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我們還能安心嗎?”
李達康反唇相譏:
“老錢,您這是強詞奪理。”
“我並沒有這個意思。”
錢秘書繼續說道:
“行,我不爭辯。”
"達康書記,您對易學習了解嗎?"
"您和他共事過,他還曾替您化解危機。”
"他的為人您最清楚。”
"你們的關係..."
"為何不將這位同誌提拔上來呢?"
"由此可見,漢東確實存在派係主義和小團體現象。”
"這一點您無法否認吧。”
李達康微微一笑:"哪裡有這麼多派係?我們省本就是一片萍原。
再說,並非所有優秀乾部都需升任高位。
崗位不同,職責各異,但宗旨都是為人民服務。”
高育良聽不下去了,也想開口。
他知道李達康隻是因為趙東來的落選而耿耿於懷。
他之前多次推薦趙東來,如今卻被抹黑。
他的言辭不過是維護自身利益。
李達康這樣說話實屬不該,遲早會成為眾矢之的。
新人求支持!
漢東省省尾某會議室。
錢秘書直言不諱:"達康書記,為何不用易學習這樣的乾部,反而屢次推薦自己的心腹趙東來當副市長?"
田國富隨即附和:"趙東來同誌之前口碑不佳,在工作上的表現也不理想。
據說近期有所改善,但各方評價仍不一致,難以定論。
我認為不應授予副市級職務,還需進一步考察。”
聽到這話,李達康意識到自己今日言語過多。
他隻想著證明過往決定無誤,結果竟陷入詭辯,引發公憤。
然而仔細想想,這並非他個人的問題。
歸根結底,還是權力的作用使然。
因為他並非一把手,手中權力有限。
若是換了沙瑞金來說這些話,
那又會是一番截然不同的言論。
但沙瑞金仍需維護李達康。
畢竟他知道,李達康是他看中的改革乾將。
隻是之前錯用了那麼幾個人。
而趙東來的表現也不錯。
因此無需過於追究。
於是緩和了語調說道:
“達康同誌,你的見解很有道理。”
“不過有時也未必可行。”
“大家應暢所欲言,將此問題討論清楚。”
眾人發言結束後,
沙瑞金總結道:
“各位的發言讓我受益匪淺。”
“乾部任用一直有嚴格規定。”
“可長久以來未能有效落實。”
“為何會這樣?”
“在漢中的某些階段,組織部已不再是我們的組織部。”
“某種程度上,它成了某位一把手的私人部門。”
沙瑞金此話分量極重,
指向清晰明了。
幾乎直指前任書記趙立春。
趙立春擔任漢東省長、書記近二十年,
不正是長期存在這種情況?
提到某些階段,還能是誰?
李達康和高育良聽出了端倪。
他們緊盯著沙瑞金,
麵露驚訝之色。
敏銳的高育良感到趙立春可能真的要倒台了。
畢竟沙瑞金來自京都,
他的意見代表京都的態度。
這樣的話一出,基本等於給趙立春下了定論。
此刻兩人唯有慶幸。
李達康更是感慨萬千。
幸虧這些年他言行謹慎。
即便趙立春曾施壓,他也扛住了。
否則下一個因政治受害的人,就是他自己。
沙瑞金說完後,目光掃過眾人,接著說道:
“同誌們,我們的組織絕不能成為個人的工具。
乾部是屬於黨組織的,而非某人的家臣。
這種情況是否存在?我認為肯定存在。”
“有些乾部崇尚圈子文化,整天想著攀關係、找門路。
某某是誰的人?某某又由誰提拔?到底該跟誰親近?同誌們,這樣下去遲早會出問題。”
“一旦查案,往往牽連多人。
就像拔蘿卜一樣,帶出泥來。
究其根源,是因為形成了人身依附關係。”
“目前,組織部門與紀檢部門依據選拔標準,經過全麵考察,發現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好乾部,比如易學習。”
“路線明確後,乾部是關鍵因素。
用什麼樣的乾部,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若任人唯親、拉幫結派,用一撥不稱職的乾部,局麵隻會更糟。
群眾不僅會批評你,還會指責相關方麵。”
“因此,在乾部任用上必須嚴格把關。”
“前幾天,春林和國富聯名向我推薦了易學習,這引起了我的重視。”
喜歡名義:拒絕梁璐,靠鐘小艾鎮漢東請大家收藏:()名義:拒絕梁璐,靠鐘小艾鎮漢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