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淵給林疏月講了一個故事。
話說在二十幾年前,先皇還在世,當時的太子叫趙承憲,世人都稱他為憲太子。
憲太子是先皇後嫡子,不僅出身高貴,還深受先皇寵愛。
再加上他德行有加,無論公事還是私德,都完美得無可挑剔,是以他在朝中頗受大臣愛戴,所有人都稱讚他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繼承人。
最初,老皇帝對他也是很滿意的。
他自己就是一位英主,所以對於同樣完美出色的兒子,就更加顯得偏愛了幾分。
然而,這位太子爺還有一個親弟弟。
同樣是先皇後所生,隻是同父同母卻不同命。
哥哥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而他,因為當時邊境不寧,北越國力強盛,對大胤虎視眈眈,先皇被迫之下,隻能送一個兒子到北越去當質子。
太子不能送,因為當時的先皇子嗣不豐,除了三皇子趙承霖以外,其餘的要麼就是身體不好,無法長途跋涉,要麼就是年紀太小,不忍送到北國為質。
最終,這個任務落到了趙承霖的身上。
趙承霖,也就是當今皇帝。
他在十二歲那年,被送往北國,當了六年的質子。
他經曆過什麼沒有人知道,隻知道六年後,當他的太子哥哥努力的陪著父皇勵精圖治,鞏固邊疆,訓練軍隊,以至於四夷不敢來犯以後,把他接了回來。
隻是他被接回來時,整個人已經變得沉默寡言。
太子哥哥對他心中有愧,所以上哪兒都帶著他,不管走到什麼地方,都會向人介紹,這是他最珍愛的弟弟,是大胤國的功臣。
一時間,他也跟著得到了無上榮光。
那是單屬於皇子無法享受到的榮耀與尊敬。
太子哥哥還親自教他琴棋書畫,騎馬射箭,甚至於商談國事的時候,也從不避諱他。
他知道,這是太子哥哥在彌補他。
想用這種貼心貼肺的好,來讓他忘掉這六年的傷痛。
他什麼話也沒有說,不拒絕,也不討好,對於太子哥哥送給他的一切,全盤接受。
太子對他很好,先皇卻對他並不滿意。
在他看來,勵精圖治是在為國分憂,出國為質,也是在為國分憂。
既然生到了這個位置,享受了國民的奉養,那麼為國犧牲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更何況,他們並沒有放棄他,還是把他接回來了。
為了能讓他早點回家,邊疆多少好男兒,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這短暫的和平。
他怎能一點也不感恩珍惜,反倒囿於那一點的個人感受?
皇帝對他不喜,他也就變得越發沉默。
直到後來,先皇的年紀慢慢大了。
太子的權勢,也一日如一日的強盛。
簡直是如日中天。
他開始靠近皇帝,開始給先皇進貢丹藥,開始給先皇進獻美人,讓先皇耽於享樂。
反正一切有太子哥哥不是嗎?
先皇辛苦一生,晚年享受一下怎麼了?
先皇是個英主,年輕時,也曾南征北戰,戎馬一生。
所以,為此落下了不少身體上的毛病。
這些毛病,在年輕時尚不明顯,老了以後便都一一發作起來,每每讓先皇痛苦不堪,日漸就變成了沉苛頑疾。
因為這些沉苛頑疾,先皇開始不管不顧的享受。
但凡是能讓他的身體舒服一些的丹藥,也不管對他是有利還是有害,一律大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