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信羽,你難道不好奇嗎,為什麼天子腳下的天京城裡,竟然還會有著如此之多,勢力盤結的幫派?”小張捕頭問道。
方信羽沉吟一聲,說道:“小人以為,隻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有爭鬥,就會成黨派。天京城雖在皇城腳下,卻始終還是逃不脫人之間的爭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哈哈哈,我就說嘛,方信羽,你混幫派實在是太屈才了!”小張捕頭說道,“不過你說的對,但也不對,要知道京城四分,東城青龍、西城白虎、北城玄武,可都沒有任何的幫派,獨獨南城朱雀,幫派林立,甚至有的幫派已經傳承百年,可不是如此簡單的。”
“還請小張捕頭指教。”方信羽道。
小張捕頭嘿嘿笑道:“這事兒,可就說來話長了。”
“七百年前,聖祖立朝,澄清寰宇,定都天京。北擊戎狄,南撫百越,立大梁萬世之功業。”
“聖祖既歿,文帝稱製,開運河,興水利,輕徭薄役,四海承平,倉廩豐盈而積腐糧。”
“文帝既歿,武帝臨朝,整修兵甲,訓練士卒。三征北疆,戎狄辟易,遷戎狄之眾於河塞,置鐵撻、鐵楇、鐵鉞三部,令曰:戎狄之屬,凡有不服者,以鐵撻撻之,不服,以鐵楇楇其首,又不服,以鐵鉞斷其顱。三部既立,戎狄悉服!”
“武帝亡歿,仁帝即位。以仁德治國,四海鹹平。早歿,宣帝即位,年幼不能掌國,大將軍呂岩、丞相施惠輔政。”
“適時西域諸小國,不自量力,妄議大梁主幼而國疑,結伴寇掠西垂,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宣帝怒,以大將軍呂岩為帥,統精兵十萬,西出玉門,破國十三,儘屠其七,餘國震恐,其王自縛,投降納貢,西域鹹平。大梁置西域都護府,總督西域諸王事,商路大通,行商不絕。”
“宣帝既歿,早夭,無子。大將軍呂岩欲立晉王為帝,丞相施惠以為衛王英慧,有聖祖之風,欲擁立衛王稱製。商議無果,帝位空懸三年。”
“大將軍呂岩統秦晉之兵,寇天京,是為西軍。丞相施惠擁衛王為帝,率河洛之眾,是為東軍。”
“兩軍相爭於天京,衛王先敗而後勝,破西軍,大將軍呂岩遁走雍涼,擁兵自固。”
“衛王踐祚,是為太宗。當時天下諸王皆反,各自攻伐。太宗外結三部,內簡精兵,大小百餘戰,悉平諸王,唯蜀中成王,江南越王,各憑天險,太宗不能速勝,稍緩之。”
“中原已定,太宗以計誘大將軍呂岩入朝,誅滅其族。呂岩之孫呂衝,僥幸脫身,重回雍涼,自立為帝,國號曰涼。”
“太宗既歿,高、孝、真、惠四宗內修國政,外禦敵寇,終不能平三國。”
“及至威宗踐祚,南懾成、越,西討逆涼,平之,重建西域都護府,商路重開。”
小張捕頭喝了口酒,潤潤嗓子,繼續說道:“以上,便是每一個讀書人都一定學過的曆史。從聖祖開國,到威宗討滅西涼,重建西域都護府,其間已經過去了三百餘年。”
“至於再往後的三百多年嘛,北有胡狄,南有成、越,加之天災人禍,大梁起起伏伏傳到今天,這七百年的時間裡,天京城一直都是皇城!”
“你猜猜這天京城中,到底有多少高門望族、世家勳貴彙集呢?”小張捕頭饒有興致的問道。
方信羽搖了搖頭,說道:“七百年家族興衰,這不是小人能夠揣測的。”
小張捕頭歎息著說道:“天京城,皇城坐中央。東城最貴,王公貴族,名門望族、高官顯要儘居於東城。”
“西城次之,勳貴豪族、軍閥門閥,儘居於西城。”
“北城豪富,無論你是北地的胡狄,還是西域的雜胡,亦或是成、越兩國的豪商巨賈,儘皆彙集於此,天下間的奇珍異寶,香車美人,隻有你想不到的,就沒有北城買不到的。”
“所以啊,這天京城裡的百姓,原本住在東城的,被趕往西城,還沒等安下家來呢,又被趕到了北城,還沒等落腳呢,又又被趕到了南城!”
“到這兒,就如你先前所說的那樣,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有鬥爭的地方,就會結成黨派。南城本地的人,與從東城、西城、北城被趕過來的人,後來更是還要加上從城外而來的外地人,因為地盤,因為生計,你爭我搶,大打出手,最終催生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幫派。”
“而朝廷呢,幾乎所有人都清清楚楚的知道這些幫派到底是怎麼來的,也無心去管製,因此就任其自生自滅,隻要不鬨出大事兒,基本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連眼都不會朝這邊瞧。畢竟,老爺們的幸福生活還要依靠這些百姓為他們侍奉才行。”
方信羽默不作聲,隻是靜靜的聽著。
小張捕頭感慨的說著:“因此,這數百年來,南城的幫派與南城的監理衙門之間,一直都是‘合作’的關係,捕頭們會從南城的幫派中挑選合適的手下,用他們去管製南城的百姓。”
“而這些被選中的幫派,則會得到捕頭們的支持,是擴大地盤也好,還是穩固地位也罷,隻要是幫派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捕頭的支持。”
“這,也是像我這樣的捕頭,雖然官職沒有那些衙門裡的文人老爺們高,但是權勢卻能壓他們一頭的原因。”
方信羽此時臉上依舊保持著恭謙的笑容,舉杯說道:“正因為如此,小人才更要抱緊小張捕頭的大腿啊!”
“哈哈哈!”小張捕頭欣慰的大笑著。
喜歡一人敵一國,我在異界召喚英靈請大家收藏:()一人敵一國,我在異界召喚英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