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糧食神器!實至名歸!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585章 糧食神器!實至名歸!

第585章 糧食神器!實至名歸!(1 / 1)

狂喜慶賀之後,眾人這才從激動中平複下來,重新將目光聚焦在那堆積如山的土豆上。

負責統計的書吏捧著最終賬本,快步走到朱元璋麵前,聲音因激動仍帶著幾分顫抖:“啟稟陛下,經最終稱重核算,這塊試驗田畝產足足三十一石!”

“三十一石!”這個數字再次讓全場沸騰。

所有人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南方水稻畝產最高不過三石,北方小麥更是隻有一石半左右,三十一石,是南方水稻的整整十倍,北方小麥的二十倍!

滿朝文武瞬間炸開了鍋,翰林院學士鄭清之捧著賬本,手指都在微微發顫,口中喃喃道:“十倍……二十倍……若是天下田地都種上這土豆,大明的糧食產量將暴漲十幾倍,屆時彆說賑災,便是讓百姓頓頓吃飽飯,甚至有餘糧儲備,都不在話下!這得救活多少在饑寒中掙紮的百姓啊!”

戶部尚書趙勉更是激動得滿臉通紅,快步上前對著朱元璋躬身道:“陛下!此乃天賜大明的社稷神器啊!有了土豆,往後戶部再也不用為賑災糧短缺發愁,各地糧倉也能迅速充盈,大明的根基必將固若金湯!”

群臣紛紛附和,言語間滿是對土豆恐怖產量的震撼,看向朱高熾的目光更是充滿了欽佩——當初朱高熾說土豆能畝產二三十石時,不少人心中存疑,如今不僅達到了預期,還超出了十一石,這份精準的預判與紮實的培育能力,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朱元璋與太子標站在土豆堆前,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眼神裡滿是振奮與欣喜。

老朱伸手拿起一顆土豆,反複摩挲著,仿佛在撫摸稀世珍寶,口中不住地念叨:“三十一石……三十一石啊!朕活了大半輩子,從未想過糧食能有如此高的產量!有了這寶貝,朕再也不用在夜裡睡不著,擔心百姓餓肚子了!”

太子標也笑著點頭,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父皇說得是!有了土豆,咱們大明就能更快實現國泰民安,兒臣定要儘快製定推廣計劃,讓這糧種早日傳遍天下!”

就在眾人沉浸在喜悅中,暢想著大明未來的糧食盛世時,朱高熾卻上前一步,輕聲開口,語氣沉穩:“皇爺爺,太子標,諸位大人,有件事臣需向大家說明。”

他的聲音不大,卻讓喧鬨的現場瞬間安靜下來。

眾人紛紛看向他,眼中帶著疑惑——難道這高產的土豆還有什麼隱情?

朱高熾迎著眾人的目光,緩緩說道:“這批土豆能有如此高的產量,主要得益於溫室大棚。溫室大棚可以精準控製溫度與濕度,讓土豆始終處於最適宜生長的環境中,不受春夏秋冬季節變化的影響,生長周期縮短,產量自然驚人。”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但大家也看到了,搭建溫室大棚並非易事。雖說琉璃如今在大明已能批量燒製,成本不算極高,可維持大棚供暖卻需要持續消耗薪柴。尋常百姓家中,冬天連自身取暖的薪柴都緊缺,根本無力承擔大棚供暖的消耗;而且,並非所有地區都適合搭建大棚,像北方嚴寒之地、南方多雨區域,搭建難度與成本都會大幅增加。”

“也就是說,土豆推廣到各地後,沒有了溫室大棚的加持,產量必然會有所下降,還會受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影響,無法保證每塊地都能達到三十一石的產量。”

聽到這裡,眾人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神情紛紛緊繃,眉頭緊鎖。

鄭清之歎了口氣,低聲道:“胖殿下說得是……溫室大棚雖好,卻不是百姓能負擔得起的。若是沒有大棚,產量怕是要大打折扣啊。”

戶部官員們也麵露憂色,先前的興奮勁兒消散了大半——若是產量驟降,那之前的期待豈不是要落空?

朱元璋也收起了笑容,看向朱高熾,語氣帶著幾分急切:“熾兒,照你這麼說,這土豆推廣出去,產量會降多少?”

朱高熾連忙補充道:“皇爺爺放心,即便沒有溫室大棚,隻要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土豆的適應性依舊遠超水稻與小麥。我估算過,在普通田地種植,即便受氣候影響,畝產維持在十幾石還是沒問題的!”

“十幾石!”這個數字如同定心丸,瞬間讓眾人鬆了一口氣。

鄭清之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激動地說道:“十幾石也足夠了啊!南方水稻畝產不過三石,十幾石就是它的六七倍;北方小麥畝產一石半,十幾石更是它的十幾倍!這依舊是前所未有的高產啊!”

群臣也紛紛回過神來,臉上重新綻放出笑容。

趙勉更是激動地說道:“是啊!即便畝產十幾石,也足以解決大明的糧食問題!胖殿下先前說畝產二三十石,如今雖因條件限製無法完全達到,可十幾石也遠超預期,這份功績,足以載入史冊!”

眾人看向朱高熾的目光中,欽佩更甚——他不僅帶回了高產糧種,還能客觀分析利弊,不誇大、不隱瞞,這份務實與遠見,實在難得。

朱元璋也重新露出了笑容,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語氣欣慰:“好!好!即便畝產十幾石,也是天大的好事!熾兒,你做得好!接下來的推廣事宜,就交給你與標兒一同負責,務必讓這土豆早日在大明生根發芽,讓百姓都能吃上飽飯!”

“孫臣遵旨!”朱高熾躬身應道。

現場的氣氛再次熱烈起來,眾人圍繞著土豆的種植技術、推廣區域、後續培育等問題展開討論,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希望——即便沒有溫室大棚,這畝產十幾石的土豆,依舊是能改變大明命運的社稷神器,大明的糧食盛世,已然近在眼前。

朱高熾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土豆放在大明,那可真是金元寶啊,或者說比金元寶還要貴重千倍萬倍不止!

金元寶能換錢、能彰顯財富,卻不能解百姓饑腸轆轆之苦,不能救餓殍遍野之難;但土豆不同,它能作為百姓餐桌上的主糧,一口口填飽肚子,一條條保住性命,這是任何金銀珠寶都無法比擬的價值。

國家大事,說到底不過錢糧二字!

糧食更是每一個王朝穩固統治的根基——百姓有糧吃,才會安居樂業,才會擁護朝廷;若是糧食短缺,百姓饑寒交迫,王朝的根基便會動搖。

可現如今的大明,糧食產量本就低得令人發指,尋常年份裡,南方水稻畝產不過兩三石,北方小麥更是隻有一石半左右,勉強夠百姓糊口;偏偏又趕上小冰河期來臨,旱災、水災、蝗災連年不斷,田地顆粒無收,糧食大幅度減產,數千萬大明子民麵臨著“易子相食”的絕境,如何能撐得住?

於是乎,饑民流民開始大規模出現,他們背井離鄉,四處乞討,隻為尋一**命的吃食。

可朝廷的賑災糧本就有限,麵對海量的饑民,根本是杯水車薪。當百姓連最後一絲希望都破滅時,便會嘯聚山林、聚眾作亂,從最初的搶奪糧食,到後來的揭竿而起,將所有的怒火與絕望都發泄到朝廷身上。

曆史上無數王朝的覆滅,皆源於此,若是任由這般發展,這龐大的大明帝國,遲早也會重蹈覆轍,最終轟然倒塌!

可現在有了這土豆,那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土豆的產量,是水稻的十倍,更是小麥的二十倍!

這看似簡單的數字差異,背後卻是生與死的天壤之彆——原來需要十畝水稻田、二十畝小麥田才能養活一戶人家,才能讓一家人不餓肚子;現在有了土豆,隻需一畝地、兩畝地,就能滿足一戶人家的口糧需求。

那多出來的土地,難道要空著、荒著嗎?當然不是!百姓可以在多餘的土地上繼續種土豆,或是種植其他作物,既能儲備更多糧食,又能換取其他生活物資,日子自然會越過越安穩。

有了土豆,大明的糧食產量將會直接拔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不再受限於傳統作物的低產瓶頸,足以養活更多的百姓,讓原本可能餓死的人活下來,讓更多的孩童平安長大,誕生出更多的子民;人口多了,勞動力便多了,開墾的田地會更多,繳納的賦稅會更足,大明的國力也會隨之蒸蒸日上,形成良性循環。

當然,朱高熾心中也清楚,以目前大明的生產力水平,沒有溫室大棚的加持,沒有現代化的種植技術,不可能真正做到讓土豆在所有地區都畝產三十石。

可即便如此,隻要土豆的產量能比現在的水稻和麥子增加個三五倍,那就足以震驚天下——三五倍的產量提升,意味著原本隻能養活一人的土地,現在能養活三五人;原本會因缺糧而爆發的災荒,會因土豆的存在而大大緩解,這就足以解決眼下大明最致命的缺糧問題,讓王朝的根基重新穩固下來。

更重要的是,伴隨著這第一批土豆成熟,立馬就可以從中篩選出最飽滿、最優質的薯塊作為糧種,投入到下一批生產之中;糧種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種植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從禦田到西山,從應天到鳳陽,再到全國各州府。

等到土豆的種植遍布大明的每一片適合的土地,等到百姓的餐桌上都能見到土豆的身影,等到糧倉裡都堆滿了這沉甸甸的“糧食神器”,那一個新的時代就會降臨——一個沒有饑饉、百姓安樂、國力強盛的盛世大明,將在土豆的支撐下緩緩拉開序幕。

這就是土豆對大明的意義!

它不是普通的作物,而是能改寫王朝命運的“利器”,哪怕隻是依靠它的高產,一點點改變糧食短缺的現狀,都能砸出一個盛世大明來!

“糧食神器”四個字,並非虛名,而是對它能拯救萬民、穩固社稷的最佳注解。


最新小说: 開局手搓EVA,嚇哭校花 末世簡易修仙 深度之重鑄地球 六域鎮魂禦道長生書 你一個牧師,誰告訴你給怪加血的 遊戲逆世之重鑄傳奇 狼人殺:開局得知一個狼人位置 強娶為妃死遁後,王爺跪地哭塌墳 開局蚊子,靠爆兵屠穿所有星球 NBA:從雷霆開始,成就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