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安慰一番,催促黃易接著講。
黃易笑著說道:“秦國因為變法強國,上下一心嗷嗷叫的發展,並且有了秦律的約束,然後就有了代代強盛。”
“但同時期的其他六國,卻依然因循守舊,保持著奴隸製度,國力進展緩慢,甚至有些同樣貪腐成風,權貴越發奢靡,朝政越發昏暗。”
“此消彼長,因此才有了大秦六世積累,最後一統天下。”
“這就是製度製勝的明證!當時的秦國完全變成了一座戰爭機器,就是因為以法治國的製度約束,這個製度超越了其他國家,因此才能走在前麵。”
眾人紛紛點頭。
有人豎起大拇指,“兄台真是好學問,如果書院的先生都是你這樣,彆說是這幫孩子了,就是我們這幫大老粗去了也能聽懂。”
老朱心中腹議,這不廢話嗎?這小子號稱天下第一名師,可不是白叫的。
那名求學的書生上前恭敬行禮,“多謝先生,今日這一課,學生受益匪淺,請先生留下姓名,學生日夜感念。”
黃易笑著擺手:“無須如此,傳道受業罷了,正是有你這樣愛學的後輩,天下文脈才能香火不絕。”
“你遊曆天下是為了以天地自然為師求證學問,將來好學以致用。如果今日這番遭遇閒聊,若能於你求學有利,已是緣分使然,不用介懷,更不用記住我是誰。”
“活到老學到老,天下萬事萬物皆可為師師,若都要記住,是記不過來的,有心足矣。”
對方再次感謝。
有百姓嫌不過癮,開口催促道:“兄台講的精彩,而且很長見識,能不能再給我們講一段?我做過十多趟火車,這是最有趣的一趟。”
“對呀兄台,不過癮啊,你多講點……”
……
黃易剛想答應下來,旁邊的老朱開口了,“照你這麼說,商鞅變法是製度的超前?大明真就不如關中?你如何證明關中的太平不是一時紅火?將來不會變得跟大明一樣?”
其他人不樂意了,“老爺子,大明眼看就要黃攤子了,您也過來逃難跟女兒女婿生活了,何必再操那個心?”
“對呀,這不明擺著嗎?如果關中的製度不比大明更好,又豈能打敗大明,一統天下呢?”
對呀!
眾人紛紛站出來反駁老皇帝。
老朱才不在乎一幫旁人,隻是盯著黃易。
“關中就沒有權貴?關中的官員就不會欺負百姓?我不信!”
黃易哈哈大笑起來,這個問題問的好。
“您不妨問問在場的大家,他們怕不怕當官的?”
老朱轉頭看去,眾人紛紛自信搖頭。
“嗨,老爺子,合著您什麼都不知道呀?”
我該知道什麼?
“在關中治下,當官、種田、經商,隻是職業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沒錯,按侯爺的話說:社會分工不同。有人喜歡種田,有人喜歡經商,有人喜歡當官。那就讓喜歡種田的人種田打糧食,喜歡經商的人出去做買賣,喜歡當官的人去做官給百姓辦事。”
“而且關中的各級官員是百姓選出來的,不是上麵任命的。比如村長、縣令,三年一選,如果做的不好,下次百姓不選了,他就下來成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