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季犛帶著兩萬精銳離開清化前線後,本想趁著夜色繞過傅友德大軍的防線,快速趕回升龍府救援。
可他沒想到,朱高熾早已料到他會回援,提前命馮勝從海陽分兵三萬,在諒山一帶的山林中設下埋伏;同時,傅友德也派出兩萬大軍,從清化向東推進,與馮勝的部隊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將胡季犛的兩萬精銳牢牢堵在了諒山的大山裡。
胡季犛率軍星夜兼程趕到諒山時,剛進入一處名為“鬼門關”的山穀,兩側山林中突然鼓聲大作,緊接著無數明軍士兵從山林中衝出,手持弓箭、火銃占據了山穀兩側的製高點,將山穀的入口和出口死死堵住。
胡季犛這才驚覺,自己已陷入明軍的包圍圈,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鬼門關”山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即下令軍隊列陣,準備強行突破。
安南軍士兵在將領的催促下,揮舞著刀槍向山穀出口衝鋒,可剛衝到一半,明軍的弓箭和火銃便密集地射了下來。
箭矢如雨,火銃聲震天,安南軍士兵紛紛倒地,屍體很快便堵住了山穀的通道。
胡季犛不甘心,又組織了兩次衝鋒,甚至派出了自己最精銳的親兵部隊,可每次都被明軍的火力打退。
明軍依托山林地形,居高臨下,安南軍根本無法靠近,反而傷亡越來越大,不到一個時辰,就損失了三千多士兵。
看著山穀中堆積如山的屍體和士兵們驚恐的眼神,胡季犛心中一陣絕望。
他知道,再這樣硬拚下去,隻會讓自己的兩萬精銳全軍覆沒。
無奈之下,他隻能下令鳴金收兵,率領剩餘的軍隊退入山穀深處的密林之中,暫時避開明軍的鋒芒,再另尋突圍之策。
然而,明軍卻沒有繼續進攻,隻是按兵不動,將山林的出口死死封鎖。隨後,明軍開始分兵行動——他們沒有深入山林追擊胡季犛,而是將胡季犛軍隊附近的十幾個村莊徹底清理了一遍。
這些村莊的百姓大多是黎利的鐵杆支持者,黎利是安南當地的豪族,一直不滿胡季犛的專權,暗中積蓄力量,希望能恢複安南的獨立,因此這些百姓也都願意為黎利效力,甚至經常給胡季犛的軍隊製造麻煩。
明軍將這些村莊的百姓強製集中安置在紅河平原的臨時營地,美其名曰“保護百姓免受戰火波及”,實則是為了切斷胡季犛與百姓的聯係,讓他無法從百姓那裡獲取糧草和情報。
在集中安置的過程中,一些明軍士兵趁機劫掠百姓的財物,甚至欺淩婦女,雖然朱高熾早已下令嚴明軍紀,但人性最經不起考驗,這些齷齪事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消息傳到胡季犛耳中時,他氣得渾身發抖,卻又無能為力——他連自身都難保,根本無法保護這些百姓。
隨著時間的推移,胡季犛發現自己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
明軍雖然沒有進山,但他們在山林外圍布置了大量的崗哨,日夜巡邏,胡季犛的軍隊根本無法出去獲取糧草和水源。
山林裡的野果、野菜很快就被兩萬大軍采光,士兵們隻能靠喝山泉水充饑,不少人因此染上了疾病。
更讓胡季犛頭疼的是,每天都有士兵脫離軍隊逃走。
一開始隻是零星的逃兵,胡季犛還派人去攔截,抓住後當眾處死,試圖以恐嚇的方式阻止士兵逃跑。
可隨著糧食越來越少,疾病越來越多,逃跑的士兵越來越多,有時一天就有上百人逃走。
胡季犛意識到,再用極端手段攔截,隻會激起士兵的更大不滿,甚至可能引發嘩變,到時候後果會更嚴重,隻能眼睜睜看著士兵們逃走。
十幾天後,胡季犛身邊的兩萬精銳隻剩下不到一萬人,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殘,能戰鬥的士兵不足五千。
不過,這些剩下的士兵都是他的嫡係部隊——他們大多是胡季犛的同鄉或親信,受過他多年的恩惠,對他忠心耿耿,這也是胡季犛安身立命的最後本錢,他絕不能讓這支部隊白白耗死在諒山的大山裡。
“不能再等了!”胡季犛召集麾下的將領,神色凝重地說,“明軍將我們堵在這裡,就是想耗死我們。打不過明軍,那就隻能走——南北都被明軍封鎖,我們就向西翻過大山,繞道寮國返回升龍!”
將領們麵麵相覷,西翻大山的路途極為艱險,山林茂密,道路崎嶇,而且還要穿過寮國的邊境,不確定會遇到什麼危險。
但他們也知道,留在原地隻有死路一條,隻能同意胡季犛的計劃。
當天夜裡,胡季犛帶著剩下的不到一萬人,悄悄離開了藏身的山洞,開始翻越諒山西部的莽莽大山。
這一帶是安南東西跨度最大的地方,山脈連綿不絕,海拔極高,氣溫很低,士兵們穿著單薄的鎧甲,凍得瑟瑟發抖。
他們隻能靠火把照明,在陡峭的山路上艱難前行,不時有人失足摔下山崖,慘叫聲在山穀中回蕩。
翻過大山後,他們進入了安南的太原府境內。
此時的太原府城已經被明軍的先鋒騎兵控製,城樓上飄揚著大明的旗幟,城門處有明軍士兵嚴密把守,盤查過往行人。
胡季犛遠遠望見這一幕,心中一緊,不敢有絲毫停留,立刻下令軍隊繞開太原府城,沿著城外的鄉間小路,向宣化、歸化、嘉興方向快速前進。
這一路,他們為了避開明軍的巡邏隊,不敢走寬闊的大路,隻能在茂密的山林和泥濘的田野中艱難穿行,吃儘了苦頭——隨身攜帶的糧食早就吃完了,士兵們隻能靠搶奪沿途農戶的紅薯、玉米等農作物充饑,有時甚至連生的野菜都不放過;夜裡隻能在山林中露營,飽受蚊蟲叮咬,不少士兵因為長期饑餓、過度疲勞和疾病纏身而倒下,再也沒能站起來。
經過十幾天風餐露宿的艱難跋涉,胡季犛終於率領剩下的不到五千殘部抵達了嘉興府。
嘉興府地處安南西北部,靠近寮國邊境,地理位置相對偏遠,明軍的勢力還沒有延伸到這裡,城防也比較薄弱,相對安全一些。
胡季犛在嘉興府城外的一處廢棄寺廟中稍作休整,讓士兵們補充了一些糧食和水源,然後便帶著殘部悄悄穿越寮國邊境,沿著寮國與安南的邊境線一路向南前進,朝著都城升龍府的方向逃去。
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升龍府已經岌岌可危——朱高熾率領的中路軍已經抵達升龍府城外,開始攻城;胡漢蒼雖然組織了禁軍頑強抵抗,但明軍攻勢猛烈,升龍府的城牆已經多處破損,陷落隻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