日起,半年內必須全麵完成“改煎為曬”的技術改造。各鹽運司需在十日內挑選精通實務的官員與工匠,組成不少於二十人的學習隊伍,前往蘆台鹽場係統學習曬鹽技術,包括鹽田規劃、引海水道修建、蒸發池與結晶池設計、精鹽收集與存儲等核心環節,蘆台鹽場需全程提供技術指導與實操培訓。

學習隊伍返程後,需在一個月內製定本鹽場改造方案,報鹽運司與戶部備案,改造過程中,朝廷將派工部專員分片巡查督導,逾期未完成改造、或改造後鹽產量未達蘆台鹽場同規模七成者,鹽運使即刻革職查辦,相關責任人降級調用,且三年內不得提拔。

其二,全國鹽、鐵兩大類商品的經銷權,全部嚴格參照蘆台鹽場模式,實行“分區管控、公開招標”製度。

鹽按府、鐵按州劃定銷售區域,每個區域根據人口與需求設定一到二名總經銷商名額,由各地鹽運司與鐵冶司聯合組織招標。無論南方商人還是北方商人,隻要具備繳納保證金(鹽類總經銷商保證金不低於一萬兩,鐵類不低於八千兩)、無欺行霸市劣跡、能按時履約供貨等條件,均可報名參與,嚴禁任何權貴子弟通過私下打招呼、托關係等方式壟斷經銷權。

若發現權貴乾預招標、擠占商人名額,一經查實,涉事權貴交由宗人府或吏部嚴懲,相關鹽運司、鐵冶司官員一並追責。

其三,都察院即刻成立“鹽鐵督查司”,設督查使一名(從三品)、副使兩名(正四品),抽調三十名清正廉潔、熟悉財稅與商貿的禦史任職。

該司專門負責核查全國各地鹽場、鐵冶場的實際產量(對照報備產能與庫存)、終端銷售價格(是否符合朝廷定價上限)、稅銀繳納(是否足額按時上繳國庫)等關鍵環節,每月形成核查報告上報都察院與皇帝。

一旦發現官員與商人勾結虛報產量、隱瞞稅銀,或縱容商人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中飽私囊行為,一律從嚴處置,涉事官員直接革職,抄沒全部家產,全家流放三千裡;涉事商人取消經銷資格,沒收保證金,列入“商戶黑名單”,終身不得參與鹽鐵經營,情節嚴重者依法問斬。

其四,各地鹽運司、鐵冶司需在三個月內,牽頭搭建起“鹽場/鐵冶場總經銷商分銷商”三級銷售網絡。鹽場、鐵冶場負責將鹽、鐵統一配送到各區域總經銷商倉庫;總經銷商需在所在區域內篩選合格分銷商,覆蓋轄區內所有縣城與重要鄉鎮;分銷商需深入村落、市集,確保偏遠州縣及山區百姓能通過就近商鋪、貨郎等渠道買到平價鹽鐵。

各層級需簽訂明確的供貨與銷售協議,明確配送時效,鹽運司、鐵冶司每月抽查網絡覆蓋情況,逾期未完成網絡搭建、或偏遠地區百姓仍買不到平價鹽鐵的,地方主管官員扣發半年俸祿,限期整改,整改仍不達標者調離崗位。

聖旨一下,朝堂震動。

那些曾靠鹽鐵利益獲利的權貴,如江南鹽商背後的勳貴、鹽運司的舊吏,雖私下抱怨,卻不敢公開反對——畢竟蘆台鹽場與遵化鐵廠的成效擺在眼前,百姓對新鹽讚不絕口,朱元璋又下了“死命令”,誰敢阻攔,便是與朝廷、與百姓為敵。

六部官員立刻行動起來:工部派工匠前往各地鹽場,指導改造鹽田、修建引水道;戶部牽頭組織“鹽鐵督查司”,挑選清正廉潔的官員任職;吏部則對全國鹽運司官員進行考核,將那些不作為、亂作為的官員儘數罷免,換上支持新法的新人。

太子朱標更是親自坐鎮,每日召集六部官員議事,解決推行中遇到的問題。

有地方官員上奏“南方多雨,曬鹽困難”,朱標便讓朱高熾從蘆台調派工匠,改良曬鹽技術,在鹽田旁搭建避雨棚,確保雨天也能正常產鹽;有商人反映“運輸成本太高”,朱標便協調漕運司,開通“鹽鐵運輸專線”,降低商人的運輸費用。

朱元璋也時常過問新法推行進度,每次看到地方上報的“鹽價下降、銷量上漲”、“稅銀增加”的奏疏,都忍不住對身邊的內侍感慨:“朕當初沒看錯這小胖墩!有他在,老朱家的江山,定能穩如泰山!”

而遠在北平的朱高熾,得知老朱下旨推行鹽鐵新法,還讓太子標親自督辦,他立刻讓人整理蘆台鹽場的技術手冊、招標流程、經銷製度,派人送往京城,供六部參考,還主動提出派工匠前往江南、西南等地,幫助當地鹽場完成改製。

消息傳到民間,百姓們更是歡呼雀躍。

江南的百姓聽說“蘆台的好鹽很快就要運來”,紛紛盼著新法早日落地;西北的百姓得知“鐵礦要出好鐵,農具會更便宜”,也對朝廷充滿了期待。

那些曾因鹽價太高而省吃儉用的人家,開始盤算著“以後再也不用吃帶沙子的鹽了”;那些靠打鐵為生的工匠,也盼著“好鐵能讓生意更好”。

短短數月,鹽鐵新法便在全國鋪開。

兩淮鹽場完成改製後,月產鹽量突破三十萬斤,鹽價從二十五文降至十六文;四川的井鹽雖未改曬鹽,卻借鑒了蘆台的經銷模式,價格下降近三成;山東的鐵礦采用新冶鐵法後,鐵產量翻了五十倍,打造的農具遠銷河南、河北。

朝廷的稅銀也隨之暴漲,戶部尚書在朝堂上奏報時,聲音都帶著顫抖:“啟稟陛下,推行鹽鐵新法半年,國庫鹽鐵稅銀已達五百萬兩,比去年全年還多兩百萬兩!”

朱元璋聽後,龍顏大悅,當即下旨,將部分鹽鐵稅銀用於修繕水利、減免災區賦稅,讓百姓進一步嘗到改革的甜頭。

至此,朱高熾主導的鹽鐵改製,徹底改變了大明鹽鐵積弊已久的局麵。

那些曾壟斷鹽鐵利益的權貴勢力逐漸衰落,朝廷的財政實力大幅增強,百姓的生活也得到改善,而“胖殿下朱高熾”的名聲,更是傳遍了大明的每一個角落,成為百姓口中“為民著想的好皇孫”。


最新小说: 帶著綠茶好孕係統穿七零 死遁三年歸來,瘋批太子還在招魂 混沌霸天:葉辰逆世傳奇 劍神葉楓 擺攤賣美食在修真界爆火了 無限兵源:古代戰場的絕對掌控者 宋神宗的新宋 穿越大明,讓大明屹立山巔 狐妖:一劍蕩天下 長安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