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民沉思片刻:“等。陛下剛才暗示我,這事還有轉圜餘地。“
然而,他們等來的不是轉機,而是一道貶謫詔書。
三日後,宦官來府宣旨:“...楊世民免去工部尚書職,奪藍田侯爵,貶為嶺南道潮州刺史,即刻離京...“
潮州!那是當時有名的蠻荒之地,瘴氣彌漫,朝廷常用來安置犯官。楊世民跪接詔書,心中一片冰涼。
宦官走後,盧珊立刻吩咐下人收拾行裝:“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楊世民斷然拒絕,“潮州環境惡劣,你留在長安...“
“楊世民!“盧珊直呼其名,眼中含淚,“你我既為夫妻,自當同甘共苦。再說,我盧珊是將門之女,什麼苦沒吃過?“
楊世民還想勸阻,鳳九突然現身:“侯爺,娘娘有密信。“
長孫皇後的信隻有短短幾行:“此乃陛下權宜之計。潮州雖遠,可避鋒芒。盧珊隨行,自有照應。他日必召卿還朝。“
原來如此!李世民這是明貶暗保啊。楊世民長舒一口氣,將信遞給盧珊。
“我就知道陛下不會真的怪罪你!“盧珊破涕為笑,“那我們更得快些準備。潮州雖遠,未必不是施展抱負之地。“
接下來的兩天,夫妻二人忙著交接事務。格物院交由孫思邈暫管,經濟帶總司則移交給太子派係的官員。最讓楊世民痛心的是,許多正在進行的研究不得不中斷。
離京前夜,楊世民秘密入宮覲見李世民。兩儀殿內,隻有皇帝一人,連侍從都被屏退。
“陛下...“楊世民跪地哽咽。
“起來吧。“李世民疲憊地揉著太陽穴,“朕知你委屈,但眼下形勢,隻能如此。“
“微臣明白。隻是經濟帶計劃...“
“暫時擱置。“李世民歎口氣,“五姓七望勢力太大,朕也不能一味硬來。不過...“他眼中精光一閃,“你去潮州,未必無用。那裡雖偏遠,卻是******的起點。“
楊世民心頭一震。原來李世民早有深謀遠慮!
“微臣明白了。潮州臨海,可嘗試發展海運,避開陸上世家的阻撓。“
李世民滿意地點頭:“朕就知道你能領會。另外...“他壓低聲音,“泰兒與世家勾結,所圖非小。你離京後,朕會派人暗中保護。“
楊世民從懷中取出一卷文書:“陛下,這是微臣所撰《盛世危言》,詳述未來改革方略。請陛下閒暇時過目。“
李世民鄭重接過:“有心了。去吧,朕期待你早日還朝。“
次日清晨,一支簡樸的車隊悄悄離開長安。楊世民和盧珊隻帶了十幾名忠心仆從,輕裝簡行。城門處,卻意外地聚集了數百名百姓——有受過楊世民恩惠的農戶,有因飛錢受益的小商人,甚至還有幾個胡商。
“楊大人保重!“
“侯爺早日回京!“
“盧娘子,這是我們自家醃的醬菜,路上吃...“
楊世民眼眶發熱,向人群深深一揖。盧珊則下車與幾個婦人相擁話彆。
車隊剛出城門,一騎飛奔而來——竟是太子李承乾!
“楊卿!“太子下馬,竟向楊世民行了一禮,“孤無能,未能保全於你。“
楊世民慌忙還禮:“殿下折煞微臣了。世事如棋,一時得失不算什麼。“
李承乾從懷中取出一塊玉佩:“這是孤的信物。若在潮州遇到難處,可持此物找嶺南經略使,他是孤的人。“
楊世民感激地接過。太子又低聲道:“長孫舅舅與李泰走得太近了,孤擔心...罷了,你一路保重。他日必召你還朝!“
離開長安越來越遠,楊世民的心情卻漸漸平靜。盧珊靠在他肩頭,輕聲道:“其實離開長安也好。那裡太複雜了,整日勾心鬥角,哪有心思做實事?“
楊世民攬住妻子:“你說得對。潮州雖偏,反倒清淨。我們可以從頭開始。“
正說著,前方路邊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孫思邈!這位醫者背著藥箱,牽著一頭小毛驢,笑吟吟地等著他們。
“孫兄?你這是...“
“楊兄不會以為我要留在那烏煙瘴氣的長安吧?“孫思邈笑道,“正好去嶺南采藥,同行如何?“
楊世民大喜。有這位神醫相伴,旅途會安全許多。
車隊繼續南行。遠處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楊世民回望早已看不見的長安方向,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這場朝堂風波遠未結束。李泰與世家的勾結,太子與長孫無忌的矛盾,還有他那半途而廢的經濟帶計劃...總有一天,他會回到長安,完成未儘的事業。
而現在,潮州——這個大唐版圖的邊緣之地,將成為他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