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講座後,村子裡學習中醫的氛圍愈發濃厚。這天晌午,太陽明晃晃地掛在天上,曬得大地發燙。念槐正坐在老槐樹下,趁著陰涼整理新到的藥材,雷影在一旁幫著她把藥材歸類放好。
雷影一邊整理,一邊嘟囔:“念槐,最近來問中醫知識的人越來越多,咱這藥材消耗得也快,是不是得多進點貨?”
念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點頭說道:“是得考慮多進些貨了。不過也不能盲目進,得看看哪種藥材用得快,先看著這些備足。像艾草、金銀花,最近用得就不少。”
這時,穆罕默德風風火火地從外麵跑進來,手裡還拿著一封信,興奮地喊道:“老師,老師!我收到家裡的信啦!”
念槐和雷影都停下手中的活兒,雷影笑著問:“罕默德,信上說啥了?是不是家裡人都好?”
穆罕默德咧著嘴,笑得格外燦爛:“家裡人都好著呢!我娘說按照您教的法子,做的狗皮膏藥在村裡可受歡迎了,好多人用了都說管用。還有啊,村裡瘧疾的情況也好多了,上次您寄的青蒿素起了大作用!”
念槐聽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能幫到大家就好。中醫的這些寶貝,就該讓更多人受益。”
穆罕默德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娘還說,村裡好多人都想來咱這兒學習中醫,您看行不行啊?”
念槐思索了一下,說:“這是好事啊,不過咱這兒地方有限,一下子來太多人可能照顧不過來。先讓他們派幾個代表過來吧,咱也能教得更仔細些。”
雷影在一旁附和:“對,中醫這東西講究言傳身教,人太多了確實不好教。等這幾個代表學會了,回去再教其他人,也一樣的。”
正說著,秀秀從屋裡走出來,手裡端著一托盤切好的西瓜,“來,先吃點西瓜解解渴,這天兒熱得人都快冒煙了。”
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西瓜,穆罕默德突然說:“老師,我有個想法。您看咱能不能把中醫知識編成順口溜啥的,這樣大家學起來也容易記。”
念槐眼睛一亮,“這主意不錯啊!像那《湯頭歌訣》,就是把藥方編成歌訣,方便大家記憶。咱也可以把常見草藥的功效、穴位的作用編成順口溜。”
雷影也點頭讚同:“這辦法好,到時候讓村裡的孩子們也跟著學,說不定以後咱村就出幾個小中醫苗子呢。”
於是,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怎麼編順口溜。念槐說:“就說這足三裡吧,‘足三裡穴膝蓋下,調理脾胃效果佳,補中益氣它幫忙,強身健體人人誇’,你們覺得咋樣?”
穆罕默德拍手叫好:“老師編得真好,這樣一下子就記住了。那我也來一個,‘金銀花兒開,清熱解毒來,泡茶又入藥,健康自然來’。”
秀秀笑著說:“你們編得都好,我也想一個。‘艾草用途廣,溫經又止血,散寒還止痛,家家都該有’。”
雷影哈哈笑道:“你們都有才,我也來一個,‘蒲公英像傘,清熱又消炎,路邊常常見,彆把它小看’。”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彼此編的順口溜逗得哈哈大笑。笑聲在老槐樹下回蕩,連樹上的鳥兒都被驚得飛了起來。
過了幾天,非洲那邊派來學習中醫的代表到了。一共三個人,分彆是阿明、阿花和阿強。他們一見到念槐,就激動地握住她的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著感謝的話。
念槐笑著說:“彆客氣,大家都是為了把中醫傳承下去,互相學習嘛。”
隨後,念槐帶著他們參觀了藥圃,一邊走一邊介紹各種草藥。“這是柴胡,能和解表裡、疏肝升陽;這是黃芪,可以補氣固表、利尿托毒。”
阿明好奇地問:“念槐老師,這些草藥在我們非洲能種嗎?”
念槐想了想,說:“有些草藥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可能不太好種。不過像薄荷、艾草這些適應性強的,應該可以試試。”
阿花在一旁說:“老師,我們那兒氣候跟這邊不太一樣,種草藥會不會很難啊?”
雷影在旁邊搭話:“剛開始可能會有點難,不過隻要掌握了方法,也不是不行。你們多跟罕默德交流交流,他在這兒待了這麼久,多少也懂一些。”
接下來的日子,念槐和雷影就開始教阿明他們中醫知識。從最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到經絡穴位,再到采藥、製藥。每天,老槐樹下都能看到他們認真學習的身影。
有一天,阿強在學習辨認草藥的時候,把蒼術和白術搞混了。念槐耐心地給他講解:“阿強,你看這蒼術,它的斷麵顏色比較深,有朱砂點;而白術呢,斷麵顏色淺一些,比較光滑。以後辨認的時候,多注意這些細節。”
阿強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記住了。中醫的學問真是博大精深,我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念槐笑著鼓勵他:“彆著急,慢慢學。中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隻要有耐心,肯下功夫,肯定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