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高熾與水師提前製定的航線規劃,三王稍作休整後,便率領船隊再次起航。
離開天寒地凍的大明灣,船隊沿著美洲西海岸向南行駛,越往南行,氣候愈發溫暖——海麵上的浮冰漸漸消失,岸邊的森林從針葉林變成了闊葉林,偶爾還能看到成群的海鳥在船舷旁盤旋,空氣中的寒意被濕潤的暖風取代,讓曆經了數月航程的將士們精神一振。
十日航程轉瞬即逝,當瞭望士兵再次高聲喊出“前方有陸地”時,船隊前方出現了一片開闊的海灣——湛藍的海水與岸邊的綠色植被相映,海灣入口兩側的山體如同天然屏障,將風浪牢牢擋在外側,灣內海麵平靜如鏡,正是水師規劃的第二個據點“金陵灣”。
船隊緩緩駛入海灣,遠遠便看到岸邊的碼頭早已搭建完畢,幾名明軍士兵正揮舞著旗幟示意停靠。
待旗艦穩穩靠岸,一名身著千戶鎧甲的將領快步上前,單膝跪地行禮:“末將周毅,參見秦王殿下、晉王殿下、燕王殿下!末將原是李景隆將軍麾下百戶,承蒙朝廷恩典,因開拓美洲航線有功,晉升千戶,在此鎮守!”
聽到這話,三王頓時全都神情肅然。
他們心裡比誰都清楚,李景隆與徐增壽能開拓出抵達美洲的航線,絕非易事——當初兩人率領水師第一次出海時,麵對的是一無所知的太平洋,沒有現成的航線參考,沒有準確的海圖指引,隻能靠著簡陋的儀器觀測洋流與星辰,一路摸索前行。
途中不僅要對抗巨浪、風暴,還要應對船員水土不服、糧草短缺的困境,甚至要防備未知海域的危險。
可他們不僅成功抵達了美洲,還勘察出大明灣、金陵灣等適合駐軍的據點,更重要的是,他們從美洲帶回了土豆、玉米、紅薯等高產糧種——這些糧種耐旱耐貧瘠,產量遠超大明本土的稻麥,如今已在遼東、江南等地試種成功,未來若是推廣到全國,足以讓大明百姓徹底擺脫饑饉之苦,單是這一項功績,說是千古奇功都絲毫不為過。
也正因為如此,兩人回朝後才得到了朝廷最豐厚的賞賜:李景隆被加封曹國公世子,還獲賜了應天城內的良田與宅院;徐增壽則是被加封為鎮海侯,掌管部分水師事務,賞賜的金銀布帛不計其數。
而這份榮耀並非隻屬於主將,李景隆船隊上的每一個將士,從船長到水手,從工匠到醫官,全都得到了加官進爵的獎勵——百戶升千戶,普通士兵晉升總旗,連隨行的民夫都被授予了免役三年的特權。
這不是朝廷的格外恩寵,而是他們應得的獎賞,是對他們開拓新航線、為大明拓展疆土的肯定。
畢竟,他們能活著抵達美洲再平安返回,早已曆過無數生死考驗:有的將士在對抗風暴時被卷入海中,再也沒能回來;有的為了保護糧種與物資,在與土著的衝突中負傷;還有的因長期海上航行,染上重病,卻依舊堅守崗位。
這群人用血汗與生命,為大明打開了通往美洲的大門,他們是大明的功臣,是值得任何人尊敬與禮遇的英雄,這份賞賜,他們受之無愧。
“周千戶免禮。”朱樉率先走下船梯,目光急切地掃過四周,“快說說,這金陵灣周邊的情況如何?”
周毅起身,恭敬地回話:“回殿下,這金陵灣周邊氣候宜人,冬季最冷時也不過薄霜覆地,夏季多雨卻不燥熱,最適合耕種咱們大明的糧種。灣內水深足夠,可停靠千石大船,是天然良港;向東走五十裡,是大片平原,土壤肥沃,還有一條大河貫穿其間,灌溉便利,適合開墾農田;向西是山林,林中不僅有優質木材,末將已派人勘察出幾處銅礦、鐵礦的礦脈,隻是尚未開采;沿海一帶漁產豐富,每日都能捕撈到大量海魚,足夠供給駐軍食用。”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除此之外,灣外不遠處還有一個土著部落,疑似殷商後人,首領叫子庚。這支部落與其他蠻夷部落不同,他們懂得簡單的耕種與製陶,性情也相對溫和,末將駐守期間,已與他們有過幾次接觸,雖語言不通,但通過手勢交流,倒也能互通有無——他們願意用皮毛、草藥換取咱們的鐵器、布匹,暫無敵意。”
“殷商部落?”朱棣眼中閃過一絲好奇,“竟有這般懂禮的土著?”
“回燕王殿下,確是如此。”周毅點頭,“隻是他們人數不多,部落總人口約兩千,多以漁獵、耕種為生,對咱們並無威脅。”
朱棡此時上前一步,問道:“周千戶,高熾此前與水師規劃時,曾提及給我等分配了各自的封地,不知具體在何處?”
“殿下放心,末將早已備好地圖。”周毅連忙從懷中取出一張手繪地圖,展開遞到三王麵前,“按照規劃,秦王殿下的封地在金陵灣東南方向的‘金山角’——那裡不僅有大片平原,還靠近一處砂金礦,雖礦脈不深,卻適合初步開采,既能發展農業,又能采金補貼軍需;晉王殿下的封地在金陵灣以東的‘平原穀’,便是末將方才說的那片五十裡平原,土地最是肥沃,可大規模開墾農田,打造咱們大明在美洲的糧倉;燕王殿下的封地則在金陵灣以南的‘鬆江灣’——那裡是另一片海灣,比金陵灣更靠南,氣候更暖,且有大片濕地與森林,適合發展漁產與造船業,同時能作為金陵灣的南部屏障,抵禦可能的外敵。”
三王低頭看著地圖,手指在各自的封地標注處劃過,眼中都露出滿意之色——金山角有礦有田,平原穀適合種田,鬆江灣兼顧漁產與防禦,每一處封地都各有優勢,顯然是經過精心規劃的。
就在此時,周毅忽然語氣鄭重地補充道:“三位殿下,有一事末將需格外叮囑——高熾殿下臨行前曾特意交代,抵達美洲後,切不可隨意殺害土著子民。尤其是那些願意歸附、與咱們和平相處的部落,更要以安撫為主,不可恃強淩弱。”
這話讓三王瞬間想起朱高熾出發前的警告——“美洲土著雖為外夷,卻是此地的勞動力根本。若隨意殺戮,不僅會激起所有部落的反抗,還會失去開墾土地、建設封地的人手,最終得不償失。”
朱樉當即正色道:“周千戶放心,高熾的話,我等記在心裡。咱們來美洲是為了建設封地,不是為了殺戮。這些土著若是願意歸順,便是咱們的幫手,哪會隨意傷害?”
朱棡也點頭附和:“沒錯,平原穀要開墾農田,需要大量人手;金山角采礦、鬆江灣造船,也都離不開人。這些土著熟悉當地環境,隻要好好引導,便是最好的勞動力,比咱們從大明調運民夫更方便——咱們疼惜還來不及,怎會無故加害?”
朱棣則看向周毅,語氣沉穩:“你與殷商部落的接觸做得很好。後續我等抵達封地後,也會效仿此法,先派人嘗試溝通,若對方願意和平共處,便許他們互市之利;若有部落敢主動挑釁,再出兵震懾不遲。總之,以安撫為主,以威懾為輔,絕不讓‘濫殺’壞了咱們建設美洲的大事。”
周毅見三王都有此覺悟,心中鬆了口氣,躬身道:“三位殿下深明大義,末將佩服!如今金陵灣已備好糧草與帳篷,三位殿下可先在此休整三日,待末將安排好向導,再護送三位殿下前往各自的封地。”
“好,便按你說的辦。”朱樉點頭應下。
此時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金陵灣的海麵上,波光粼粼。
三王並肩站在碼頭,望著眼前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心中滿是憧憬——這裡沒有遼東的外夷隱患,沒有大明內地的土地緊張,隻有遼闊的平原、豐富的資源與待開發的機遇。
他們知道,從踏入金陵灣的這一刻起,他們在美洲的基業,便正式拉開了序幕;而這片土地,也終將在他們的手中,變成大明海外最繁華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