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與徐增壽小心翼翼地將裝滿土豆、紅薯、玉米、南瓜種籽的糧袋搬上戰船,又仔細收好記錄著培植方法的文書,對著前來送行的子庚與殷遺部族人深深作揖。
“庚首領,大恩不言謝,待我們將糧種帶回大明,定讓子民們永遠記得殷遺部的恩情!”李景隆高聲說道,徐增壽也跟著補充:“日後我們定會帶著更多大明好物來看望大家!”
子庚笑著揮手,族人們也紛紛舉起手中的農具,用部落的方式為他們送彆。
戰船緩緩駛離金陵灣,李景隆與徐增壽站在甲板上,望著漸漸遠去的殷遺部村落,心中滿是激動——他們知道,船上的這些糧種,承載著無數大明百姓的希望,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送回中原。
“傳令下去,加速航行,先返回大明灣據點,補充物資後立刻啟程回朝!”李景隆對著副將下令,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急切。
徐增壽則守在糧袋旁,反複叮囑士卒:“一定要看好這些種籽,不能受潮,不能受損,每一粒都關乎人命!”
戰船順著洋流,一路向北疾馳。
沿途經過幾處小島,士卒們隻是短暫停靠補充淡水,便馬不停蹄地繼續趕路。
李景隆與徐增壽幾乎沒有合眼,要麼研究著培植方法,標注著關鍵步驟;要麼站在船頭,催促著水手加快速度。
在他們心中,早一日將糧種送回大明,就能早一日讓挨餓的百姓吃上飽飯,“易子相食”的慘劇就能早一日終結。
幾天後,戰船終於抵達大明灣據點附近的海域。
李景隆正準備下令靠岸,卻突然愣住了——眼前的景象,與他們離開時截然不同。
昔日簡陋的臨時據點,如今竟成了一片熱鬨非凡的港灣:數十艘大小戰船停靠在碼頭邊,岸邊矗立著一排排整齊的房屋,幾座高大的瞭望塔拔地而起,還有不少士卒正在搬運物資,往來的人群絡繹不絕,儼然一座初具規模的繁華港口。
“這……這是大明灣?”徐增壽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見。
李景隆也皺起眉頭,疑惑道:“咱們離開才三四個月,怎麼會變成這樣?莫不是走錯地方了?”
二人對視了一眼,儘皆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震驚與不安。
臥槽,不會是被人偷家了吧?
直到戰船靠近碼頭,看到岸邊旗幟上“大明水師”的字樣,二人才確認這就是曾經的臨時據點。
船剛靠穩,一名水師校尉便快步上前,見到李景隆與徐增壽,立刻躬身行禮:“末將參見李將軍、徐將軍!俞將軍早已等候二位多時了!”
“俞將軍?哪個俞將軍?”李景隆連忙問道。
校尉笑著回答:“是俞通淵將軍!他率領美洲開拓先鋒艦隊,一個多月前從勘察加抵達此處,見據點簡陋,便立刻著手擴建,如今的大明灣,可比以前氣派多了!”
李景隆與徐增壽對視一眼,心中又驚又喜——沒想到先鋒艦隊竟來得如此之快!
二人來不及卸下行李,便跟著校尉往港口深處走去。
一路上,他們看到碼頭的地麵鋪著平整的石板,岸邊修建了堅固的棧橋,不少工匠正在用一種灰色的“磚塊”砌築房屋牆體。
“這是水泥?先鋒艦隊把水泥也帶過來了?”徐增壽指著那些“磚塊”問道。
校尉解釋道:“沒錯,這是水泥和空心磚,是先鋒艦隊帶來的新技術,用水泥、砂石混合製成,比石頭還耐用,而且輕便,蓋房子、修堡壘都好用得很!”
走到港口中心的一座營房前,隻見一名身著鎧甲的將領正站在沙盤旁,與幾名下屬商議著什麼。
聽到腳步聲,將領轉過身,正是水師先鋒艦隊統帥俞通淵。
他看到李景隆與徐增壽,臉上立刻露出笑容,大步走上前,對著二人胸口各捶了一拳,爽朗地笑道:“好你個李景隆、徐增壽!你們倒是先一步在美洲立下大功,讓我們這些後來者都羨慕壞了!”
李景隆與徐增壽也笑了起來,李景隆拍著俞通淵的肩膀說:“俞將軍說笑了,我們不過是運氣好,遇到了友好的部落。倒是你們,竟把大明灣改造成了這般模樣,真是厲害!”
俞通淵笑著擺手,將二人請進營房,指著桌上的圖紙說道:“這可不是我一人的功勞。先鋒艦隊帶來了一萬精銳將士,還有數百名工匠、數十船物資,其中就有水泥、鋼材這些好東西。”
“我抵達後,見大明灣地理位置重要,便決定將這裡打造成永久據點——先修碼頭、建營房,再築防禦工事,日後不管是大軍駐紮,還是物資轉運,都方便得很!”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二人身上,語氣中滿是敬佩:“不過,比起這些,你們二位的功勞才是真的大!我在勘察加時,世子殿下就特意交代,讓我們務必協助你們尋找高產糧種。如今你們既然回來,想來是得手了?”
提到糧種,李景隆與徐增壽臉上立刻露出驕傲的神情。徐增壽連忙說道:“托俞將軍的福,我們不僅找到了糧種,還拿到了詳細的培植方法!有土豆、紅薯、玉米、南瓜四種,都是畝產極高的作物,耐旱耐貧瘠,能救無數百姓的命!”
說著,他將記錄著培植方法的文書遞了過去,李景隆也補充道:“這些糧種,都是美洲當地一個土著部落——殷遺部贈予的。說來也巧,這個部落竟是殷商後裔,與我們同屬炎黃子孫,得知大明百姓受苦,便慷慨相贈了!”
俞通淵接過文書,快速翻閱著,眼中越看越亮。
他猛地一拍桌子,興奮地說道:“好!太好了!陛下要是知道了,定會大喜過望!有了這些糧種,大明的糧食問題就能大大緩解,咱們開拓美洲的意義,也就更重了!”
他站起身,對著二人鄭重一揖:“二位將軍,你們為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功,日後史書上,定會留下你們的名字!”
李景隆與徐增壽連忙扶起他,李景隆說道:“俞將軍客氣了,我們不過是儘了分內之責。眼下最重要的,是儘快將糧種送回大明。”
“請俞將軍明日便派人帶著糧種啟程回朝,爭取早日讓這些作物在中原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