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兵眾,這一戰,何須郡侯親往?”
在田重進看來,縱然漢軍已軍心大亂,可漢軍人數還是倍於宋軍。
趙德秀身份尊貴,怎可親率軍隊追擊?
田重進的想法,趙德秀豈能不知。
趙德秀更知道,田重進的想法代表著許多將校。
以當下趙德秀在控鶴軍中的威望,他的命令控鶴軍定會執行。
可執行是一回事,執行到何種程度是另外一回事。
再怎麼用疑兵之計,己方兵力的劣勢,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而這一劣勢,會讓控鶴軍的戰心無法達到巔峰狀態。
這是不利於趙德秀全殲漢軍的戰略意圖的。
“得人失地,人地皆得;得地失人,人地皆失。”
這數萬漢軍,是當下北漢大部分的有生野戰力量。
若能將這支漢軍徹底埋葬在潞州,北漢的軍事力量將會再次遭受重創。
這意味著,至少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北漢都無法再對大宋北境造成大的威脅。
甚至要是有可能的話,大宋消滅北漢的時機,更會提前到來。
戰略規劃光會說沒用,還要去勉力踐行。
麵對田重進的勸阻,趙德秀語氣堅定的說道:
“以眾則我非彼敵,以謀則彼非我敵。
昔秦王三千破十萬,惜身否?
今我亦三千,何避焉!”
說這番話時,趙德秀音調朗朗,語氣鏗鏘。
當這番話落入眾多控鶴軍耳中後,他們的神色正逐漸變得亢奮起來。
宋初禁軍,是從來不缺膽氣的。
他們時常缺的,是如太宗那般的英雄。
察覺到諸多控鶴軍神色的變化後,田重進不由大急。
一旦兵士心中的狼性被徹底激發出來,那事情就再無法挽回了。
田重進連將目光看向一旁的呂端。
他記得之前攻下壺關時,就是呂端成功阻止住趙德秀。
在察覺到田重進的目光後,呂端連連上前幾步,來到趙德秀馬下。
在田重進飽含期待的目光下,呂端躬身為趙德秀遞上了天子劍。
呂端的這一舉動,將田重進給看懵了。
遞完天子劍後,呂端亦上了一旁的駿馬。
這一戰,他同去!
呂端深知今日一戰若能全殲漢軍,將會為大宋,為他們“澶州黨”帶來多大的益處。
乾大事,豈能惜身!
呂端的支持,讓趙德秀麵露笑意。
接著他駕馭著駿馬躍下高台。
在與最前方的控鶴軍距離不過咫尺時,趙德秀高舉著手中天子劍,再度朗聲道:
“今日一戰,亦為自身。
大丈夫立於世,當建功名,取富貴。
功名富貴,皆在北麵。
諸位大丈夫,願與吾共取乎!”
說到最後一句話時,趙德秀已在三千控鶴軍身前抽出天子劍劍身。
劍鞘脫落,天子劍在日光下鋒芒畢露。
而這一刻那抹銳利鋒芒,正徑直指向漢軍大營處。
望著在烈日下,不斷散發出流光的天子劍,下一刻校場內外爆發出陣陣響亮的應戰聲。
“願!”
“願!”
...
一陣陣應戰聲,一浪高過一浪,“震”開了緊閉的宋營營門。
下一刻數股殺氣四溢的洪流,在趙德秀的帶領下,傾瀉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