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目瞪口呆,這也可以?
“那如果在位期間作惡呢?”
“這更簡單了,去知府那裡,或者乾脆去長安城的聯合衙署反應,一張狀紙隻要查實,馬上下獄問罪!”
“沒錯,我們這裡的任何衙門都不得阻攔百姓,大門天天敞開著,你就是進去討飯吃都可以。”
老朱有些不信,“他們不會官官相護嗎?他們不會趁機斂財,然後打壓弱者?”
大家全都笑了起來,“您怕是忘了我們逍遙侯是什麼出身吧?”
什麼出身?
老朱轉頭看向了黃易。
黃易沒開口,其他人解釋道:“逍遙侯曾經組建六扇門,甚至定了條規矩:隻要有理,殺人無罪!現在關中依然奉行這條規矩。”
“官府的縣令、知府隻有斷案之權,並無調兵之權,手上無人,自然不能借以欺壓百姓。”
“若是百姓被逼急了,一腔熱血去到衙門跟縣令拚了,殺錯了大不了一命抵一命,如果殺對了,連命都不用抵,甚至還有賞金呢。你說這樣的規矩,縣令還敢把人往死路上逼嗎?”
這個……
老朱心說這可比我狠,我隻是自己下手殺人,你是鼓動所有百姓站起來殺人?
“照這樣的話,還有人當官嗎?或者說,還有人敢出來治理百姓嗎?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很多百姓之間的爭鬥,並非是條理清晰的,甚至很多百姓本身就多吃多占不講理,倘若管不好就會有殺身之禍,與其如此,不如不管。”
“若是官員全都懈怠不管,治下百姓不會生亂嗎?”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解的反問道:“生什麼亂?大家都很忙的。”
“對呀,一家十幾二十畝地,耕種都忙不過來呢。”
“是啊,要麼去經商掙錢,要麼忙著種地,哪有閒人?各家地塊都是官府劃分好的,誰有閒工夫打架鬨事?”
老朱不信:“村裡就沒有欺負人的惡霸?比如家裡兄弟多、人口多的,欺負有些個人少怕事的?”
大家紛紛點頭,沒有。
黃易笑著說道:“這世上,隻要官府、權貴不欺負百姓,天下沒人欺負百姓。”
“試想一下,百姓連當官的都不怕,又為何要害怕村裡的惡霸?被逼急了,拚命就是。說白了大家都是平頭百姓,何至於把人逼得家破人亡拚命的地步?”
“曆朝曆代一茬又一茬,百姓之所以弱勢、代代被欺壓,就是因為懼怕官府,同時又太依賴官府。”
“出了事首先想到的不是站起來反抗,而是找人伸冤做主?這什麼狗屁道理?你自己如果敢於向不公開戰,那天底下誰敢欺負你?也就不用找外人伸冤搭救了。”
“倘若事事求諸於外人搭救,那官府能給你伸冤一次兩次,還能天天跟著你不成?就像那扶不起的阿鬥,自己軟骨頭,活該被人欺負!”
“基於這個理念,我們關中從不用百姓感恩朝廷,反而鼓勵大家自立自強、頂天立地!”
“正如聯合衙署門口石碑上刻著的:生而平等,人人如龍!”
“關中沒有皇帝,我們人人都是皇帝!所以關中從上到下,全都天不怕地不怕,不信皇權和天命,隻信天下的公理和正義。”
好!
不知是誰帶頭叫好,然後滿車廂掌聲雷鳴,那名書生穀雨把手都拍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