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畝產三十一石的消息敲定後,眾人的興奮勁兒還未散去,目光便從“產量”轉向了“實用”——滿朝文武圍著堆積如山的土豆,議論聲漸漸聚焦在口感與實用性上。
畢竟在眾人看來,糧種的核心價值終究要落到“能不能吃、好不好吃、管不管飽”上:若是口感發澀、難以下咽,即便畝產百石,百姓也不願種、不願吃;若是吃了不耐餓,隻能當零嘴,無法替代水稻、小麥作為主糧,那也難以解決根本的缺糧問題。
戶部官員率先想到推廣的關鍵,直言“百姓種地為的是糊口,若土豆口感差,即便官府強推,也會遭抵觸”;翰林院老臣們則擔憂“若土豆如某些野菜般苦澀,恐難登百姓餐桌,到頭來高產優勢白費”;連負責賑災的官員也憂心忡忡,畢竟過往賑災時,曾因派發的雜糧口感差,出現過饑民寧願挨餓也不願食用的情況。
眾人心裡都清楚,產量隻是基礎,實用性才是土豆能否在大明紮根的關鍵。
隻有口感好、飽腹感強,能像小麥磨粉做饅頭、水稻脫粒做米飯那樣,變幻出多種吃法,讓百姓願意長期食用,這“畝產三十一石”的優勢才能真正轉化為養活萬民的力量,否則再好的產量也隻是空談。
戶部尚書趙勉率先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期待:“世子殿下,這土豆產量雖高,可它到底好不好吃?能不能像小麥、稻米那樣當主糧,讓百姓頓頓吃、吃不厭?”
這話瞬間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
滿朝文武圍著土豆堆,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是啊,看著圓滾滾的,不知道煮著吃是軟是硬?”
“會不會像芋頭那樣噎人?”
“要是味道太差,就算高產,百姓也未必願意種啊!”
連朱元璋也搓了搓手,看向朱高熾:“熾兒,眾人說得在理,這土豆到底能不能當飯吃,得嘗過才知道。今日正好,你給大夥露一手,讓咱們嘗嘗這‘糧食神器’的滋味!”
朱高熾聞言,當即大手一揮,笑著應道:“皇爺爺放心,諸位大人也彆著急!今日咱們就用這新收的土豆,做一頓好吃的,保證讓大家吃得滿意!”
這話一出,現場頓時爆發出歡呼聲。
朱高熾立刻讓人從禦田旁的臨時膳房調來廚具,又吩咐農官挑出幾十斤新鮮土豆,清洗乾淨備用。
朱雄英、李景隆與徐增壽早已按捺不住,紛紛擼起袖子上前幫忙——朱雄英負責削土豆皮,動作雖生疏,卻格外認真;李景隆力氣大,主動承擔起劈柴生火的活兒,火光很快在灶膛裡跳躍起來;徐增壽則跟著膳房的夥夫學習處理食材,時不時探頭詢問朱高熾下一步該做什麼。
朱高熾站在灶台前,儼然成了“主廚”,身後跟著二三十個經驗豐富的夥夫廚師,聽候他的調配。
“先做道炸薯條!”朱高熾拿起一個土豆,示範著切成粗細均勻的長條,“土豆切條後,先用水泡半個時辰,把澱粉泡出去,炸出來才酥脆!”夥夫們連忙照做,一個個土豆在他們手中變成整齊的薯條,泡在清水裡,雪白的澱粉漸漸沉澱在盆底。
趁著泡薯條的功夫,朱高熾又指揮眾人準備第二道菜:“再做個土豆燒牛肉!選帶筋的牛腩,切成塊焯水去血沫;土豆切成滾刀塊,待會兒跟牛肉一起燉,讓土豆吸滿肉汁!”
徐增壽聞言,立馬幫著清洗牛腩,李景隆則在一旁幫著燒熱水,灶台上的大鍋裡很快飄起了牛肉的香氣。
“還有土豆泥!”朱高熾補充道,“選幾個麵一點的土豆,蒸熟後壓成泥,加點黃油和鹽,攪拌均勻,入口綿密,老人小孩都愛吃!”
朱雄英眼睛一亮,主動請纓:“我來蒸土豆!保證蒸得軟爛!”
說著便端著土豆放進蒸籠,守在一旁盯著火候。
除了這幾道,朱高熾還想起了幾道家常做法:“再做個酸辣土豆絲,開胃解膩;蒸幾籠土豆包子,把土豆切碎拌進肉餡裡,皮薄餡大;最後煮一鍋土豆排骨湯,用新鮮的脊骨和土豆一起燉,湯鮮薯糯!”
夥夫們分工明確,有的切菜,有的掌勺,有的揉麵,臨時搭建的灶台前熱鬨非凡。
沒過多久,炸薯條的油鍋便“滋滋”作響,金黃酥脆的薯條撈出來,撒上細鹽,香氣瞬間彌漫開來;土豆燒牛肉在砂鍋裡咕嘟咕嘟燉著,牛肉的醇厚與土豆的香甜融合在一起,飄得老遠;蒸籠裡的土豆包子冒出白汽,麵皮的清香混著土豆肉餡的味道,讓人忍不住咽口水。
朱元璋與馬皇後、太子標坐在一旁的臨時桌椅上,目光緊緊盯著灶台,鼻尖縈繞著越來越濃的香味。
老朱原本還端著帝王的架子,可聞到炸薯條的香味時,忍不住探頭張望:“那金黃的條條是什麼?聞著倒挺香!”
馬皇後笑著打趣:“陛下也饞了?等會兒就能嘗到了,急什麼。”
太子標則看著蒸籠,低聲對朱元璋說:“父皇,那土豆包子看著就好吃,等會兒咱們得多嘗幾個。”
滿朝文武更是按捺不住,紛紛圍在灶台附近,伸長脖子看著鍋裡的菜。
翰林院學士鄭清之聞著土豆燒牛肉的香味,忍不住感歎:“沒想到這土豆跟牛肉一起燉,竟能這麼香!光聞味道,就比尋常菜肴強上不少!”
戶部官員們也紛紛點頭,心中的最後一絲疑慮也消散了——若口感真如香味這般好,那土豆推廣起來就更順利了。
終於,第一道菜炸薯條端了上來。
金黃的薯條堆在盤子裡,撒著細鹽,冒著熱氣。
朱高熾先拿起一根,遞給朱元璋:“皇爺爺,您先嘗嘗!”
朱元璋接過,吹了吹,放進嘴裡——外酥裡嫩,帶著土豆的清甜,還有淡淡的鹽味,口感酥脆,越嚼越香。
“好吃!”老朱眼睛一亮,又拿起一根,吃得不亦樂乎,“這玩意兒比油炸果子還好吃!”
馬皇後嘗了一口土豆泥,入口綿密,帶著黃油的奶香,忍不住稱讚:“這土豆泥真軟和,我這牙口不好的人吃著也不費勁,往後宮裡可以常做!”
太子標則夾了一筷子酸辣土豆絲,酸脆爽口,立馬說道:“這菜開胃!配著米飯吃,能多吃兩碗!”
緊接著,土豆燒牛肉、土豆包子、土豆排骨湯也陸續上桌。
眾人再也顧不得禮儀,紛紛拿起筷子品嘗。
土豆燒牛肉裡的土豆吸滿了肉汁,一咬就化,牛肉軟爛入味;土豆包子咬開,裡麵的肉餡混著土豆碎,鮮香可口;土豆排骨湯裡的土豆燉得粉糯,湯汁濃鬱,喝一口暖到心底。
朱雄英捧著一碗土豆排骨湯,喝得滿臉滿足:“高熾,你這手藝也太好了!這土豆怎麼做都好吃!”
李景隆一邊吃著炸薯條,一邊點頭:“是啊,往後有了土豆,咱們的飯桌上可就熱鬨了!既能當菜,又能當飯,太實用了!”
徐增壽則拿著一個土豆包子,笑著說:“父親要是能嘗到這土豆做的菜,肯定也會喜歡!”
滿朝文武吃得眉開眼笑,先前對土豆口感的擔憂早已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