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朱厚熜即位,次年改元嘉靖。
這位嘉靖皇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麵。
老朱撫須點頭,“嗯,又一個中興,我大明明君不絕!”
“對了,你剛說什麼?倭寇?什麼倭寇?就是海外島上的那些叫花子蠻夷?他們還敢來我大明犯邊?”
黃易聳了聳肩,“現在的大明兵強馬壯,他們當然不敢。但嘉靖皇帝時期,大明已經是第十一任皇帝了。中間經曆過數次巨變,國力大不如前。”
“而且從成化皇帝起,幾乎不與外敵拚殺,兵馬早就攜帶了。倭寇沒了威懾,自然囂張跋扈。”
老朱冷哼道:“哼,若是如此,早該派兵過去滅了他們。”
黃易笑著說道:“不用擔心,我跟燕王約好了,將來一起發兵過去滅了他們。”
老朱白了一眼,“是啊,朕不用擔心了,這天下馬上就姓黃了。”
黃易回以白眼,“原本想誇您幾句的,沒想到您這麼小氣,即便將來天下不屬於朱家了,可這些子民畢竟曾經被你領導過,你豈能如此漠視?”
“怪不得後來出了個嘉靖皇帝,原來根子在您這裡,您隻愛朱家。”
老朱眉毛一挑,“小子,把話說清楚,聽這話茬,好像嘉靖不是個好皇帝?你剛不是說嘉靖皇帝是個中興之主嗎?”
黃易點了點頭,“沒錯啊,但那是前二十年。”
“經過他二十年勤政治理,大明的確革除弊政,煥然一新。但他在位四十五年,後麵的二十五年可不咋地。”
“興許是長期的安逸,讓他失去了奮鬥的意義,所以後麵他迷上了修道,並且任用奸臣幫自己斂財背鍋,舉國之力供養他一個人修道,可想而知的危害。”
什麼???
為何會這樣?他、他……
老朱連說了兩個他,卻被黃易擺手打斷了,“彆說人家了,你這位開國明君又如何?在位三十一年,前麵二十年的確不錯,後來呢?大家有目共睹。”
老朱冷哼道:“那隻是對你小子一人,對百姓朕還是記掛的。”
記掛?您隻記掛著江山姓朱,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愛,還敢說記掛百姓?
老朱氣得滿臉通紅,“混賬,朕如何不愛自己兒子了?”
“很簡單啊,皇位傳給了孫兒朱允炆,不就是因為信不過燕王朱棣嗎?”黃易嘲諷道。
你、你……
“那是你故事裡的朕,不是真的我!”老朱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黃易連忙擺手:“得得得,您說的對。”
他生怕因為幾句話把對方送走了。
“哼,接著說,他是如何從勤政愛民,變成大明禍害的。”老朱黑著臉問道。
黃易豎起大拇指,“禍害一詞用的好。”
“其實禍害不可怕,可怕的是禍害有文化。聰明人作禍,反而比普通人更禍患無窮。”
“這位嘉靖皇帝就是擅長此道的高手。”
“他避居皇宮西苑修道,二十多年不上朝,任用司禮監一群太監執筆傳達聖意,從不親自出麵決策。出了事太監背鍋,有了功勞自然是他這個賢聖帝君的。”
這也行?太監還能這麼用?
老朱咂舌道:“跟他一比,前麵那個宦官專權的什麼留學生,簡直就是個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