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那位老人家?對不起,您得等五百多年。
“知己不假,但您見不到的。他老人家不在這個世界。”
老朱扼腕歎息,“等等,這種對策除了皇帝,誰用得上?你小子不會是哄我的吧?”
“跟朕還用耍心眼?有什麼策論直接說,無須假托他人之名。”
黃易認真的問道,“就剛才那個對策,您覺得如何?”
老朱沉吟片刻,開口點評說道:“好!雖說大明識字的不多,但其實大明缺的並不是讀書人,而是心懷天下百姓的讀書人。”
“朝廷可以教人識字讀書,但沒法讓一個讀書人長良心。”
“送去鄉下種田十年,跟百姓同吃同住,體驗民間疾苦。屆時根據當地鄉評,朝廷就能選出誰是真才,誰是庸才?誰心懷百姓,誰是空心麵餅。”
“嗯……朕相信你說的,這個計策不是你想出來的。”
黃易好奇問道:“哦?怎麼又相信了?”
老朱看著黃易笑道:“能想出這種大計,不僅需要絕世才情,更需要洞察世事人心,甚至需要睥睨天下的眼光和魄力。”
“你小子膽小怕事,喜歡明哲保身,拿不出這種計策的。”
黃易豎起大拇指,“您慧眼!”
老朱笑罵道:“你還不承認自己是天上掉下來的?”
啊?又怎麼了?
“朕雖然沒念過書,不懂曆史,但也知道世上從沒有過這種科舉。那麼隻能是海外,或者是天上。”
“朕不信海外蠻夷小國可以走在我大明前麵,所以隻能是天上。”
黃易尷尬的撓頭,這讓我怎麼解釋?
老朱盯著黃易,認真的說道:“小子,你是最懂這個對策的,他日科舉重開,你來主持。”
我?我不乾!
黃易當場拒絕,“您先彆罵人。不是我偷懶,也無關資曆,隻是這件事難點不在科考,而在十年後的考評和遴選。”
“能參加科舉的,甚至能考好的,至少是個小貴族,或者是個小官員,最不濟也是祖上當過官的寒門。”
“將來考核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動用家族的關係,影響百姓鄉評,甚至乾擾朝廷的據實任免?”
老朱冷哼道:“誰敢弄虛作假,朕決不輕饒。”
黃易反問道:“如果是皇室呢?哪個皇子沒有七大姑八大姨,一代兩代君王之後,權貴遍地,又該如何?”
老朱沉默了。
他聽懂了,這個大計的漏洞不在自己,而在後世。後世之君如果昏庸無能,不會認真執行的。
黃易笑了,“您想到了吧?再好的謀略策論,也需要有明君執行。否則就是廢紙一張。”
老朱看著黃易,“所以你的意思是?”
黃易抬頭認真的說道:“包括皇子在內,都要放到鄉下曆練。否則一代兩代之後,皇子親貴全是自小沒出過宮門的紈絝子弟。”
“彆說知道民間疾苦了,怕是一群何不食肉糜。”
老朱白了一眼,“好好說話,啥是何不食肉糜?”
黃易給他普及了一次曆史典故。
老朱歎息道:“你小子可真不客氣。哼,堂堂皇子養在民間?下地務農?”
黃易反問道:“您看,您舍不得吧?”
“跟您一樣,那些官員權貴,他們也一樣舍不得。”
“所以這個計策隻是夢想,做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