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哈頓買一棟,或者建設一棟自己的辦公大樓。
這件事亞伯早就已經想過。
隻不過後來他在這方麵的注意力,被哈德遜灣城市廣場給牽扯過去。
然而哈德遜灣城市廣場,牽扯的方方麵麵又太多了。
短時間內不可能上馬。
也就是說亞伯自己想建設的超級總部大廈,短期內也不可能出現。
亞伯每次來擴招後的史密斯資本,又覺得公司裡有點擠。
想來想去,他覺得在哈德遜灣城市廣場上馬之前。
也必須先給自己的公司,找一個足夠寬敞的辦公地點才行。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先在曼哈頓或者紐約,買一棟足夠高足夠大的大廈。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把史密斯資本給安置進去。
也可以把總部同樣在紐約的伊麗莎白後花園、ac電視台、飛機遊艇租賃等等公司的總部,給安置進去。
話說回來,亞伯名下在紐約的公司,數量現在可真的是一點兒也不少。
另外那些在洛杉磯,在其他地方的公司,它們也需要在紐約這邊增設分公司。
要是再加上這一部分,那僅僅是亞伯自己名下的公司,在紐約就有十幾家。
一棟史密斯大樓,隻能勉強塞一個史密斯資本。
更不用說其他的公司了。
亞伯已經不打算,繼續等哈德遜灣城市廣場了。
他又沒興趣去重新建一個新的大廈。
最後想來想去。
亞伯覺得直接買一棟現成的摩天大廈,會是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
反正隻要不去買雙子,或者雙子旁邊的其他大廈就可以了。
在那一天來臨之前,其他地方應該是安全的。
人家去撞雙子,也不是瞎撞的。
誰叫在那之前,雙子兩兄弟分彆是美國第一高和第二高的大廈呢。
這種地標性建築物,又在曼哈頓下城,不撞它們都有點說不過去了。
“.買一棟大廈嘛。”
亞伯的辦公室休息區裡,咖啡大師大衛·梅隆把咖啡放下。
“確實有這個必要了。”大衛·梅隆是站在史密斯資本的角度來看的。
在大衛看來,人數不到六百人的史密斯資本,還需要繼續擴張。
不說做到像高盛那樣,有兩萬多名副總裁,全公司巔峰人數一度超過三萬人。
起碼也要做到像美林、雷曼兄弟這些華爾街巨頭一樣,有個五六千人的員工。
五六千人的員工,原本足夠的史密斯大樓,是不可能再塞得下的。
即使再擁擠一點,史密斯大樓頂多也隻能供上千人左右工作。
這還是在有可能影響辦工效率的情況下。
要想讓史密斯資本,後續有可以擴張的辦公地點。
那在曼哈頓或者紐約,擁有一頓自己的大廈,已經是一個硬性需求了。
亞伯把手上伊卡娜老爹,送給他的《曼哈頓物業大全》放下來。
他對大衛·梅隆說:“我想把伍爾沃斯大廈買下來。”
伍爾沃斯大廈,就是史密斯資本先前的總部所在地。
這是一棟曆史悠久的大廈,曾經當過十六年的世界第一高樓。
由伍爾沃斯這位前前前前美國零售業大王建造。
更關鍵的是,亞伯如今持有這棟大廈20%左右的股權。
這部分股份,當時花了亞伯差不多3億美元。
而且這棟大廈的大部分股份,都在那些華爾街投行巨頭手中。
股份的比例是12%美林證券所有,
28%是高盛公司所有,
30%為富國銀行所有,
10%左右是小股東所有的。
剩下的最後的20%在亞伯自己手上。
相比於其他大廈,把伍爾沃斯大廈置入囊下,難度不會太高。
對那些投行,以亞伯現在與他們的關係,基本隻要給錢就好。
那10%左右的小股東股份,大勢所趨之下不賣也得賣。
就是從去年開始,全美國的房地產都在瘋狂上漲中。
去年的時候,價值大約在十五億美元左右的伍爾沃斯大廈。
今年沒有十六億美元左右,估計是沒辦法拿下它了。
“伍爾沃斯大廈嘛?”大衛·梅隆想了想,說:
“雖然老了一點,但麵積確實足夠了。而且也有足夠的曆史和標誌性。”
伍爾沃斯大廈,總共有57層高。
一開始建造人弗蘭克·W·伍爾沃斯,隻打算建42層高。
後來他發現再高一點,就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廈。
為了當這個世界第一,他臨時讓設計師增加了一些高度。
原本42層的大廈,就變成了57層。
弗蘭克·W·伍爾沃斯又出了名的會節省會計算。
多出來的15層樓,它們要比原來的42層小得多。
它們是在42層的基礎上,又延伸出來大概三分之一左右麵積。
這讓落成之後的伍爾沃斯大廈,在正麵看來非常漂亮,是標準的新哥特式塔樓。
但是在背麵和側麵看,它好像一個熨鬥一樣。
正麵高出一大截,後麵全平。正麵就好像熨鬥的握把,後麵是矮平的熨鬥一樣。
“那就確定是伍爾沃斯吧。”亞伯乾脆地道:
“待會兒我就讓艾倫·貝克去聯係這些股東,爭取在10月份之前搬進去。”
並不是說把伍爾沃斯大廈買下來,就能夠直接住進去的。
伍爾沃斯作為曼哈頓知名大廈之一,位置又在巴克萊街和百老彙街這種核心位置。
在這上麵租賃的公司很多,還有很多都是知名企業。
這些公司的租約,最少都是幾年的,有的可能有十幾年。
想把這些公司清租出去,需要一定的違約成本,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另外把亞伯名下的公司,包括史密斯資本等在內,遷進來伍爾沃斯大廈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大廈內部,可能也要進行一定的改裝和裝修。
這些時間加起來,預計要半年左右。
等半年過去以後,紐約也安全了。
等那件事情發生以後,再把公司全都搬過來。
這樣一來,在當時人心惶惶的美國和曼哈頓。
還能夠混一個“堅定曼哈頓支持者”之類的成就。
畢竟在那之後,是真的有很多跨國巨頭、金融公司被嚇到了,想要撤離曼哈頓來著。
也就是後麵美國和紐約當局,下了大力氣保證不會再發生這種事。
才讓曼哈頓不至於一夜之間,因為恐慌而變成鬼城。
話說回來,亞伯記得好像在那件事以後。
曼哈頓,甚至整個紐約市區的房價,曾經連續跌了好幾個月。
等到第二年,美國人看到了白房子的決心以後,才重新建立了對曼哈頓和紐約市區的信心。
想到這裡,亞伯覺得到時候可以讓新起點房產,在那件事過後來曼哈頓大掃貨。
亞伯打算以他自己的名義,直接購買伍爾沃斯大廈。
這樣雖然每年要交一定的地稅,但是可以一次性花掉十六億美元。
這麼大筆的利潤,就會被變成投資。在做新的報稅表的時候,會比較容易一點。
兩人一邊喝著各自喜歡的咖啡,又一邊聊了聊史密斯資本的事情。
史密斯資本在沒有亞伯發起大行動的情況下。
它對市麵上投資者們的吸引力,其實不是很強。
因為投資者們,本來奔著史密斯資本來,就是因為亞伯可以為他們提供高額利潤的。
沒有這一層關係在的話,史密斯資本和其他華爾街巨頭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反而因為品牌、渠道、交易點等因素,屬於巨大的劣勢之中。
高盛那兩萬多名的副總裁,他們又不是全都待在紐約。
他們之中的一大部分,全部散播在全美國甚至全世界。
簡單的說,就是這些老牌巨頭有大量的分公司。
這些分公司吸納了巨多的客戶。
這一點史密斯資本可沒有。
它目前能夠吸引到的,也就隻有紐約附近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