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家,小時候最美味的就是土灶裡用瓦罐煨出來的湯,鮮的沒話說。
帶著柴火的香氣,一煨就煨上大半天,長達十幾個小時,一般都是他早上去學校上學,晚上到家才能喝到。
肉的鮮味都被時間融入了湯裡。
那燙,就那麼一小份,兩碗的量,配上肉,全家人都舍不得吃,隻留給他一個人吃。
說他在長身體,多喝煨到爛的骨頭湯,說補鈣,吃了長高。
長大後,離開了家,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土灶煨的湯了。
因為老家拆遷,現在一家都住在回遷樓房裡,亮堂的廚房再也沒有那瓦罐湯的味道。
惦記了多年,沒曾想還有能嘗到的一天。
原來他喜歡的不是這道湯,而是當時。
怎麼不懷戀呢,小時候的他仿佛一個寶貝,被全家人哄著,疼著,長大後成了社會的邊角料,拚命的往上爬,想要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但隻要想起那碗湯,就仿佛自己還是那個全家的寶貝。
黃總低下頭掩飾掉微紅的眼眶,壓抑著情緒。
努力瞪大眼睛,一滴眼淚還是不受控製的滴落到瓦罐裡,跟湯融入一體。
黃總沒想到自己還有這麼傷感的時候。
苦笑著繼續舀起一勺湯喝進嘴裡,一滴淚的加入沒使味道有什麼變化,隻是情感仿佛更濃烈了。
一桌上人就黃總職位最高,聽到他說的話,自然都捧著。
“那是,小時候家裡的土灶悶的大鍋飯也好吃,底下煮著飯,上麵蒸著菜,一鍋熟,吃飯的時候端上來,那鍋巴特彆的好吃。”
老家在農村的同事特彆的有感觸。
也不知道為啥,總感覺農村的有些東西,就是比城市裡的好吃。
一方地方一方水,就連水的味道都有細微的不同。
“說起這個,我在外麵吃的稀飯粥之類的,就沒老家大鐵鍋柴火燒出來的好吃,米都帶著米香味。”
“我跟你們不同,這肉餅湯就是我喝過最好喝的湯了,真鮮啊,吳先生真是厲害,竟然能找到這麼好吃的店,我們本地人都不清楚。”
說起這個,黃總等人都看向吳發。
這倒是真的。
他們不說老家都在佳城,但因為工作在佳城長期住在這邊,有什麼吃的玩的,按理說應該比一個外地來出差的人更精通啊。
這小店他們都不知道,竟然被吳發找到了。
“嘿嘿,也是緣分,我住的酒店就在附近,然後中午點外賣點到了瓦罐湯,覺得好吃,就早早過來點餐占位置了。”
“那真是好運氣!”
“可不是。”
“店裡生意這麼好,難為你提前來排隊,大家多吃點,彆辜負吳先生的好意。”
黃總領這份情,再說這湯他確實滿意,一時間臉上的笑容都多了起來。
……
晚上七點多,一些關注何誌尚就是為了在吃不到方商做菜蛐蛐他的粉絲意外的發現這人發布了一條動態。
配圖一張站在阿軍排檔門口排隊的照片,店鋪名拍的非常的清楚,還配了位置地點。
文案倒是空白。
但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上午這人的ip地址還在安省,這會他們再點開看,這人的ip已經顯示在大興省了。
阿軍排檔所在的佳城就在大興省。
這說明什麼!
說明他們這些粉絲天天罵他,給人罵到佳城來了!
這是來乾嘛?
難不成是要線下單殺他們?
還是要粉絲行為正主買單,直接找小老板去了?
發現這點的粉絲慌得不行。
俗話說的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真罵人了的粉絲心虛的把這條某音分享到了阿軍排檔食客群裡。
大幾百人的粉絲群,立馬有人把何誌尚認出來了。
“這不是那個‘好人’哥嗎?這是來佳城了?”
“我擦,什麼情況?這人不跟我們一個地方吧?”
“這是在排隊?”
“我天,不會被我們罵過來了?”
有認出何誌尚的,就有不清楚方軍某音的人。
“什麼情況?你們在說什麼啊?”
“不就是個去阿軍家排隊吃飯的嗎?”
“怎麼回事,怎麼感覺你們很震驚的樣子。”
“……”
群裡某音上的粉絲少,有的還是來店裡吃飯看到群二維碼掃碼加入的。
大家隻顧著喝湯,建群的消息,還沒大範圍傳播。
見群裡很多人都不清楚,有關注方軍某音的粉絲就開始科普了。
事情說來話長。
還得從老板兒子第一次做菜說起。
老板發某音求助網友,如何讓兒子體會炒菜的辛苦,從而喜歡學習。
結果小老板非但沒有體會到炒菜的辛苦,反而喜歡上了炒菜。
老板覺得地位收到了威脅。
又繼續發視頻求助網友。
‘好人’哥就是這時候出現的。
給老板提出了個建議,讓小老板作業寫完才能炒會菜。
說到這,群裡的一些老顧客恍然大悟。
“我說呢,之前上學日的晚上也能買到小老板做的涼菜,這周咋沒了,說小老板作業沒寫完,沒空做菜,感情這麼回事啊!”
“原來如此,怪不得這周都沒涼菜了。”
“這人真出了個好主意。”
然後後麵的事情繼續說完,大家總算明白為何有人如此震驚這條某音。
“有沒有人在店裡吃飯啊,看看這‘好人’哥有沒有鬨事?”
“不至於吧,店裡那麼多食客在吃飯,誰會鬨事啊!”
“那他來乾啥?”
阿軍排檔的粉絲都好奇這個問題。
不隔著網絡,大家回到何誌尚的評論區都友善了不少。
“這位兄台,請問來我大佳城所為何事啊?”
“這是去阿軍排檔吃飯?”
短短幾行的評論裡,還有不明所以的路人,看到阿軍排檔就激情留言。
“我今天也去了阿軍排檔吃飯,這家店平時跟周末的水平相差很大。”
久久等不到回答的粉絲,看著這條格格不入的評論,沒忍住回複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