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一事雖已塵埃落定,但如何治理這個群龍無首的國度,卻成了擺在朱元璋麵前的一道難題。
禦書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君臣幾人的臉龐。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目光掃過朱高熾和朱雄英,沉聲道:“呂宋國主和貴族已被擒,國中無主,人心浮動。你們二人有何高見,當如何處置?”
朱雄英上前一步,拱手道:“皇爺爺,孫兒以為,當效仿內地之製,在呂宋設立州府郡縣,派遣官員治理,將其直接納入大明版圖。如此,方能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畢竟呂宋物產豐富,既然明軍已經打下來了,那就沒有舍棄的道理,完全可以作為大明水師在南洋的又一基地。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呂宋地處南洋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將其納入版圖,設立水師基地,我大明水師便可常駐於此。”
“如此一來,不僅能有效保護我大明商船在南洋的航行安全,還能隨時震懾那些心懷不軌的南洋小國。”
“這對鞏固我大明在南洋的統治,擴大我大明的影響力,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說,呂宋土地肥沃,盛產香料、珍珠、蔗糖等珍貴物產。將其納入版圖後,這些物產便可源源不斷地運往大明。”
“這既能充盈我大明的國庫,又能豐富我大明百姓的生活,百利而無一害。
他的話音剛落,朱高熾便立刻提出了反對意見:“萬萬不可!”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他。
朱高熾從容不迫地說道:“皇爺爺,設立州府郡縣,看似穩妥,實則弊端極大。”
“我們此次出兵呂宋,乃是因為呂宋勾結海盜,屠殺華人,是吊民伐罪的正義之舉。”
“但若是將其直接吞並,設立郡縣,在南洋各國看來,這便是極具侵略性的開疆拓土。”
“南洋各國本就對我大明心存敬畏,如今見我大明如此,必定會心生恐懼,甚至可能聯合起來,拚死抵抗。”
“到那時,我們不僅會失去南洋的貿易利益,還可能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得不償失啊!”
“雄英所言,隻看到了眼前的土地和物產,卻忽略了長遠的戰略和民心向背。”
“我們大明以仁義立國,此次出兵呂宋,是為了伸張正義,為死去的華人報仇雪恨。”
“這個正義的旗幟,我們必須牢牢抓住。一旦我們吞並呂宋,就會從正義之師變成侵略之軍。”
“南洋各國雖然弱小,但數量眾多。他們若是因為恐懼而聯合起來,形成抗明聯盟,後果將不堪設想。”
“我們大明的水師雖然強大,但戰線拉得太長,補給困難。若是陷入多線作戰,恐怕會力不從心。”
“到那時,我們不僅會失去南洋的貿易通道,連已有的利益都可能化為泡影。”
“而且,呂宋的土著居民數量眾多,他們民風彪悍,排外情緒嚴重。”
“若是我們強行設立郡縣,派遣官員治理,必然會引發激烈的反抗。”
“我們需要派駐大量的軍隊來維持秩序,這將是一筆巨大的開銷,會嚴重消耗我大明的國力。”
“與其這樣,不如另尋他法。我們要的是呂宋的實際控製權,而不是一個名義上的版圖。”
“隻要我們能掌控呂宋的軍政大權,保護好我大明子民的利益,確保貿易通道的安全,至於誰來當那個名義上的國王,又有什麼關係呢?”
朱元璋和太子朱標聽後,都陷入了沉思。
片刻後,朱標點了點頭:“高熾所言極是。我們不能因一時之利,而動搖了大明在南洋的根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朱元璋也緩緩開口:“熾兒,那依你之見,當如何是好?”
朱高熾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孫兒有一計策,可兩全其美。”
“我們可以從呂宋王室旁支中,挑選一個懦弱無能、易於掌控的人,立為新的呂宋國主。”
“此人無權無勢,必然依賴我大明的扶持,對我大明言聽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