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夫人吸了口涼氣。
“老爺,如果、如果秦王不查封,不抄銀庫,是不是就沒有今日之禍?”
鄭沂點了點頭。
“如果秦王不動手,將來終有一日,錢莊的秘密會暴露天下。如果百姓拿著銀票去錢莊兌銀子,在錢莊兌付不了,那肯定是罵錢莊背信棄義,跟秦王無涉。”
“嗬嗬……若是那樣,那逍遙侯的信譽就崩塌了。”
“可也正因如此,人家早就算計好了,知道秦王的貪婪,一旦雙方開戰,定然會對長安錢莊動手。”
“即便是不開戰,秦王不動手,關中的人也會用計謀引秦王動手。”
“唉……侯爺算無遺策,這口黑鍋就是給秦王準備的。”
鄭夫人深深的點了點頭,太複雜了,太高明了,太可怕了!
“老爺,既然您看透了一切,那要不要……”
鄭沂搖頭道:“沒用的,即便是秦王信了,他也甩不掉的,江南百姓不會相信。”
“而且大明倒台就在眼前,我何苦再去得罪侯爺?”
鄭夫人是大家閨秀,自幼學的是忠君愛國,她規勸道:“老爺,為人臣者,豈能……”
鄭沂擺手道:“夫人,我鄭沂身為戶部尚書,並未貪墨一文銀子,勤勤懇懇為大明朝廷辦事。無論皇室信我不信,我都沒有懈怠片刻,不曾有虧這個戶部尚書的職位。”
“但逍遙侯的遭遇在前,恩師韓國公的遭遇在後,想讓我做愚忠之臣,辦不到!”
“我雖然是逍遙侯半個弟子,但聆聽教誨的機會不多,侯爺跟我說最多的就是:為官要為百姓謀福。”
“恩師韓國公李善長早年在為百官奔走,晚年卻跟逍遙侯抱負一樣,同樣在為天下黎民謀福祉。”
“我是他們的弟子,自詡一身無愧蒼天,無愧蒼生。”
“至於皇室?無論是陛下,還是秦王、燕王,都不是值得我效忠的明君。”
“也許先太子不死,我會一直心甘情願的效命,可惜了,天妒英才,時也命也!”
聽到這裡,鄭夫人也不再多勸,她理解丈夫一路走來的心酸和不易,近十年來大明發生了太多的變故。
在黎民百姓看來,全都是皇室關起門來自己的家事,最後卻攪得天下不得安寧。
所以要說百姓對朝廷沒怨言,那根本不可能。
有了國庫金銀的支撐,總算緩解了百姓們兌換銀子的焦慮,雖然兌付的稍微慢些,每天都是排隊成了長龍,但總算是讓大家看到了盼頭,於是不再聚眾鬨事。
唯有戶部尚書鄭沂心裡清楚,這是緩兵之計,黃子澄他們是故意兌換慢些,否則銀子消耗太快,就沒時間找到真正的存銀了。
半個月後,眼看著銀子越來越少,搜尋進度卻極其緩慢,所有人都焦急起來,一旦存銀告罄,可就穿幫了。
這天,關中特使來到京城。
大朝會上,當著秦王和文武百官的麵,特使宣讀關中大都督、逍遙侯聯名書信:恭請陛下入長安一行!
什麼?請陛下入長安?開什麼玩笑?陛下中毒昏迷在病床上,如何入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