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旨意下達半月後,廣西、雲南兩地的兵力已集結完畢,糧草、軍械也通過水陸兩路運抵前線,出征的各項準備皆已就緒。
朱元璋決意於三月初十在南京城外的校場舉行出征大典,既是為大軍壯行,也是向天下昭示大明出兵安南的正義性。
這一日,天剛蒙蒙亮,東方剛泛起魚肚白,南京城外的校場已是人山人海,連校場周邊的土坡上都站滿了人,到處都是攢動的人影。
數萬將士早已列陣完畢,分成十個方陣整齊排列,士兵們身著厚重的鐵甲,手持長矛、盾牌,腰間掛著彎刀,鎧甲在晨光的映照下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連長矛的矛頭都閃著寒光;每個方陣前都豎著一麵軍旗,上麵繡著“明”字與各營番號,軍旗在清晨的微風中輕輕飄動,顯得格外威嚴。
受邀前來觀禮的文武百官按品級高低排列,一品大員站在最前排,身著紫色朝服,腰係玉帶;二三品官員身著緋色朝服,四五品身著青色朝服,五六品身著綠色朝服,七八九品身著青色與九品服色,整齊地分列在校場兩側的觀禮台上,不少官員還帶著侍從,手中捧著朝笏,神色肅穆地等待儀式開始;宗室勳貴們則身著特製的蟒袍,站在百官一側,其中不乏年邁的藩王與年輕的世子,個個麵帶莊重,目光投向校場中央的高台。
周邊百姓也自發從南京城及周邊村鎮趕來,有的全家老少一起,有的扛著梯子、搬著板凳,擠在校場外圍的圍欄旁,甚至有不少人爬到附近的大樹上、屋頂上,隻為能看清這場盛大的出征儀式;孩子們被大人舉在肩頭,手裡拿著小旗,興奮地四處張望;還有小販趁機在人群中穿梭,售賣茶水、點心,吆喝聲與百姓的議論聲交織在一起,既熱鬨又不失莊重。
校場中央搭建起一座高台,台上懸掛著“大明征南”的大旗,旗杆下擺放著案幾,上麵供奉著兵符、斧鉞與征討安南的詔書。
辰時三刻,朱元璋身著龍袍,在太子朱標、皇孫朱雄英的陪同下登上高台。
隨著司禮官一聲“出征大典開始”,鼓樂齊鳴,鞭炮聲響徹雲霄,校場內外瞬間安靜下來。
朱元璋走到案前,拿起詔書,目光掃過台下的將士與百姓,聲音洪亮而莊重: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南權臣胡季犛,狼子野心,顛覆陳朝正統,弑殺宗室重臣,欺辱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致安南境內民不聊生。近有安南百姓渡海來訴,懇請大明出兵,救其於水火。”
“朕承天命,統禦萬方,豈能坐視百姓受難?今命高熾為征南大將軍,傅友德、馮勝為左右將軍,統帥二十萬大軍,出征安南,吊民伐罪,恢複安南秩序,解萬民於倒懸。凡大軍所至,若有抗拒者,皆為胡季犛黨羽,必嚴懲不貸;若安南百姓歸降,皆當善待,不得驚擾。欽此!”
詔書宣讀完畢,台下將士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浪震得地麵都微微顫動。
百姓們也紛紛歡呼,不少人揮舞著手中的小旗,為大軍送行。
此時,高台一側傳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朱高熾身著一身亮銀色的鐵甲,腰佩寶劍,雖身形略顯豐腴,卻難掩周身的英氣。
他步伐沉穩地走上高台,身後跟著傅友德、馮勝兩位老將,兩人皆身著鎧甲,神色肅穆。
朱元璋從案幾上拿起象征大將軍權力的兵符與斧鉞,鄭重地遞到朱高熾手中:“熾兒,此兵符可調動全軍,此斧鉞可斬違令之將!朕賜你‘便宜行事’之權,軍中大小事務,你可自行決斷。切記,此次出征,不僅要蕩平胡季犛勢力,更要安撫安南百姓,讓他們知曉大明的仁義,莫要辜負朕的信任,莫要辜負天下百姓的期望。”
朱高熾雙手接過兵符與斧鉞,單膝跪地,聲音鏗鏘有力:“孫兒定不負皇祖父厚望!此行必蕩平胡季犛,平定安南,安撫百姓,為大明開疆拓土,早日凱旋!”
傅友德與馮勝也隨之跪地,齊聲應道:“臣等必輔佐大將軍,完成使命!”
朱元璋扶起三人,目光轉向台下的二十萬大軍,高聲道:“將士們!朕在此為你們壯行!願你們奮勇殺敵,建功立業,待大軍凱旋之日,朕必親自出城迎接,論功行賞!”
朱高熾手持兵符與斧鉞,走到高台邊緣,俯瞰著台下密密麻麻的將士,朗聲道:“諸位將士!今日我等出征安南,並非為了掠奪土地,並非為了濫殺無辜,而是為了解救安南百姓於水火之中!胡季犛亂政,安南百姓受儘苦難,他們盼著大明出兵,盼著和平與安穩!我等身為大明將士,當牢記‘仁義’二字——大軍所至,不得濫行殺戮,不得劫掠百姓財物,不得淩辱安南婦孺!若有違者,無論官職高低,皆以軍法處置,絕不姑息!”
他頓了頓,雙手按在腰間的劍柄上,語氣愈發激昂,聲音透過校場的風傳遍每一個角落:“諸位將士!此次出征安南,乃是為大明開疆拓土、為百姓謀太平的壯舉,朝廷定不會虧待每一位為國效力的勇士!若能平定安南,蕩平胡季犛勢力,有功者——衝鋒在前的先鋒,賞世襲爵位,賜遼東或安南的良田百畝;運籌帷幄的將官,加官進爵,子孫可入國子監讀書;哪怕是普通士兵,隻要立下戰功,也能獲銀錢賞賜,還能憑軍功免除家中賦稅!”
“至於為國犧牲的弟兄,朝廷更不會讓他們寒心!犧牲者的家人,朝廷會按月發放撫恤金,直到子女成年;家中若有年邁父母,由官府負責贍養,生病時有醫官診治,逢年過節還有官府慰問;其子女長大後,可優先入軍營或官府當差,不用像尋常百姓那般奔波謀生,保準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安穩!”
“咱們都是大明的兒郎,吃著朝廷的糧,穿著朝廷的甲,就該為大明出力,為百姓守護太平!願我等同心協力,在安南戰場上奮勇殺敵,早日蕩平亂賊,帶著勝利與和平歸來!既不辜負陛下的信任與重托,也不辜負中原百姓的期盼,更不辜負安南百姓對太平的渴望!”
“謹遵大將軍將令!”數萬將士齊聲呐喊,聲音震徹雲霄,手中的兵器高高舉起,形成一片鋼鐵的森林。
陽光灑在將士們的臉上,映出他們堅定的神色——此刻,他們心中隻有一個目標:蕩平安南,凱旋歸來。
隨著司禮官一聲“大軍出征”,朱高熾翻身上馬,手持兵符,高聲下令:“出發!”
傅友德、馮勝隨後上馬,率領大軍分為兩路,一路從廣西出發,一路從雲南出發,朝著安南的方向緩緩行進。
朱元璋站在高台上,望著大軍遠去的背影,眼中滿是期待。
朱標走到他身邊,輕聲道:“父皇,熾兒已長大了,定能完成使命。”
朱元璋點點頭,目光望向南方,緩緩道:“大明的南方,就交給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