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萬人空巷。
楊世民站在朱雀門城樓上,望著遠處漸行漸近的旌旗。李世民西征高昌的大軍今日凱旋,全城百姓都湧上街頭,爭相一睹天顏。
“來了!來了!“身旁的盧珊扯了扯他的袖子,眼中閃著興奮的光。
遠處,金色的龍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鐵甲洪流踏起漫天塵土。為首的李世民一身明光鎧,胯下駿馬昂首闊步,宛如天神下凡。在他身後,被俘的高昌王麹文泰赤腳步行,頸係白綾,一副喪家之犬的模樣。
“真威風啊...“盧珊輕聲感歎。
楊世民點點頭,心中卻想著另一件事——三日前,他收到長孫皇後通過影衛傳來的密信,隻有短短八個字:“陛下已知君非凡人“。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李世民知道多少?
凱旋儀式持續了整整一天。從朱雀門到太極宮,沿途百姓山呼萬歲,鮮花鋪道。楊世民作為守城功臣,被安排在太極殿前迎接。
“楊愛卿!“李世民一眼就看到了他,竟離鞍下馬,大步走來,“長安一戰,多虧有你!“
楊世民連忙跪拜:“微臣不敢居功,全賴陛下洪福,將士用命。“
李世民親手扶起他,目光炯炯:“朕都聽說了,光訊係統提前預警,霹靂炮震懾敵膽,還有盧卿組織婦女守城...好!很好!“
入殿後,李世民論功行賞。當念到楊世民的名字時,滿朝文武都豎起了耳朵。
“工部侍郎楊世民,守城有功,創新有方,特晉為從三品工部尚書,封藍田縣開國侯,食邑千戶!“
殿中一片嘩然。年僅二十五歲的尚書,還有侯爵之位!這在大唐曆史上絕無僅有。楊世民自己也驚呆了,跪在地上半天沒反應過來。
“楊卿,還不謝恩?“李世民似笑非笑。
“微臣...微臣謝主隆恩!“楊世民重重叩首,額頭抵在冰冷的金磚上,心跳如雷。
退朝後,楊世民被單獨召入兩儀殿。李世民已換下戎裝,著一身常服,正在案前批閱奏章。
“藍田侯來了?坐。“皇帝頭也不抬地說。
楊世民小心翼翼地坐下,發現殿內除了李世民,還有長孫皇後。她的氣色比西征前好了許多,正含笑看著他。
“知道朕為何封你為藍田侯嗎?“李世民突然問。
“微臣愚鈍...“
“因為藍田出美玉。“李世民放下朱筆,直視楊世民,“而你,就是朕發現的一塊稀世奇玉。“
楊世民背後滲出冷汗。皇帝這話裡有話啊!
“微臣愧不敢當...“
“楊卿,“長孫皇後柔聲開口,“陛下西征期間,本宮翻閱了不少海外典籍,卻找不到與你所述相符的國度。“
李世民接過話頭:“朕也問過鴻臚寺,近三十年來的海商、使節,無人知曉什麼"大食國橄欖油肥皂",更沒聽過"顯微鏡"之類的奇物。“
楊世民的手微微發抖。果然,這對大唐最尊貴的夫妻已經起疑了!
“陛下,娘娘,微臣...“
“不必解釋。“李世民抬手製止,“朕不管你是從何處來,有何目的。隻看你所作所為——獻土豆解饑荒,製火藥守長安,建光訊傳軍情...樁樁件件,利國利民。這就夠了。“
楊世民眼眶一熱。原來李世民早就看穿了他的不尋常,卻依然重用他!
長孫皇後補充道:“陛下與本宮商議過,隻要你一心為大唐,你的...特殊來曆,我們可以不過問。“
“不過,“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朕有個條件。“
“陛下請講。“
“把你的"奇術",變成大唐的"常術"。“李世民從案下取出一卷地圖鋪開,“你看,這是絲綢之路。高昌已平,西域暢通。朕要你想想,如何用你的"奇思妙想",讓這條商路更加繁榮?“
楊世民看著地圖上蜿蜒的路線,一個現代概念突然浮現在腦海。他深吸一口氣:
“陛下,微臣有一構想,名曰"*******"。“
“經濟帶?“李世民挑眉。
“就是以長安為起點,沿絲綢之路建設一係列商貿節點。“楊世民指著地圖解釋,“在每個重要城鎮設立驛站、倉庫、錢莊,統一度量衡,推廣票據結算,保障商旅安全...“
他越說越興奮,將現代物流、金融理念融入古代貿易體係。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聽得入神,不時點頭。
“妙!“李世民拍案而起,“就這麼辦!朕命你全權負責此事,六部配合,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長孫皇後提醒道:“不過楊卿需注意,此等變革必觸犯某些人利益...“
“五姓七望?“楊世民脫口而出。
李世民冷笑:“尤其是那些靠囤積居奇、高利放貸發財的世家大族。他們若阻撓,你儘管告訴朕!“
離開皇宮時,楊世民腳步輕快。他不僅保住了秘密,還獲得了更大舞台!“*******“若建成,將徹底改變大唐的經濟格局。
回到新建的侯府——藍田侯府的金字匾額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盧珊早已命人備好宴席,慶祝他榮升尚書、封侯。
“恭喜侯爺!“盧珊調皮地行禮,眼中滿是驕傲。
楊世民笑著攬過妻子:“沒有夫人相助,哪有我的今日?“
宴席上,楊世民將皇帝的“*******“計劃告訴了盧珊。她越聽眼睛越亮:
“這主意太妙了!我們盧家在沿途各州都有商鋪,可以率先試點統一票據...“
夫妻倆討論到深夜,製定了一係列實施方案。盧珊的商業頭腦與楊世民的現代理念結合,產生了無數奇思妙想。
三日後,楊世民正在新建的“經濟帶總司“辦公,忽報長孫皇後召見。他匆忙趕到立政殿,發現皇後氣色紅潤了許多,正在庭院賞花。
“楊卿不必多禮。“長孫皇後示意他坐下,“本宮今日請你來,是有件私事相托。“
“娘娘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